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MotherApp创办人罗健麟:政府推动创科,要先指出大方向

在刚过去一个月,“创科”两字成为了香港政坛和市民热议的话题。根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以下简称“预算案”),香港政府在四个大范畴投资创科发展,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今年政府预留500亿港元,比是去年100亿元的5倍。

余青

刊登于 2018-03-22

#Pick-Up

在刚过去一个月,“创科”两字成为了香港政坛和市民热议的话题。根据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以下简称“预算案”),香港政府在四个大范畴投资创科发展,包括: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今年政府预留500亿港元,比是去年100亿元的5倍。

对于预算案推动创科的措施,身为初创企业又怎样看?我们访问了科学园初创企业MotherApp的创办人兼行政总裁罗健麟(Ken),谈谈他的看法。

欣赏政府加大投入

Ken在2007年创办MotherApp,由11年前规模只得3个人的初创公司,发展至现时一年营业额过千万元。MotherApp主力从事流动应用方案顾问及开发,是香港首批手机应用程式(App)开发商,OpenRice、JobsDB、贸发局、海洋公园等都是其客户。

Ken对于政府在这次预算案中政府的加大投入是欣赏的,“大幅加大了投入肯定是一件好事,措施也大体走对了方向,例如投资200亿元用于落马洲河套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100亿元拨款香港科技园公司、100亿元注资创新及科技基金等,这些都看到政府对创新科技的支援。”对于中小企税务扣减、放宽科技券计划申请资格,Ken也认为对于初创企业有帮助,“中小企本来对科技比较陌生和担心,现在令他们更容易适应新科技,代价降低了,就不再那么痛苦。”

逐年摸索 略嫌零碎

但是Ken却对这次预算案不完全满意。作为投身创科十多年的IT人,Ken希望知道政府具体如何分配这笔投资,“政府需要告诉业界他们有什么具体视野,将来有什么方向,如何令香港去赢。目前看来,政府的做法仍是逐年摸索,略嫌零碎。”

与我们的邻近城市深圳对比,Ken觉得有点不是味儿,“几年前深圳的科研支出已经占本地生产总值超过4%,但香港的数字是长期低于1%。香港的创科发展是长期落后,以致于将来可能会影响其他行业;创科与各行各业有关,如果香港创科落后,金融、传媒等行业也会受损。”

确保人才留在香港

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人才从来不缺,在创科界也一样;但是,如何留住人才,往往是最大的困难。四年前,MotherApp有六个内地专才,但是今年,这六个专才只剩下一人留下,其他都回国内工作,Ken一直希望政府可以创造一个令人才留下的环境。“为什么我们津津乐道的DJI和商汤科技都是发源于香港,但后来总部搬了去国内?预算案可以做些什么令这些公司留下?希望河套创科园可以制造一个环境,令初创企业选在河套区发展,而不是深圳。”

除了外来人才,香港的本地专才也很容易被挖角,“我们公司是做AI深度学习的,但是如果想到香港的大学招人,难度很高,因为对这方面有认识的专才,未毕业已经收到Google、Microsoft的聘书。如果希望培训人才,应该进一步想如何令他们留在香港,不是流到外国企业手上。”

更有远见的策略

业界希望香港政府可以提出更有远见的策略,Ken尤其希望政府可以带领香港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比如香港科学园的创科企业商汤科技,已经发展出一套脸部识别技术,在国内可以协助国防、安检等领域,这种技术就可能是香港独特的优势。”商汤科技2017年成为香港科创企业第一家独角兽(总值超过十亿美元),是香港创科界的一大突破。

香港的数据库,历史遗留下来的丰富经验,Ken也认为是有助香港人发挥独特优势。“医疗是香港的强项,现在讲大数据,东南亚没有一个地方像香港一样,有超过100年的亚洲人医疗数据的。这就是香港在亚洲一个特殊的强项。”

“再工业化”和“智慧城市”

70年代香港的强劲工业化实力,与及近年提出“再工业化”的政府策略,Ken也希望政府可以有更多具体措施配合初创企业。“我们邻近中国,传统的玩具业、制衣业很强。由于欧美市场工业萎缩,他们很倚重亚洲的工业实力。香港的再工业化近来再被讨论,增大产能的方法已经是一个有很大需要的市场,近年常说的“中国制造2025”,也都是为了解决产能问题。”

Ken也认为智慧城市是政府应该将来重点推动的创科范畴,“香港地小、人口密集,很多东西都需要高度协调。例如解决经常被诟病的地铁问题,香港可以将经验实践在很多外国地方,推广到全世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