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湾仔改变了我们,我们也改变了湾仔

香港艺术中心40周年旗舰展览《湾仔文法:过去、现在、未来式》

香港艺术中心40周年旗舰展览《湾仔文法:过去、现在、未来式》

刊登于 2018-09-28

#Pick-Up

湾仔是琳琅满目的湾仔,栉比鳞次的建筑物铺满街区,蜿蜒的小路旁载满唐楼,住宅,酒吧,茶餐厅,便利店与当铺交替延展。这是一个奇特的空间,浓缩而混杂。凭藉地利,原本山咀之间的浅石滩填出小海湾。它百多年来迎接了无数船舶,水兵以此为度假胜地,各种肤色与口音的行人往来驻足。它不是景点,却自成一格,堪称香港最难忘的景观之一。

客席策展人任卓华 (Valerie C. Doran)
客席策展人任卓华 (Valerie C. Doran)

香港艺术中心40周年旗舰展览《湾仔文法:过去、现在、未来式》客席策展人任卓华(Valerie C. Doran) 八十年代来香港中文大学做交换生时,已经去过湾仔。和友人一起从中环漫步到湾仔,享受沿途的苍翠树木,庙宇背靠的小山,友善且各异的居民。“艺术家朱兴华说,湾仔就像是活的雕塑。”任卓华想用地理学家段义孚之“恋地情节”(Topophilia)理论来呈现人与地区之联系,人与地区之相互影响。透过策划是次展览,她凝聚了18位来自本地及与香港有特殊因缘的海外艺术家,透过他们各自喜爱的艺术类型,呈现湾仔的多向面貌。

展览英文名为“Wan Chai Grammatica: Past, Present, Future Tense ”,“Grammatica 相对于Grammar 来说是英文中一个更经典的词型,我们用不同的单元构成语言,『文法』即是我们对这些单元的描述,通过如此的描述表达我们的生活体验。”任卓华与艺术中心策展团队一起,邀请不同世代,不同范畴与类型的艺术家表达他们关于湾仔的不同观察。

MAP office,《湾仔岛屿》,2018
MAP office,《湾仔岛屿》,2018

MAP Office 由两位艺术家/建筑师组成,他们利用立体透视模型等方法构建出湾仔独特的地理和风土型态。两位艺术家在1995年中已经到访过湾仔,他们在合和中心的电梯内上上下下,那记忆至今不褪,也为他们心中湾仔的形象提供了重要的养分。不只是展示现在,他们也乐于预见未来。作品《湾仔岛屿》就是 MAP Office 是对湾仔未来的假想--当海岸线消失,居民终须退于水中生活。

参展艺术家MAP Office (Laurent Gutierrez和Valérie Portefaix)
参展艺术家MAP Office (Laurent Gutierrez和Valérie Portefaix)

主修绘画的黎清妍则以湾仔的公园为创作对象。在她心中,湾仔是某一种生活,某一种节奏,会把人吸进一种状态里。她发现有些公园是扭曲又扁平的场所,在纷纷扰扰的街道中,左挤右省的空间里,配上很多蹩脚和公式化的设计与暗示。黎清妍看到公园里的人慢慢进入了某种很个人的状态,于是她把公园放入作品《漫游》,仿佛一种符号,象征画中人的某种出口。

黎清妍,《漫游》,石墨纸本,2010
黎清妍,《漫游》,石墨纸本,2010

种种湾仔的意象之中,犹有不少强调着这一区域的艺术气质,香港艺术中心便是这一区重要的艺术单元与单位。香港艺术中心总干事林淑仪女士表示:“自40年前成立至今,香港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促进艺术交流,透过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及跨界合作,增强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艺术联系。《湾仔文法:过去、现在、未来式》是一个跨世代、跨领域、跨文化的展览,我们希望借着这个展览,以不同视角探索城市文化身份的构成,传承历史,展望未来。”

“我们希望每一位参与的艺术家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去回应或描绘湾仔的不同面向。”任卓华将有形的,历史的,情感的面向组织起来,试图用多重的表达组织一种对湾仔的解读,“我在策展宣言里面提到『恋地情节』,它就在说我们如何与湾仔关联在一起,这种关联改变了我们,而我们的出现也改变了湾仔。”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