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时间就是无情的 王亚彬:从《青衣》跳出生命的领悟

她们都很相似,换上表演的衣服、化过妆就完全投入角色;而且她们都是很出色的演员,她们都希望可以一直跳、一直跳、一直跳着演着自己最喜欢的角色。不同的地方,在于筱燕秋在演艺生涯的高峰被迫退下舞台,而饰演《青衣》里筱燕秋的王亚彬则可以在舞台落幕后卸下妆容,沉淀过后再期待下一次将筱燕秋重现。“每一次跳《青衣》,都感觉自己衰老了一次。”王亚彬将原著小说浓缩在九十分钟的舞剧当中,每一次都历尽角色的人生颠峰及沮丧;到底筱燕秋和王亚彬如何互相影响?这次王亚彬将《青衣》带来香港,跟香港舞蹈团合作,又会带来什么火花?

香港舞蹈团《青衣》舞剧剧照

香港舞蹈团《青衣》舞剧剧照

文:王其|图:香港舞蹈团

刊登于 2020-01-29

#Pick-Up

国际著名舞蹈家及中国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这次由香港舞蹈团邀请,将《青衣》带到香港
国际著名舞蹈家及中国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这次由香港舞蹈团邀请,将《青衣》带到香港

筱燕秋vs王亚彬

《青衣》舞剧来自毕飞宇的同名小说,这位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作品,在国际著名舞蹈家及中国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的改编下,成为更为瞩目的舞剧,以九十分钟的舞蹈跳出主角筱燕秋高潮迭起的一生:京剧演员筱燕秋的戏梦人生,生来只为作青衣。她饰演嫦娥《奔月》一举成名,在最辉煌的时刻却被迫退出舞台,霎时打回平凡的人生,跟丈夫过着老实的生活;习惯了遥远地望着梦想的舞台暗自眷恋,年后却再因一次的假希望而掉进绝望的漩涡⋯⋯在小说最后一幕中,她一如既往地在后台换上戏服为自己上妆,穿上水袖后却是独自走到无人的街上,在寒夜里唱起自己曾经最熟悉的戏曲⋯⋯

像花旦一样,青衣一词本是中国戏曲里的述语,通常用以形容作为大家闺秀的女子,代表着一种对女子的道德约束,因此通常饰演青衣的角色在台上无时无刻——不管是站着、坐着、走着——都要保持最端庄的仪态。“《青衣》对我而言是一位女性艺术家追求自己艺术梦的故事,同为女性艺术家,在她身上亦看到了自己。”每次化上妆换上舞衣,王亚彬都仿佛摇身变成筱燕秋,“可能在于性别或题材的差异,我认为女性艺术家可能会更加细腻、敏感,情感亦更丰富,这是我们的特质;但说到尾,创作总归是应该针对人性本身的。”所以,《青衣》舞剧不只是细述筱燕秋作为女主角的唏嘘,而是作为一个角色的人物发展,由风华正茂到中年的改变,“是筱燕秋一生的故事,所以每演一次,就好像衰老了一次呢。”

正因每次都完全投入于角色当中,王亚彬才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筱燕秋一化了妆就成为了嫦娥,我也是有时候化了妆就成为了角色;但在演出时,我也是一个人,自然会加入自己对生命的体会及感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人物里面,所以在演出的过程当中,两个人是很紧密的。”所以,在王亚彬身上,你看到的不只有她本人,也有筱燕秋的影子,筱燕秋透过王亚彬跟大家说着些什么,大家感受到了吗?“对于艺术家而言,艺术作品是他们对人性对内心的一种表达,是向大家展示内心世界的渠道;但观众,不论性别,都总能从筱燕秋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可能是像她一样,每人都会有自己想做或喜欢做的事情;又或者是如何去面对考验。每人的人生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每人都总要面对。”

时间vs人

经历了筱燕秋的人生不下八十次,王亚彬感受很深的是时间的无情。“我想不只是舞者,而是人们,尤其是女人,时间对于我们都残酷的。 照照镜子,又慨叹多了一条皱纹。”面对日常生活的冲击,就是每人都要学的一门课。“对舞者、对运动员而言,时间在他们身上的呈现可能又会特别鲜明。像我在跳《青衣》的过程中,都可以感受到每一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及训练的增加,都会感受到体能慢慢退步,慢慢要付出更多;同样地,筱燕秋随她的年龄增长,面对青春、面对有活力的学生,慢慢地她会感到力不从心。作为舞者就很感受到时间在人面前是残酷的。”

好像很悲观?其实一点也不,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像王亚彬一再强调,大家如何在筱燕秋身上学习到面对的方法,就是舞剧的主题之一。“但我很喜欢来自香港舞蹈团的首席舞蹈员华琪钰所说的,作为饰演筱燕秋的演员,我们就是『要观众在看到她时可以忘记时间这个概念』。”在这九十分钟里面,时间不是以平日的速度线性运行,筱燕秋的一生不是平均地划分在九十分钟里;大家看到的,是每个当下的片刻,时间将凝聚成情感,透过演员,一点一滴在观众席里飘过;这也就是王亚彬所说的舞者的历练。

作为女性,王亚彬也感觉,女性要害怕变老其实很不公平,不同年龄的女性都有不同的美感;但真正要面对的议题,其实不止女性,是每人都要面对的。“顺着时间推进,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害怕变老,但逃避有方法吗?不管你是年长的年轻的,每人都会衰老,目前是不可变更的事实。”所以说,时间是公平的,岁月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留下痕迹,“最好的方式就是忘掉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付出努力去做好当下,因为当时间过去,当下就会变成记忆;但我们就是要努力让自己回想每个当下,都觉得那段记忆都是美好的。”

王亚彬与朋友的女性三部曲

王亚彬坦言看到《青衣》小说已特别有感觉,当中就是筱燕秋深深吸引着她,二人的共同点不言而喻;但更重要的,是王亚彬觉得跻身在以男性为主流的编舞家当中,更有责任要将女性艺术家的声音表达,因此,《青衣》舞剧除了是“亚彬和她的朋友们”的第七部作品,同时也是王亚彬的女性三部曲作品之一。“『亚彬和她的朋友们』来到今年已是第十一个年头了,过去每年都推出一部作品。当初成立这个品牌的理念,是希望以此作为一个平台,将中国的才华带到世界的舞台;同时亦邀请各国的艺术家合作,将他们的才华带到中国观众面前。”所以,每次演出都是一个文化交流,以《青衣》为例,合作的单位有来自波兰的作曲家、来自英国的舞台美术指导、来自日本的服装设计、来自法国的灯光设计⋯⋯在文化背景上,大家一开始可能未必明白《青衣》里主角的矛盾,甚至可能连青衣本身的意义也不知道,“但艺术就是要扩大视野,要跟世界舞台交流对话,才知道现在世界发生什么事情。”

所以,在世界的舞台上,王亚彬也积极为女舞蹈家及女艺术家发声,除了《青衣》,另外两部作品就是跟英国国家芭蕾舞团(English National Ballet)“全球女性编舞计划She Said”合作的《M-道》及挪威Kilden Theater合作的《海上夫人》。

编导这三部曲作品,王亚彬形容为“作为女性自我认识的过程”。三个女性角色都截然不同,《青衣》带有中国特色,同时诉说女性在面对岁月无情的无奈;但《M-道》则是另一个风格的作品,作为“She Said”系列之一,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指导Tamara Rojo拼凑此计划,就是有意将女舞蹈家的才华搬到舞台中央,让更多人可以听到女性艺术家的声音,因为在她的职业生涯当中遇到的女性编导实在要比男性为少。《M-道》改编古希腊神话《Medea》,“虽然是一个悲剧,但在文学史上是很有代表性的女性角色,我也觉得她是女性极致的代表”,在生命中历尽爱与被爱、被辜负,再变成仇复者,她都一直掌控自己的命运,以在希腊神话当中,以当时的标准而言,她大概是比我们要更勇敢更有前瞻性的女性主义者了。“但归根究底,我认为这一切都是人的情感,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人性的表达。”

王亚彬也提到,作为艺术家及编导,除了日常的锻炼,演员的个人修养亦极为重要,因此她觉得有需要再看多一点、读多一点。“小时候读到《海上夫人》就觉得,这个女性角色特别深刻,所以可以参与挪威Kilden Theater的合作,我感到非常幸运;而且故事有很多版本,都代表了角色的不同人生选择。”王亚彬提到自己从小就很有好奇心,大概这原因让她迷上《海上夫人》,“编导的过程让我一步步自我认知,在未知的世界中重新认识自己: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以至到底自己是个怎样的人?”王亚彬回想当年初看到这故事,总觉得年轻的时候看艺术可能没那么清晰,但总有一两个故事特别深刻的,能够在生命中泛起涟漪、对人生有一点点起怀,就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大概亦因如此,王亚彬才那么用心去创作一系列的女性三部曲,不知道在年轻观众的生命中,又有否慢慢改变他们的世界?

“我有点像《青衣》的筱燕秋,希望可以一直跳舞跳下去。世界那么大,人要往前走,眼光就要扩阔,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学、慢慢做;艺术是无止境的,在这里看自己可能是最好,但换个风景又可能不同,所以自己要不断前进。”从艺术看人生,可能反思的机会来得比较大,“希望透过《青衣》,可以让大家想到自己的生命应如何选择,人又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京剧演员筱燕秋的戏梦人生,生来只为作青衣。她饰演嫦娥《奔月》一举成名,那是舞台上的终生归宿,抑或只是现实中的尘封旧梦?月影婆娑,水袖轻挥,一个回眸寄托了生命的重量,一声低叹牵动着你我内心的情愫。

改编自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同名小说,舞剧《青衣》台前幕后阵容强大,由多国知名艺术家携手设计,呈现极致简约舞台,打造崭新视听效果,并由国家一级演员王亚彬导演及编舞,融合中国古典舞、现代舞及传统京剧元素,在东西方文化中重塑舞蹈之美。是次香港首演,香港舞蹈团与亚彬舞影工作室,两地舞者将敞开心扉,照见自身。


香港舞蹈团、亚彬舞影工作室 大型舞剧 《青衣》

日期、时间、票价及地点:

葵青剧院演艺厅

2020年2月7-8日 7:45pm

2020年2月8日 3:00pm

HKD $320、$220、$120

主演

2月8日 3:00PM & 7:45PM

华琪钰(香港舞蹈团首席舞蹈员)

2月7日 7:45PM

王亚彬(特邀客席主演)

立即到城市电脑售票网购票

节目查询:3103 1810|www.hkdance.com| hkdance@hkdance.com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