圆桌

雨果奖结果触发性别争议,文学奖应否男女分家?

有批评指奖项评审倾向“政治正确”,优待非白人及女性作家,你认同吗?把奖项以性别分隔,是缔造了公平,还是制造了不公平?

201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得主N. K. Jemisin。

201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得主N. K. Jemisin。图片来源:网上图片

端小二2017-08-14 发起

女性科幻作家成绩出色,是否意味和男性作家“分庭抗礼”?

更多科幻作品关注性别、LGBTQ,是否代表着传统“冷硬科幻”小说的没落?

文学奖设男作家/女作家奖,能让结果更加公平吗?

第75届雨果奖(Hugo Awards)日前在芬兰赫尔辛基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III:死神永生》失落最佳长篇小说大奖,该奖项由美国女作家 N.K. 杰米辛凭《方尖碑之门》(The Obelisk Gate)蝉联。

在1953年成立的雨果奖,为了纪念二十世纪发明家、作家、世界第一本SF杂志发行人 Hugo Gernsback 而设,每年由世界SF协会统筹及举办,被誉为科幻文学界的最高荣耀。然而,这个享负盛名的大奖,近年亦曾因为政治纠纷而失色。

雨果奖的结果是由每年参与世界SF大会(Worldcon)的成员投票选出的,当成员认为提名名单中没有具足够份量的作品,亦可选择“从缺”。自2014起,雨果奖出现超过往年的“从缺”结果,事源部分科幻作家组织了“悲伤小狗”(Sad Puppies)和“狂犬”(Rabid Puppies)团体,以刷票形式影响提名和奖项结果。他们不满越来越多雨果奖得奖作品呈现出“狭隘、学究、过分左倾”的趋势,优待非白人及女性作家。他们的举动亦引致不少作家退赛或拒绝颁奖,《卫报》等媒体形容他们是“科幻右翼”。

情况自今年起得到改善。今年颁奖礼由美国黑人女作家 Karen Lord 担任司仪,大部分奖项亦顺利决出得奖者。由于刘慈欣获提名,不少中国科幻作家亦组团前往芬兰声援,并且现场直播及点评得奖作品。其中,科幻作家宝树在微博上发帖,指今年的雨果奖得主几乎全是女性,有越发“政治正确”的趋势,并探讨雨果奖和科幻文学对作品题材、笔法、评审口味的转变。

宝树的说法引起热议,不少网民反驳,针对雨果奖结果的讨论亦再次牵涉性别平权、小众文学等议题。在科幻文学界,女性作家数目上升,更赢得代表性,是否意味和男性作家“分庭抗礼”?更多科幻作品关注性别、LGBTQ等题材,科幻和奇幻的类型边界模糊化,又是否代表着传统“冷硬科幻”小说的没落?在科幻文学不断发展的同时,为两性分设奖项,能否制造更多公平?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