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晚报:重申监警会职权不足,国际专家组宣布集体退出、倡独立调查

2019年8月2日香港公务员集会中,一名示威者举起标语。

2019年8月2日香港公务员集会中,一名示威者举起标语。摄:Vernon Yuen /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刊登于 2019-12-11

#反修例运动

重申监警会职权不足,国际专家组宣布集体退出、倡独立调查

早前受聘于监警会(IPCC)、以协助审视“反送中运动”以来连串冲突的国际专家小组今天发表声明,指出监警会的独立调查能力存在严重缺陷,小组加入后一直未能解决一些忧虑,因此决定集体退出。小组建议,如此巨大的任务,更适宜由一个完全独立的调查来处理。

就整场“反送中运动”,包括运动起因、港府推行《逃犯条例》修订期间有否官员失职、警方有否滥权滥暴,以至“721 元朗白衣人肆意袭击市民”、“831 太子站警员袭击市民”等事件展开独立调查,一直是民间“五大诉求”之一。然而,港府多次拒绝诉求,并强调监警会作为独立机构、特别在聘请国际专家协助审视之下,已有能力处理相关问题。

然而,国际专家小组在今天的声明中重申,监警会的权力、职能及独立调查能力均存在明显缺陷。声明强调,这几方面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才能开始满足香港公民在一个重视自由及权利的社会中,对监察警务人员机构的要求。

国际专家小组声明指出,小组过去数月虽然在搜集及分析资料方面取得有意义的进展,但考虑到专题研究涉及广泛而复杂的问题,监警会有必要先行处理权力、职能及独立调查能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小组现阶段无法与监警会协调出有效的工作机制,小组决定退出;假如监警会具备所需权力,小组愿意继续支持监警会的工作。

小组上月初已曾指出监警会无力调查风波

监警会于今年9月初公布国际专家小组的五名成员,其中以奥康纳爵士(Denis O'Connor)为首。奥康纳爵士曾于2008年至2012年间担任英国“女王陛下警察监察局”(HMIC)总督察,期间领导调查多场大型公众抗议活动及冲突、包括2011年英国骚乱。

至于国际专家小组的另外四名成员,为新西兰警察行为独立调查局(IPCA)主席兼法官杜靴迪(Colin Doherty)、澳洲新南威尔士州执法与行动委员会(LECC)总监阿当斯(Michael Adams)、英国基尔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史托特(Clifford Stott)及加拿大公民监察执法协会(CACOLE)前主席麦尼利(Gerry McNeilly)。

小组成员史托特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小组已经提出一些基本条件,包括辨认及保护警队内外证人、证供的能力,而只有满足这些基本条件,小组才能在审视及调解香港当前状态上发挥作用。他又指出,在港府就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的取态依然成疑之下,一份对港人来说具备公信力的监警会报告至关重要。

事实上,国际专家小组早在上月初曾发表声明,指出监警会缺乏独立调查、取证等能力,令小组难以交出临时报告。小组当时亦强调,即使交出临时报告也只能作为初步结论,下一步必须由有权力的独立调查机构进行更深入的调查。

史托特上月亦曾在 Twitter 发表声明,指出小组分析后认为监警会缺乏权力及独立调查能力,无法应付如此规模的风波、也无法符合国际监警组织的标准。声明指出监警会有必要加强能力,包括可以向警方及其他组织获取事实、迅速取得警方重要文件、改善处理目击证词的能力等。

监警会主席梁定邦:国际专家非辞职、而是暂时退出

监警会主席梁定邦表示,国际专家小组并非辞职、而是暂时退出。他强调事件不会影响监警会于明年初提交首阶段报告,但承认监警会的法定权力不足,只能“做得几多得几多”。

梁定邦接受 now 新闻台访问时表示,由于国际专家小组已经提出建议,小组退出对监警会专案组撰写首阶段报告的工作没有影响,而监警会日后仍会尝试邀请海外专家提出建议。他又透露在最新一份监警会年报,提到了社会有声音质疑监警会能否发挥监察作用;然而,他个人不倾向对特首林郑月娥提出扩大今次调查权力。

监警会副主席、立法会议员谢伟铨亦表示,国际专家小组并非请辞、而是“最主要阶段性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并强调监警会报告将会反映小组提交的意见。

监警会亦发表声明,指出首阶段报告旨在陈述事实,而且发表报告的时间紧迫,专案组在选写报告时会慎重考虑国际专家小组的建议,务求向公众提交公平、公正、符合事实的报告。监警会乐见国际专家小组期望保持联系,待首阶段报告完成后重新检视未来工作,再协商往后适当安排。

泛民主派认为事件影响香港的国际声誉

立法会泛民主派就国际专家小组集体退出会见传媒,公民党议员陈淑庄批评港府无视小组此前警告,导致小组如今选择“跳船”,令香港国际声誉受损。

陈淑庄指出,小组早于上月初指出监警会有必要具备独立调查权,以便搜证、传召证人等;小组当时亦已向港府发出警告,强调若无相关权力,根本无法进行合适调查,也未必能够向资料提供者作出适当保障及保护。她认为,至今首阶段报告即将发表,惟国际专家小组宣布退出,对香港在国际上的声誉绝对有影响。

立法会建制派经民联议员梁美芬则认为,港府可以考虑赋予“独立检讨委员会”独立调查权力,以调查今月事件成因,令日后发表的检讨报告更具说服力。林郑月娥一直拒绝应民间“五大诉求”而展开独立调查,但上月底提到正研究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Independent Review Committee),以检视社会动荡的成因、并提出建议。

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接受传媒采访时,称监警会已经就小组退出发表声明,港府没有补充。

英媒报道指曾经请辞,郑若骅否认

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今天在立法会见记者,回应英媒有关她曾提出请辞的报道。郑若骅指相关报道纯属揣测,并促请传媒查明真相及证据、而不要只作重复报道。

就高等法院及终审法院日前被投掷汽油弹及涂鸦,郑若骅强调纵火是严重罪行、可被判囚终身,而在法院门外喷上字句亦会对法治带来极大冲击。

而就港府申请暂缓执行《禁蒙面法》违宪裁决、但遭上诉庭拒绝,郑若骅称不会评论。

英国《金融时报》日前引述三名知情人士透露,郑若骅上月曾提出辞职及留在伦敦,但中央政府拒绝、并“下令”她先往北京再返香港。郑若骅当日透过新闻秘书回复,澄清自己没有如报道所指般提出请辞,报道纯属揣测、毫无事实根据。

郑若骅上月在伦敦出席法律讲座,在会场外遭遇示威者包围抗议,她报称被推倒并造成“严重身体伤害”。郑若骅于英国接受手术,留英期间对传媒透露自己左手手腕脱臼并骨折,相信至少三个月至一年才能完全康复;然而,当地警方回复传媒指郑若骅的伤势“根本不严重”(it is just not serious),引发外界就她迟迟不返港的揣测。

最终,郑若骅离开英国后并未直接返港,而是前往北京接受检查。郑若骅于上周二(3日)返抵香港后对传媒称,当日获中国驻英大使安排从伦敦飞往北京、于北京医院作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出院后立即启程返港。

英国大选最新民调显示,保守党优势大幅收窄

英国将于当地周四(12日)举行大选。YouGov 最新民调显示,执政保守党仍然领先在野工党,但优势大幅收窄

根据民调,保守党将赢得下议院合共650个议席中的339席,而工党将赢得231席,意味保守党能以28席优势控制下议院,但优势已远少于上月同一民调估算的68席。

一名记者早前追访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并展示一名四岁肺炎病童因医院病床不足而只能睡在地上的照片,但约翰逊拒绝观看,随即惹来无视公营医疗问题、麻木不仁等批评。另外上月“伦敦桥恐袭”一名死难者的父亲早前受访,批评约翰逊利用事件作政治宣传、为大选拉票,也令约翰逊备受争议。

约翰逊在史德福郡(Staffordshire)出席竞选活动时,呼吁将选举议题重新聚焦于英国脱欧。他强调只有保守党胜出大选,才能确保英国实现脱欧。

工党党魁郝尔彬(Jeremy Corbyn)则强调,不会为阻止保守党取得过半议席,而鼓励在工党胜算较低选区的选民支持其他政党。

汉德克因否认波斯尼亚种族屠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仪式遭七国杯葛

诺贝尔多个奖项的颁奖礼于当地周二(10日)在瑞典举行,文学奖得主、奥地利作家汉德克(Peter Handke)因否认波斯尼亚种族屠杀的言论,颁奖仪式遭七国代表杯葛

现年77岁的汉德克,立场亲塞尔维亚。他则公开否认1990年代在波斯尼亚雷布雷尼察曾发生种族灭绝大屠杀,反指事件由穆斯林自编自导自演、再嫁祸予塞尔维亚。另外,他曾出席被控战争罪行的塞尔维亚及前南斯拉夫前总统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šević)的丧礼,因而备受争议。

汉德克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及900万瑞典克朗奖金,期间波斯尼亚、克罗地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等七国代表缺席典礼、以示抗议。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批评将文学奖颁予汉德克,反映诺贝尔奖已失却其意义。

在瑞典会场外、以至在波斯尼亚,也有大批民众示威抗议,批评汉德克的言行及作品不配获得诺贝尔奖。

与此同时,一批国际知名战地记者也在社交网站发起抗议,以标签 #BosniaWarJournalists(波斯尼亚战地记者)为记。美国 CNN 国际新闻首席特派员艾曼普(Christiane Amanpour)、英国 BBC 中东议题编辑鲍恩(Jeremy Bowen)等纷纷上载当年采访的所见所闻,力证波斯尼亚种族屠杀的确曾经发生。

加拿大法院要求当局补充有关拘捕孟晚舟行动的文件

就中国电讯设备商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的引渡聆讯,加拿大卑诗省最高法院要求检方及当局提交有关拘捕行动的文件,裁决被视为对孟晚舟一方有利。

卑诗省最高法院助理首席法官霍姆斯(Heather Holmes)指出,检察总长此前提交的证据存在值得注意的缺口,其中两点特别值得关注——加拿大边境服务局可能曾将孟晚舟电子设备的密码,转交予加拿大警方;以及加拿大警方可能曾将孟晚舟手机序号等设备认证资料,不恰当地转交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就此,霍姆斯法官要求当局提交更多文件及证据。

聆讯至今,孟晚舟一方以当局在拘捕行动中违法作为主要抗辩论点之一,因此今次裁决被视为对孟晚舟一方有利。然而霍姆斯法官强调,裁决并不等同孟晚舟针对警方滥权的指控成立。

引渡聆讯将于明年1月20日正式展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