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

当“沃草”遇到“政见”:平民论政,如何促进更多公共讨论?

网路媒体改变了世界上许多人使用媒介的习惯、接触讯息的方式,是否也改变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想像及参与政治的兴趣和能力?而在威权体制与民主社会,情况是否有所差异?

2017年12月9日,方可成、林祖仪出席端传媒的“政治,能如何平民谈论?”专题讲座,张铁志担任主持。

2017年12月9日,方可成、林祖仪出席端传媒的“政治,能如何平民谈论?”专题讲座,张铁志担任主持。摄:Tsengly/端传媒

特约撰稿人 陈彦廷

刊登于 2017-12-12

《端传媒》9日举行「平民,如何谈论政治?」论坛活动,邀请台湾《沃草》公司创办人林祖仪,以及中国大陆《政见》以及《新闻实验室》创办人方可成与谈对话,分享他们对于政治的想像,以及创立社群平台,分别促进两岸两地人民讨论、参与政治的经验。

林祖仪首先分享了台湾经验,他指出,现今网路发达的环境下,平民可以轻易地参与政治,许多新媒体或传统媒体都能接收到民众的留言讯息、反映民意,这形成庞大的舆情压力,时常逼使政府必须出面针对议题作出回应。而在此背景之下,他创办《沃草》的初衷就是希望降低公民政治参与的门槛,让更多社会大众讨论、参与政治,进一步影响政治。

当立委质询被剪成「好球」、「界外球」与「乌龙球」短片……

林祖仪在2013年创办了沃草,起先是为民众进行国会直播,隔年则推出了「国会无双」网站,这是模彷棒球比赛转播的形式来包装枯燥的立法院会议,藉此引发网友的兴趣。「我们会在沃草粉丝页上,针对隔天直播的立法院会议写一场预报,预告隔天赛程、参赛选手……直播会议时我们会有『主播』和『球评』陪网友进行讨论。」

林祖仪表示,藉由这种方式,网友在网路空间酝酿出一种政治的次文化,「很多人以前不了解、不关心政治,直播看久了他们也成为某种专家,或者能帮忙回答网友问题的人;他们不只在沃草聊天室裡表达自己看法,在这个自媒体时代,他们回到自己脸书或部落格创作、表达更多看法。」于是,关于政治的各种讨论就这麽扩散出去。

林祖仪说,除了直播与带领网友一起讨论政治,沃草的伙伴会运用创意把立委在台上质询的重要片段影音剪辑成「好球」、「界外球」与「乌龙球」等种类短片,传播出去后网友评论就能发挥监督施政的效果。

台湾 “沃草”创办人林祖仪。
台湾 “沃草”创办人林祖仪。

他讲一次干话、我们剪一支影片出来,看他能讲几次?

林祖仪举例,现在常听到许多立法委员助理提及,他们老闆(立委)现在变得特别谨慎,上台质询前必须准备充分,否则会被网友剪成片段在网路上流传、造成伤害与打击。

「这是好或不好?当然非常好啊!这对我们台湾立委来说最实际,我们就不用担心他在台上一直讲干话,他讲一次干话、我们剪一支影片出来,看他能讲几次?这样我们就有机会为立法院带来改变。」林祖仪乐观地说,并进一步指出,若以实际数据观察,这一届立法委员审议的案件数量相较上一届提高了不少,「代表委员可能有更认真的上班,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些改变。」

在中国,如何重新理解、颠复政治?

而相较于台湾的民众能够组成沃草这一类公民组织监督政府,或透过网路平台表达意见、甚至进一步直接影响政治人物;身处于威权社会的中国民众,能够进行的政治参与就相对有限。

「但不管在什麽体制下,实际上都有参与和谈论政治的空间。」方可成这麽说,这样的乐观也促成他创办《政见》以及《新闻实验室》。

方可成表示,中国民众对于「政治」有几种常见的误解,包括把政治理解为思想教育与宣传、当作少数高层领导干部的事、侷限在戏剧性的政商黑幕、或是野心家机关算尽的游戏,而这种把政治想像为黑暗、勾心斗角、丑恶的误解,导致大家政治冷感、不参与政治。如此现象非常集中地体现在威权社会当中。

为了颠复这些普遍的误解,并在能力所及范围内促成更多人谈论、参与政治,方可成和他的伙伴们从「政治是一门科学」、「讯息与媒介素养教育」、「政治是无法被禁绝的主题」等三方面重新理解、定义政治。

「政治是一门科学,有一整套理论和方法,透过这些理论方法我们能对政治形成更可靠全面的认识、更接近真理……但这种政治科学离大众太遥远。」于是,方可成的《政见》团队发起了他们称为「掀倒知识的高牆」的运动,他们把泛社会科学论文中的观点用非常通俗白话的语言转译,介绍给大众,「用这样的研究回馈、指导社会、回应社会问题,让大家反思、理解我们的社会,这是我们的初衷。」

方可成举例,几年前天津发生大爆炸,却鲜有媒体报导,于是他写了一篇名为《天津为什麽成为一座没有新闻城市?》的文章探讨此现象,该文介绍过去传播领域的研究,分析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媒体生态,研究发现北京有中央各部委、北京市辖下媒体,广州也有广东省级、广州市级媒体,这些不同阶层结构产生了缝隙,于是让媒体更活跃、多元发挥;相较之下,直辖市上海仅有市籍媒体,单一权力结构导致媒体温顺。而天津的状况与上海相似,恰好能回应当下的社会情境。

中国 “政见”及“新闻实验室”创办人方可成。
中国 “政见”及“新闻实验室”创办人方可成。

在政治科学的普及化之后,民众也需要有政治素养、媒介素养来协助判断、接收讯息。「有两个我非常关注的方面,一个是讯息素养,在国外有一种说法是,大家投票都是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做判断,如果信息是假的、低质量的,判断自然有问题;另外一个是,你需要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去分析它。」方可成表示。于是,他发起《新闻实验室》公众号,教网友学习判断讯息质量。

方可成在微信上设计了一款名为「西方选举查一查」的工具,让网友将西方媒体报导的网址贴上来,该程式就会显示新闻来源可信度,「比如你複製一个纽约时报的网址,我会告诉你他的可信度是最高的、倾向是稍微偏左」,方可成也打趣说,「因为政治环境的现实,我没办法做一个『中国媒体查一查』,不可能直接告诉你《环球时报》关于国际的报导一般不要太当真,这可能就无法在微信上发出来了!」

而在逻辑、批判性思维方面,方可成现场展示了他朋友製作的「国产逻辑」漫画图档,嘲讽许多中国民众在网路讨论空间面对中国政府批评者的逻辑谬误,「他们说,住在中国却不喜欢中国,就滚出去;滚出去了住在外国,他们说,在外国有什麽资格批评祖国……又滚回来了,变成这麽一个循环。……在谈政治素养时,我们就会谈怎麽避免这种逻辑,来更好地进行公共讨论。」

「当我们关注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在谈论政治,看上去只是谈暖器,但背后谈的是政府公共决策、是公共利益。」

方可成举例,他朋友组成的公民团体着手进行「CC化」(Critical thinking & Civic education批判性思考与公民教育)工作,并深入乡村地区,透过开设讲座课程训练乡村教师进行批判性思维,以逻辑来分析、表达。

最后,方可成强调,纵使人民手中没有选票,也无法完全禁绝民众谈论政治。他举例,中国为减缓冬天烧煤取暖导致的空气污染,推行「煤改电」政策要求北方省份将烧煤改为烧天然气取暖,但由于地方政府效率问题造成许多地方没有暖气可用,造成有人冻死、有学校学生「在操场跑步取暖」等现象,「当我们关注这件事的时候我们就在谈论政治,看上去只是谈暖器,但背后谈的是政府公共决策、是公共利益。」

「政治就是我们的公共生活、就是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方可成这麽总结。似乎也为这场论坛,以及他所积极投入的政治生活,下了一个注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