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晚报:林郑月娥临时押后施政报告,改赴深圳与习近平同场出席庆祝会

2020年10月12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宣布原定两天后宣读的施政报告需要押后发表。

2020年10月12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宣布原定两天后宣读的施政报告需要押后发表。摄:林振东/端传媒

刊登于 2020-10-12

#2019冠状病毒疫情#2020美国大选#香港民主运动#特朗普

特首林郑月娥临时押后发表施政报告,赴深圳与习近平同场出席庆祝会

中国政府今早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本周三(14日)前往深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原定本周三发表施政报告的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随即会见传媒,确认将率团前往深圳,而施政报告将押后宣读

今次是自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中国以来,首次有特首临时押后宣读施政报告。林郑月娥强调,押后原因在于刚刚收到中央通知,本月下旬可到北京商讨一系列民生经济措施。

中国官方今早确认习近平将南下深圳

中国官媒《新华社》今早发稿,公布习近平将南下深圳出席庆祝大会,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林郑月娥随后召开记者会,提到今早已经约见立法会主席梁君彦,通知对方原定周三在立法会宣读施政报告需要押后。

林郑月娥指出香港经历严重疫情,而全球疫情仍然肆虐,外围经济复苏机会较低,反观中国在严控疫情后经济出现“V 型反弹”,因此香港经济要复苏则避不开要中央支持。她声称早前梳理了一系列的民生经济措施,并向中央寻求支持,刚刚在周末收到中央通知,希望她在本月下旬赴京参与部委协调会议,研究过后才可获得中央的最终指示,因此决定押后宣读施政报告。

林郑月娥没有公布宣读施政报告的确实日期,仅表示会争取在下月底前宣读。

林郑月娥随后确认,她今天会率领财政司长陈茂波、律政司长郑若骅、保安局长李家超、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曾国卫、特首办主任陈国基等官员前往深圳,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

关于在深圳期间会否与中央领导人会面,林郑月娥表示暂时已知行程只有出席庆祝大会。

记者会上,有传媒问及押后宣读施政报告的真正原因是否避免和习近平南巡撞期,林郑月娥重申她交代的已经是真正原因。

另有传媒问及她寻求中央支持民生经济措施,是否反映港府施政处于被动、事事都要中央首肯,以至反映“一国重于两制”。林郑月娥回应称她“非常主动”,包括她主动梳理政策建议、中央没有 say no(没说不可)、她主动提出赴京商讨等,更形容“这正正是一国两制的精髓”。

林郑月娥提到,在立法会第一次会期宣读施政报告是惯常安排、但毋须一成不变,而前董建华及梁振英担任特首期间也曾有多份施政报告延迟宣读。

施政报告源于港英殖民年代。1972年10月,时任港督麦理浩(The Lord MacLehose of Beoch)首次在立法局解释施政,至1976年定名为“港督致辞”,1986年定名为“施政报告”。

翻查记录,董建华于2002年连任特首后,以高官问责制需时试行为理由,将原定2002年10月宣读的施政报告押后至2003年1月宣读,这个做法维持至他于2005年辞任特首。曾荫权当选特首后,恢复每年10月宣读施政报告的传统。至梁振英任内,他以让第五届立法会议员有充足时间发表意见为理由,将原定2012年10月宣读的施政报告押后至2013年1月宣读。

2017年林郑月娥上任,恢复于10月宣读施政报告。去年“反送中运动”期间,泛民主派议员在林郑月娥准备进入会议厅宣读施政报告时高叫口号抗议,最终林郑月娥改以录影片段形式宣读施政报告,为1972年首次发表施政报告以来首次。

公务员事务局发出内部通告,要求新入职公务员签署“拥护效忠声明”

香港公务员事务局发出政府内部通告,要求今年7月1日起入职的公务员签署声明,表明拥护香港《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别行政区。

据报导,通告附有声明文本,列明受聘人是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公务员,定当拥护《基本法》及效忠特区,尽忠职守及对特区政府负责。

声明须要填写个人资料及签署作实。同时,声明注明签署人若对内容有任何增减,声明都会失效。

通告指出,部门首长必须列明签妥及提交声明是受聘条件,受聘人若不理会声明将被视为不符合聘任条件。违反声明者,会按公务员规则或规例处理,包括依法进行纪律行动。

特朗普宣称自己已经免疫,帖文遭Twitter 标签为“误导及潜在有害讯息”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 Twitter 宣称自己对“2019 冠状病毒”免疫、不会感染也不会传染,帖文被 Twitter 标签为“误导及潜在有害讯息”

特朗普早前确诊染疫,至当地周一(12日)恢复竞选工程,出发前对传媒表示:“看来我已经免疫。这可能维持长时间,可能短时间,也可能是终身免疫,无人可以肯定,但我是免疫了。”

特朗普也在 Twitter 发文,宣告:“昨天已获白宫医生签字。那意味着我无法感染病毒(免疫),也无法传染他人。很高兴得知这事!”

然而,Twitter 随后以标签覆盖该则帖文,用户需要点击标签至新板面才能阅读帖文内容。标签警告:“这则帖文违反 Twitter 规则,帖文传播关于 2019 冠状病毒的误导及潜在有害资讯。不过,Twitter 认为帖文可能涉及公众利益,因此保留帖文。”

特朗普竞选广告也被指误导,福奇批广告断章取义

另一方面,特朗普近日发表的一则竞选广告也被指含有误导成分。广告片段引用了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福奇(Anthony Fauci)的一句说话“我不能想像有人可以做得更多”,借此宣传特朗普政府的抗疫功绩。

事实上,被引用的这句说话在今年3月出自福奇,但他当日的表扬对象是白宫抗疫小组。福奇回应广告,批评内容断章取义,强调自己出任公职逾五十年来从未表态支持政治候选人。

“五眼联盟”、印度及日本敦促科技公司为加密应用安装“后门”

“五眼联盟”(FVEY)成员国、印度及日本发表联合声明,以公共安全为理由敦促科技公司为加密应用程序安装“后门”,以便执法部门调查犯罪活动时依法取证。

目前,Telegram、WhatsApp 等大多数通讯应用程序均会对资料进行端对端加密,只有用户才能读取或听取通讯内容。然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日本发表声明,指随着端对端加密技术迅速发展,执法部门调查网上罪案时面对重重困难,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声明以 Facebook Messenger 为例,提到 Facebook 于2018年向美国援助儿童机构提交近1200万份关于性侵儿童的报告,指出若非该款应用程序没有预设端对端加密,相关举报就不可能成事。

声明敦促科技公司为加密应用程序加设“后门”,令执法部门可以在合法授权之下取得通讯内容。同时,声明呼吁科技公司在程式设计上加入公共安全考虑,容许公司对违法行为采取行动。

声明强调,明白到加密技术在保障隐私、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不应完全排除执法。

事实上,澳大利亚早已定立类似法律,规定在执法部门调查案件时,程式供应商必须配合侦查,包括协助破解加密系统。

有人权组织对七国要求表示忧虑,认为如果允许执法部门取得用户的通讯内容,可能会危及民主运动人士,同时扩大独裁政府的权力。

洛杉矶湖人夺得本届 NBA 总冠军

洛杉矶湖人(Los Angeles Lakers)夺得本届 NBA 总冠军,球队追平波士顿塞尔提克(Boston Celtics)的17次封王纪录,而湖人球员勒布朗・詹姆士(LeBron James)第四次夺得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FMVP)。

总决赛第六场于当地周日(11日)举行,洛杉矶湖人以 106 : 93 击败迈阿密热火(Miami Heat),以总场数四比二赢得冠军。

湖人上一次夺得 NBA 总冠军为2010年,夺冠功臣包括柯比・布莱恩(Kobe Bryant),他也夺得当届的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今年1月26日,柯比・布莱恩在直升机空难中丧生、终年41岁,他的女儿及另外七人也在事故中身亡。

湖人球员安东尼・戴维斯(Anthony Davis)赛后表示,柯比・布莱恩就像队人所有球员的大哥哥,当惨剧发生后,全队上下更加希望为他夺冠。

“防弹少年团”的“符立德奖”得奖感言,被中国部分网民批评辱华

韩国 K-pop 男子团体“防弹少年团”(BTS)早前因对促进韩美关系有贡献而获颁发“符立德奖”(James A. Van Fleet Award),成员发表得奖感言时提及韩战爆发70周年、强调会铭记这段韩美共同经历,引发中国网民批评言论辱华。

“符立德奖”由美国非牟利机构 The Korea Society 于1995年设立,奖项以韩战期间的美国第八军团司令、也就是 The Korea Society 的创办人符立德(James A. Van Fleet)命名,奖项颁予对促进韩美关系有贡献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今年的“符立德奖”颁奖典礼于上周三(7日)以网络视像方式举行。“防弹少年团”凭音乐成就、对全球乐迷的影响,以及对促进韩美关系作出贡献而获奖。

“防弹少年团”队长 RM(金南俊)发表得奖感言,提到今年是韩战爆发70周年,强调会铭记这段韩美两国共同经历,以及无数男女牺牲的痛苦历史,并形容当下的世界比以往更为紧密,许多方面的界限变得模糊。

在刚过去的周末,“防弹少年团”获奖消息、RM 的得奖感言在中国网络受到关注。有微博用户发布“防弹少年团”得奖截图,声称“符立德奖”是为纪念韩战美军而设,认为 RM 的发言有感谢美国的意思,相关帖文获得至少166万个赞好及3.6万则留言。

有微博用户留言:“滚,防弹少年团死了。”也有用户要求该团体“滚出中国”。有用户留言表示:“干脆当美国人算了…...连兵役都不用服。中国粉丝一年送那么多钱给你们,你们转头上供给美国去了,中国粉丝是什么?”

另外,有用户批评“防弹少年团”不了解“抗美援朝(中方称)”这段历史,不尊重当年于战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言论有辱华之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