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研究指多数2019冠状病毒患者传播力不强,超级传播者或与发生场所有关

研究显示,成为超级传播者很大可能取决于所在环境,如医院、卡拉OK、体育馆等存在近距离剧烈呼吸的场所。

2020年7月3日,泰国北部清迈的学校学生都戴著帽子,保持社交距离,以遏制冠状病毒的传播。

2020年7月3日,泰国北部清迈的学校学生都戴著帽子,保持社交距离,以遏制冠状病毒的传播。摄:Wichai Taprieu/AP/达志影像

端传媒实习记者 林东蔚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20-07-14

#疫情研究#疫情#2019冠状病毒疫情

WHO于7月14日警告,2019冠状病毒全球病例已达1300万,短短5天内增加了100万。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的流行病学家 Adam Kucharski,4月份以预印本发布研究,指他们通过案例建模发现,约10%的小部分感染者可能引发了80%的新增案例。这样的结论,也在6月底被美国埃默里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者证实。

早前,多国科学家经建模估算,将2019冠状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₀),界定在2至3之间。这意味著,在没有外界干预且所有人都不具备免疫能力的情况下,一个带病毒者可以感染2到3个人。而在社交隔离的政策干预下,不少地区的实际感染情况,可能下降到1以下,如香港4月中旬曾出现实际感染的最低值,仅约0.08。但如今多项研究指出,这样的平均感染指数可能忽略巨大的个体差异,如超级传播的发生。

超级传播者或是疫情扩散的主要源头

Kucharski 博士及其团队,从世界卫生组织提取各国2月底以前的疫情数据报告,并将其分类为本地感染和输入病例,对中国以外的各国数据进行建模分析。

他们发现,80%的新增病例是由约10%的已患病者感染,这与疫情中不断观察到的诸多超级扩散事件一致,也与同为冠状病毒的SARS和MERS的感染情况类似。不过,研究者表示,由于存在漏报和病例可能被错误归类的问题(如,具有旅行史的病例可能早在本地已感染),超级传播所引发的病例占比可能下降,但报告的结论仍然是希望政府关注及干预超级传播的发生。

事实上,6月底美国埃默里大学教授 Kristin Nelson 及其团队,也发现了类似的结论。他们通过对美国佐治亚州 Cobb、Dekalb、Fulton等共五个县区9,500多例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的人直接造成了总数中20%案例的感染。

早前,有科学家在意大利2019年12月18日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出了2019冠状病毒,但意大利的实际疫情爆发却在两个月之后。有论者认为,这些研究为疫情爆发相较首次发现的滞后及各地区间歇性大爆发的情况提供了依据,政府及公共卫生部门应更留意超级传播的形成。

超级传播者是谁

Nelson 博士及其团队的建模还发现,年轻的被感染者(年龄小于60岁的儿童及年轻人)较年长者(大于60岁的人)感染力更高,前者是后者的2.38倍。不过,研究并未区分是生物学原因还是环境因素,研究者自己也指出,年轻人本就相较年长者更爱社交。同时,研究对于60岁以下的感染者,也未进行更细的年龄区分。

不过,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医院近期的研究表示,儿童成为超级传播者的可能性不高。研究者对来自13所学校共2000名教师和儿童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1500名14至18岁儿童和500位教师,仅发现12个样本具有抗体。也就是说,曾接触或感染过病毒的个体,并未在学校中形成传播。医院的儿科教授 Reinhard Berner 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中表示“孩子们甚至可能制止感染”,他认为开放学校并不会引起病毒的爆发。

超级传播在哪里发生

目前,对于超级传播者的生物学特征,并未有太多研究支持。不过,日本6月的一项研究,指向了超级传播的发生场所——医疗机构、疗养院、饭店、酒吧、卡拉OK及体育馆等。

研究团队分析了日本各个社区中共61个2019冠状病毒的感染集群,其中排除了钻石公主号上的集群案例。通过调查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研究者发现其中30%的病例群(18个)发生在医疗机构,16%发生在餐厅或酒吧(10个),另外发生在工作场所(8个)、演唱会等音乐相关场所(7个)以及体育馆(5个)的感染集群案例各占约10%。

不过,涉及医院的群聚感染中,包括一场超过100例的最大聚集感染案例。而非医疗机构的最大群聚感染,则是一场音乐会,感染了30多人。研究者认为,2019冠状病毒的超级传播感染,或与剧烈呼吸有关,如在卡拉OK中唱歌、俱乐部欢呼及体育馆锻炼等,并建议民众避免在通风不良、拥挤的密闭空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