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跟无垢舞蹈剧场来一趟生命旅程 专访灵魂人物--林丽珍“动如不动,不动如动”的空缓美学

“一天就说,怎么七十年就过去了?你看宇宙间星宿的运转觉得好慢,不觉得它在动,但生命却在不经不觉中消失。”以生命之舞比喻林丽珍的无垢舞蹈剧场的表演也不为过,“动如不动,不动如动”的空缓美学是她从生活中悟出的道理,再借以舞蹈演绎出。时间,我们未必抓得住,但却可以抓住在2019年台湾月里跟林丽珍见面的机会。

将于10月20日举办的《缓行中的漫舞》表演及工作坊。

将于10月20日举办的《缓行中的漫舞》表演及工作坊。图片由无垢舞蹈剧场提供

文:王其 | 摄:Elain

刊登于 2019-10-11

#Pick-Up

以生命编舞

《缓行中的漫舞》是这次林丽珍和无垢舞蹈剧场带来的演出暨工作坊,英文将表演翻译为“Poetry in Motion”,诗意得很。本来想谈这次舞蹈的概念,谈着谈着就变成谈海、谈自然、谈科学、谈禅、甚至谈偷懒,“就当是把生活作一个总结吧,一切都离不开生活。”

如果要形容无垢舞蹈剧场的表演,大概可以说是极简美学与实验剧场的混合体,呼应今年台湾月的主题“搭台”。《缓行中的漫舞》与一般大家认知的舞剧有点分别,除了如常地在台上的表演,大家也会看到林丽珍在一旁解说,看到的不只是主角、角色,也会看到他们的训练过程等一些极少机会接触观众的项目,合起来成为表演的一部分;但当然,同时保留林丽珍对于美学的坚持。“在生活中透过缓行的过程,就可以觉察自己身体的发展,觉察自己跟空间、跟环境及跟时间的关系。”当然少不了的,是人与人的交流。

要解释《缓行中的漫舞》以至无垢舞蹈剧场背后的哲学,不得不先介绍一下眼前这位七十岁、个子小小、有一双温柔而温暖的双手、说话缓慢但却让你双目不舍得离开她的一位奇女子。出生于基隆的林丽珍被喻为“台湾舞蹈界编舞奇才”,更曾被欧洲文化艺术电台ARTE遴选为当今世界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编舞家之一;1995年创办无垢舞蹈剧场并为其艺术总监,演绎对“天、地、人”的领悟,“以最纯净的舞蹈语言,展露深沉而撼人的能量”。

《缓行中的漫舞》中可能会打破大家对“表演者”的定义。
《缓行中的漫舞》中可能会打破大家对“表演者”的定义。
《缓行中的漫舞》中可能会打破大家对“表演者”的定义。
《缓行中的漫舞》中可能会打破大家对“表演者”的定义。

慢慢慢慢,急不来

看过无垢舞蹈剧场的其他作品或访问,都会感受过那种慑人的魅力--时而看似风平浪静,时有浪潮汹涌而至,为舞蹈为生命带来突如其来的变奏;而这种“把人的心都拿走了”的能量,除了林丽珍本身的修行,还要靠一班灵性的舞者。无垢舞蹈剧场的舞者平均年龄三十八岁,走过有技巧、有感情的阶段,再来的,就是有灵性;而林丽珍在舞者里寻找的,是最真实的他们。“灵性不是你穿金戴银就看的出来的,当大家把一切拿掉、开始收敛起来时,他就成熟了,味道出来了,身体的资历都出来了;这时候才是真正的跳舞。”要有这般领悟,没有时间的历练是做不来的,因此都急不来,要培养一位出色的无垢舞蹈剧场舞者,就要花上无比的耐性,慢慢等,慢慢沉淀。这种沉淀,林丽珍称之为“修练”。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在身体中流动着的基隆海港

大概她的修练,从小就开始了。出生于基隆,海洋、海岸、大自然,以至传统与文化,对她而言,是一切的起源。“水是我的记忆,从小在海边生活,所以海对我很重要。”林丽珍喜欢听海,也喜欢走到树林里听风;香港跟台湾的朋友应有共鸣的,大家也是半个小时车程就会上到山,半个小时就去到海边。“我喜欢在海边听浪潮的声音,一下子就被疗愈了;感到糟糕时,走到树林里,也会有种被呵护的感觉。”听,海的声音,慢慢就变成林丽珍的声音。但大自然的力量始终是伟大的,也是庞大的。在无垢舞蹈剧场以前,林丽珍已经会将生死文化放在作品里,《醮》就是其中一例。

林丽珍在海边长大,很大原因是因为父亲以前的小渔船,“在海边过日子就知道其危险性,但我还是那么喜欢跟水亲近”。可能就是小渔船的意外,让林丽珍开始沉淀、开始她的修练。“水可以赋予我们很多,在生命的旅程里面,它一直流过我的身体;有点像时间一样,为内心的稳定平衡有很大的力量。”阶段不同,体会当然有所不同;建起自己的家庭那段时间,林丽珍让事业慢了下来,重新思考,再从新出发,然后就是大家今天所见的无垢舞蹈剧场,及专属无垢的舞蹈语言:定、静、松、沉、缓、劲,形成“缓行”舞步及“空缓美学”,以至对大自然的体会。“像我在做《观》的时候,水,就像我们身体的河流一样,在血管里流动。当我们血管变酸了,人的身体就出问题了。”跟大自然一样,水变酸了,环境被污染了,人类功不可没啊。“可是我们很多人都只想着把把身体的东西拿出来去换外面的东西,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到底我们需要那么多吗?”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观》是林丽珍对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

把自己放到最少,才有空间让爱进来

《缓行中的漫舞》是林丽珍透过缓行觉察得来的人类与空间、时间及环境的关系,就像以往的作品《观》一样,将土地跟人及各种生命的察觉。“土地里有各式各样关系,打开泥土,一层一层有不同生命存在。”林丽珍提到这是个细微的观察,年轻时大概没有这个时间与心情去停下来欣赏原来身边有朵盛开的花朵,“年纪大了,跟土地的关系也比较紧密了。”

因此,林丽珍说,每天容许自己偷懒十分钟,可能是一件不错的事情:放松了,才能看到更多,才能看到,身边除了自己之外,还有无限的可能。“本来就应该是天人合一的,大自然照顾我们,我们也得回馈给她,心存感思,才达到平衡。”人的力量真的很有限,先不说大自然的威力,时间空间就只得如此,所以林丽珍说“当你把自己放到很大,你就会很痛苦;即使你再强再有能力,还是会孤独。”因此,修练过后,像泥土一样,一层一层揭开自己的面纱,“把自己放到最少,旁边的东西才有空间进来。”就像背包一样,“背附着这么多包袱,难道你不累吗?”

《潮》亦是林丽珍一个很重要的表演,她的生命跟海不能切割,她就将这个关系放在表演里面。
《潮》亦是林丽珍一个很重要的表演,她的生命跟海不能切割,她就将这个关系放在表演里面。
《潮》亦是林丽珍一个很重要的表演,她的生命跟海不能切割,她就将这个关系放在表演里面。
《潮》亦是林丽珍一个很重要的表演,她的生命跟海不能切割,她就将这个关系放在表演里面。

舞者的赤裸与自由

但到头来,艺术还是一场跟自己的对话。像泥土一样,一层一层翻开自己的心,你会看到什么?看到自己想要的?害怕的?还是最黑暗的一面?“不用怕,每个人都有黑暗的一面。”林丽珍相信世界上没有全坏的人,有好的地方,黑暗也必相随,“两者相辅相成的,就像早上晚上,就像阴阳。”直视自己的这个黑暗面,才可以调解,“最终,他都可以成为你的力量的。”所以,感受到无垢舞蹈剧场表演的能量,都是舞者们觉悟后以最赤裸的方式演绎出自己的人生吗?“没有面子的障碍,当自己可以愈来愈坦,就愈来愈开放;这就是自由的感觉了。”面对观众,又会否很不安?“诚实是很重要的。我们不是刻意要赤裸的出去,但投入去做的话,很自然就完完全全、毫无顾忌的把它释放出去。”每次的表演,不就像冒险吗?“人当然要冒险!你不想冒险也在冒险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谁知道?我们活着就是要每次都尽全力,好好活着好好享受,完了就可以潇洒说『拜拜』,那就是很过瘾了吧!”

冷不防再次提到林丽珍的年纪,但她似乎没有忌讳的意思。“现在就是体力的挑战了。”年纪渐迈,是事实;但月圆月缺,也是事实。“艺术就是一种『缺』,没有缺,一个人就失去了特质了。”但她又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我们在相同中,每人都有一个头有四肢有身体,但当中的可能性却是无限的;这就是独特性。”所以,达到身心的平衡,一切就会完美了吗?“艺术是不完美的,完美是一种理想,嘴巴讲出来的那种;艺术本身就是不完美,但因为它的不完美,才有空间留给别人去完成。”所以,就是说要有容得下别人的空间,“没有缺就没有希望,有缺才会有后续,让年轻人继续去做。”

《醮》是鲜有将生命与死亡搬到舞台上的表演,透过基隆的传统仪式,大家对死亡又有否新的领悟?
《醮》是鲜有将生命与死亡搬到舞台上的表演,透过基隆的传统仪式,大家对死亡又有否新的领悟?

沉睡过,才会醒来

林丽珍的豁然,除了看开了自己的年纪,也看开了忍不住睡着的观众。观众感受到表演内容而有感而发地流泪,固之然是让剧团感动的地方;但既然是缓行的舞步,“不少人睡梦人醒过来后问『他们怎么还在同一位置?』但更重要的是,是沉睡过后,就可以慢慢甦醒过来了。”

记住,一切都要缓行。

但想要欣赏林丽珍与无垢舞蹈剧场的表演,就绝不可以慢了。2019年的台湾月“搭台”建起绽放台湾艺术光热的舞台,要在台上见到林老师的踪影,可以参加10月20日的《缓行中的漫舞》演出暨工作坊,或10月18日的台湾式言谈讲座“沉潜的生命之舞”活动,感受林丽珍对舞蹈、对人生的体会,感受无垢舞蹈剧场缓中有劲的力量。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