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You Are What You Wear / 你穿什么・便是什么 /

日本时装设计师杉本耀司曾在一次访谈里说道,衣服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如果你想尝试打破“规范”,发现真正的自己...

刊登于 2017-10-06

#Pick-Up

打从出生开始,我们穿的衣服可能是由母亲购买并搭配好的,自己只负责穿就好;逐渐长大,我们开始自己挑选衣服,或者在别人推荐下购买穿著,总之夹杂了个人的偏好。

是什么把我们和我们的衣服联系在一起?我们的自我认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丰富的情绪或者其他?

有人说:衣服位于个人世界和社会世界的交界处。它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虽然我们选择和穿戴了它,但它同时也属于外部世界。这个处于世界和自身之间的交界位置,使得我们和衣服的关系非常丰富和复杂。

衣服成为我们的第二种语言。

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衣服本身会体现穿衣人的社会职业,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个人审美,进而形成了个人的著装风格。加上我们穿著习惯的养成,服装变成为我们对周边环境、社会 的感觉,一个人的性格和品味的投射。透过衣著,我们的情绪、个性或是生活方式,都于无声无形之中由内而外地散发出来。

然而,一旦我们步入校园或职场,“社会规范”或“社会礼仪”都告诉我们要收敛起自己的个性,而“职业装”便是规则的化身。

穿上统一规整的服饰,我们的躯体和心灵似乎都被包裹进了一个个移动的“茧”里,跟各种色彩、材质、款式一起被束缚住的,是我们每个人所独有的特殊性。

工作日,当我们走在中环的高级商场和写字楼之间,身边来往穿梭的绝大多数都是西装革履的男男女女。事实上,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有一段不一样的故事,但此刻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一套套千篇一律的职业装,以及统一服装下毫无表情的脸。

在效率至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便服”为“职业装”让路,创意成为了规范之下的牺牲品。

但其实,若抛开社会职业的限制,香港人具有极高的服装意识。在台湾大学教授张小虹的眼中,香港是全球最混搭的社会,这一点也体现在穿衣上。

“这是后现代时尚的特征吧。‘Mix and Match’是一种创造个人风格的假民族想像,它有很多原则,而不是一个随意性的概念。香港人服装的混搭,是一种在地脉络的‘Mix and Match’,这是因为香港历史经验本身是最混搭的经验。”

混搭,换一句话说就是“复杂性”和“创造性”。但在全球化与城市化浪潮的席卷之下,本土个性正在遭受严重冲击。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快,却也变得越来越相似,生活于其中的人,也是如此。

自 1993 年起,香港从美国引入“便服日”的概念。每年有那么一天,我们不为讨好别人而埋藏自己喜爱的穿著,真正地做到“we are what we wear”。

廿五年间,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金便服日”的活动中来,各式各样的便服,让每个人的自我得到真正的解放,也让善心在人与人之间流传。

去年,公益金便服日得到来自约一千一百间工商机构、政府部门及教育团体,超过三十六万名参加者的热烈支持,筹得善款超过港币一千九百五十万元。而今年,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日本时装设计师杉本耀司曾在一次访谈里说道,衣服可以帮助人们找到自己。如果你想尝试打破“规范”,发现真正的自己;如果这座城市试图减轻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效应,重拾历史文化中的丰富和多元,这样的一个“便服日”,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

从 1993 到 2017。
从 1993 到 2017。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