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

母语、国语、外语?是冲突还是相容?

“共同”的语言能帮助一个地方的人互相交流,但单一语言将使某些文化受到威胁。该如何在实行语言政策的同时,保留少数语言及其文化呢?

台湾吧2017-05-24 发起

你会说哪些语言呢?你在学校里学习过哪种“外语”呢?

慢着,为什么我们嘻嘻哈哈地说着熟悉的母语,在学校无端要学习各种不同“外语”呢?再慢着,为什么我们的爷爷奶奶经常说着莫名奇妙的方言?我们称之为“母语”的语言,是如何出现的呢?

语言不单是沟通工具,更是文化和身分的象征。在同一个社会里,不同语言并存,代表着不同文化杂处,但有时语言的统一成为了政府治理的工具之一 ⋯⋯

台湾的“国语运动”共有两波:日治时期的日语,以及国民政府初期修改过后的北京内城话。后者的国语运动深入校园,从禁止说方言运动,到至今仍然存在的国语文竞赛,让许多人误以为说福佬话、客语、原住民语等等就是低俗的行为。也因此到了今日,带有福佬口音的“台湾国语”仍成为许多人讪笑的对象。

共同语言的出现的确有助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带动一个地方集体快速发展。然而若政府强硬地限定单一语言,不仅会使少数语言及文化受到威胁,更甚会使当地文化受到控制。

因此,语言政策从来是备受争议的教育和文化议题。黑啤听过端小二的讲解,近年香港的中学就曾经历过微调教学语言争议及“普教中”争议;大学亦因为国际化而将更多课程改以英语授课,引起师生争议。粤语、普通话、英语,几种语言在学校竞逐着主导地位。

你对于语言政策有甚么看法呢?实行语言政策的同时,我们该如何同时保留少数语言及其文化呢?

(或者你想分享,你透过语言了解不同文化的故事也可以啦!)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