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晚报:台湾铁道局强拆最后三个拒迁户,逾九年的“南铁抗争”暂告段落

陈蔡信美跟儿子陈致晓于2016年8月9日内政部都委会,拿着「召开行政听证」的白纸,相拥痛哭。

陈蔡信美跟儿子陈致晓于2016年8月9日内政部都委会,拿着「召开行政听证」的白纸,相拥痛哭。摄:朱淑娟

刊登于 2020-10-13

#学术自由#一国两制#中美关系#香港民主运动#两岸关系

台湾铁道局强拆最后三个拒迁户,逾九年的“南铁抗争”暂告段落

台湾交通部铁道局中部工程处于今天凌晨发动突袭,在大批警力掩护下强制拆除台南市铁路地下化工程沿线的最后三个拒迁户,历时逾九年的“南铁抗争”暂告一段落

有传媒形容铁道局今次采取“欺敌策略”,包括多次对外发放错误的开拆讯息,昨日下午(12日)亦拒绝证实即将强制拆除最后三个拒迁户。至今天凌晨3时,台南市警局第一分局及第五分局先后调动警力,警队以游击战术先后抵达强拆现场,率先针对北区拒迁户主黄春香所管理的两户建筑实行周遭巷道封锁。

据报导,反对迫迁的社运人士及学生闻讯后赶赴现场,期间一度和警方发生推撞。至清晨6时许,警方将黄春香等抗争者陆续驱离,中部工程处随后局部破坏建筑物,象征北区强拆已经开始执行。

据“公民行动影音纪录数据库” Facebook 专页报导,警方破门进入黄春香住所,清理静坐抗议的声援群众期间,不惜将声援者拖行带走,黄春香也遭强制带离住所。

另一边厢,警方于清晨5时集结于东区拒迁户主、“反南铁东移全线自救联合会长”陈致晓的住所外,并且封锁周遭巷道。陈致晓当时并不在家,住所内只有他的年迈双亲、姐姐、政治大学地政系教授徐世荣及另外数名抗争者。

中部工程处宣读执行命令,随后对建筑物靠青年路一带墙面作出局部破坏。陈家对传媒宣称,他们本已约妥搬屋公司,计划于上午10时搬离,但中部工程处不愿妥协,他们虽然气愤但无计可施,只能将屋内重要物件及行李移至庭院。

据中央社报导,中部工程处于今年6月已经执行首波强制拆除,拆除一个拒迁户后,上月中旬有两户点交拆除、下旬再有一户点交拆除,三户均位处东区,至此只剩黄春香、陈致晓等三个拒迁户。

南铁地下化工程原本预计于2024年6月竣工,但过去逾九年一直有沿线住户拒迁及抗争,目前估计工程要延至2026年完成。

台南市长黄伟哲:市府持续沟通至最后,事情总有落幕之时

台南市长黄伟哲回应今次强制拆除,强调市府不到最后关头不轻言放弃沟通,但事情总要有落幕的时候。

黄伟哲对传媒表示,南铁地下化工程牵涉全民公益和沿线拆迁户权益,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让全案延宕多年。他强调市府对拆迁户的补偿均以最优为考量,包括兴建照顾住宅、征收价格等,且持续沟通至最后一刻。

黄伟哲提到,铁道周遭的交通阻塞、铁路事故、火车延误及伤亡都是可以避免的,台南市民已经等待南铁地下化多年,事情总要有落幕的时候。

台湾录得八个月来首宗中国输入“2019 冠状病毒”确诊病例

台湾录得八个月以来的首宗中国输入“2019 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患者自中国江苏省入境。

确诊患者为40多岁的台商,他今年2月到江苏省工作,至本周日(11日)返抵台湾。他报称月初已经出现流鼻水、有痰等症状,曾经自行买药服用,入境台湾时有咳嗽、流鼻水、鼻塞等症状,在机场接受采检,至今日确诊。

与患者同机的接触者共有17人,当中10名乘客需要接受居家隔离,其余7名机组人员没有入境。

据报华府拟对台出售七种军备武器,其中三项已获国务院批准

路透社引述消息报导,美国政府计划向台湾出售七种军备武器,国务院已批准其中三项交易,并已向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及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提交非正式通知,议案尚待国会审批,预料能在美国总统大选前完成。

消息人士透露,已获国务院批准售台的三款军备,分别为洛歇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出产的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波音公司(Boeing)出产的远程空对地导弹,以及安装于 F-16 战机的、可将影像及数据实时传送至地面的传感器。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回应报导,指出在正式知会国会之前,国务院不会确认或评论任何销售及转让防卫设备的计划。

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则透露,台方尚未接到正式通知。他批评中国对台军事威胁在过去一段时间愈趋严重,而美方依照对台六项保证及《台湾关系法》而持续向台湾提供防卫武器,台方就此表示感谢。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重申中方一贯坚决反对美国对台售武,美方计划严重损害中美关系及台湾和平稳定,美方应立即停止对台售武及切断与台湾的军事联系。

南特历史博物馆指中方干预展览内容,宣布押后“成吉思汗及蒙古帝国展览”

法国南特历史博物馆宣布,由于中国当局持续干预展览内容,加上中国政府近期加强打压蒙古族,馆方决定将原定明年上半年展出的“成吉思汗与蒙古帝国展览”至少押后三年,同时终止与中方就该个展览的合作关系。

今次展览原本由法国南特历史博物馆及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原定于今年10月17日展出,但因疫情而延期至明年上半年。

南特历史博物馆总监基耶(Bertrand Guillet)发表声明,宣布展览再度被迫延期,最早于2024年10月展出,原因是中国政府于今夏加强打压蒙古族,同时逐步介入今次展览的筹备工作。

基耶提到,中国政府起初要求展览内容删除部分字眼,包括“Genghis Khan(成吉思汗)”、“empire(帝国)”、“Mongol(蒙古族)”等。随后,中方进一步要求修订展览内容,而且直接要求全盘掌控展览内容的制作,包括撰写文案、绘制地图、编制目录、联络工作等。

最终,中国当局拟出新的展览概要,当中对原有内容作出诸多审查,同时加入意图消灭蒙古历史及文化记录的偏颇观点,以便宣传一套新的国家叙事。

基耶表示,馆方咨询历史学者、专家过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必须捍卫人文、科学及道德价值,因此决定暂停筹备展览。馆方将按原初大纲重制展览,并向欧洲及美洲地区招募展出藏品。

中国政府今年收紧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控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8月底宣布在新学年落实汉语教学,引起当地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不满,据报自治区多地曾出现大规模示威、罢课等。

马来西亚反对派领袖安华觐见最高元首,呈交支持他组阁的国会议员名单

马来西亚反对派领袖安华(Anwar Ibrahim)早前获国会过半数议员支持他筹组新政府,他于周二早上(13日)觐见最高元首并呈交名单,目前等候最高元首决定他是否有权筹组新政府。

安华觐见最高元首后会见传媒,提到自己已于上月收集到逾120位国会议员的支持,跨过国会合共222名议员当中的半数门槛,并已向元首提交相关文件。安华指出元首有酌情权,而且需要足够时间作出考虑,作出决定之前还有可能需要会见其他党派领袖。

现任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bin Yassin)早前强调,只有最高元首能就组建新政府一事作出决定。

世卫组干事谭德塞:以“群体免疫”抗疫在科学及道德上均有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表示,以“群体免疫”作为抗疫策略在科学和道德上均有问题

谭德塞指出,全球各地的“2019 冠状病毒”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蔓延趋势出现不平衡,当中以欧洲及美洲的情况特别严峻,过去四天内分别录得疫情出现以来的最高单日新增确诊数字。

他提到利用“群体免疫”作为抗疫策略,强调任由公众曝露于病毒之中,通过接触病毒的方式获得抗体,在科学和道德上都存在问题。他指出,群体免疫应该通过接种疫苗达成。

谈到有国家将举行选举,世卫紧急项目执行主任瑞安(Mike Ryan)指出民众的选举权不应受疫情影响,只要当局采取适当措施,民众可以安全地亲身投票,但世卫不会就进行选举的方式提出具体建议。

梵蒂冈“宗座瑞士近卫队”四人染疫,外界关注教宗身体状况

梵蒂冈证实,负责保护教宗安全的“宗座瑞士近卫队”有四名队员确诊感染“2019 冠状病毒”

据梵蒂冈公布,四名染疫队员全部有出现症状,目前正接受隔离治疗,而当局也在追踪他们的密切接触者。

消息引起外界关注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的身体状况。方济各曾于当地周一(12日)与枢机主教佩尔(George Pell)会面,两人均没有配戴口罩,并且有握手接触。

梵蒂冈于上周制订新的防疫措施,要求所有人在室内外均要配戴口罩。就教宗为何没有配戴口罩,教廷未有作出回应。

意大利近期疫情反复,当地周一新增3689宗确诊病例。至于梵蒂冈,近数周内有三名居民确诊。

林郑月娥接受深圳卫视的专访,称不介意香港被深圳超越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接受深圳卫视的专访,宣称港深融合是大势所趋,她不介意有人指香港被深圳超越。另外,她认为香港近年出现“过分强调本土的风气,排斥中国内地”,预告会透过教育让年轻一代掌握“一国两制”。

林郑月娥指香港和深圳之间未必是直接竞争,而即使有,也是健康的竞争。她表示不介意有人经常说深圳的本地生产总值已经超越香港,因为深圳人口、土地等各方面都比香港丰富;她甚至表示,希望未来中央政府继续给予深圳特区有先行先试、突破创新的政策,指香港和中国其他省市未能做到的事,可以先跟深圳结合达成。

谈及香港的“过分强调本土风气”,她强调从来没有因为一小撮人有排斥中国内地的心态,而减少为年青人提供到中国内地实习、交流、工作及创业的机会。

谈及疫情打击香港经济,她认为香港经济要好转,则离不开跟中国内地融合,也必须要有中央政府的支持。

中国《国旗法及国徽法修正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

中国《国旗法及国徽法修正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二次审议稿增加规定,包括专门人民法院及检察院、中央人民政府驻港澳有关机构应当在工作日升挂中国国旗及悬挂中国国徽。

另外,有条件的幼儿园参照学校的规定升挂国旗,中小学应当将国徽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学生了解国徽的历史及精神内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