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我们在这个家,看见了何谓艺术即生活

黄禹铭在淡水的私宅,仿佛是一座可以住在里头的美术馆,这个家是他多年事业的缩影,也是他对于生活美学的最终实践。

特约撰稿人 翁浩原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7-05-04

伊日生活美学总经理黄禹铭在淡水的私宅。
伊日生活美学总经理黄禹铭在淡水的私宅。

一直向往有山,喜欢山海。设计师跟我说,我瞭望台再做一层,就能看到淡海,留到下一幢吧!”黄禹铭说。这一座隐身山中的房子,是他寻觅许久,顾不得屋舍老旧无法贷款,一见钟情而结缘的房子。出于保留房子原有的氛围和建筑结构,并没有太多的增建和修改。这两个原本不相连的空间,透过当代艺术空间的概念,合为一体。

私领域的部分,也就是寝室的部分,使用黑色为基底的水泥打磨混白色石子,就好像是私密的录像作品“黑盒子”播放室;在公共空间部分,像是餐厅和客厅,就使用了“白盒子”的呈现手法,让自然光平均的散播在开放的空间里头。为了连接反差极大的室内空间,他们选用木质地的材料,用一个木盒子作为缓冲地带,连接公私领域,也巧妙的把卫浴和厕所空间给隐藏起来。靠近黑盒子的是主人的卫浴空间,靠近白盒子的是供客人使用的。

公共空间部分,像是餐厅和客厅,使用“白盒子”的呈现手法,让自然光平均散播在开放空间。
公共空间部分,像是餐厅和客厅,使用“白盒子”的呈现手法,让自然光平均散播在开放空间。
寝室的部分,使用黑色为基底的水泥打磨混白色石子,像是私密的录像作品“黑盒子”播放室。
寝室的部分,使用黑色为基底的水泥打磨混白色石子,像是私密的录像作品“黑盒子”播放室。
卫浴和厕所空间。
卫浴和厕所空间。
公共区域少用隔间,开阔和明亮感一气呵成。仔细一看,会发现家具和盆栽脚下都加装了轮子,能轻易移动,创造不同的空间感。
公共区域少用隔间,开阔和明亮感一气呵成。仔细一看,会发现家具和盆栽脚下都加装了轮子,能轻易移动,创造不同的空间感。
午后的庭园。
午后的庭园。

环顾公共区域,会发现到隔间的使用非常少,几乎都是开放的。尤其在公共空间部分,透过四周开窗和院子的落地窗,光线平均地分散在整个空间里头,加上原来铁皮屋原始的阁楼空间的开放,开阔和明亮感是一气呵成的。巧妙的是,仔细一看,会发现家具和盆栽脚下都加装了轮子,在不同空间需求的时候,就能轻易地移动这些东西,来创造不同的空间感。

多年美学的生活实践

大多数一走进来的人,都会被宛如中央厨房般齐全的厨房,散落各处的植物,还有满室的艺术品,给吸引住。虽然乍看之下有些像showroom,但其实展现了黄禹铭信仰的生活美学;从用的东西、吃的东西,再到艺术品,建构一个生活即是美学的概念。这里头的每一个物件,都有生活的功能,不是为了增添生活味的缀饰的样品屋。

那张似乎有点岁月的长桌,曾是专柜里头的展示台,黄禹铭说:“这一张桌子是原本101专柜的桌子,当时撤柜改装时,我跟公司买下来的。”脱落的涂料、真实的原木,质地单纯的展现,展现了他对于环保的支持,摒弃了矫揉和造作,难以想像多年前的他,也曾追求时尚,奔向时代的最前沿。当年在开设日光大道富锦店的时候,就是收集了600件使用过的木栈板,作为餐厅里头的墙面。在廊道供人穿鞋子的椅子,原是义大利某间戏院的座椅,上头甚至是有编号的。

听闻在松山车站的总公司有一个厨房,他亲自下厨给员工吃,起初实在是半信半疑,但看到这些锅碗瓢盆,专业的厨房和长桌,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就自然呈现。那张长桌,像极了欧洲咖啡馆流行的“communal table”,让大家在吃喝之余,也能够跟朋友互动,所以他也时常和伙伴在这里工作,一起吃饭建立感情。

当艺术不再遥不可及

结束采访后,车子慢慢驶入喧嚣的淡水市区,那蜿蜒的路,茂密的树林,充满泥土草根的味道,还有仿佛是美国雕塑家Richard Serra的作品一样,耐候钢因氧化而有了粗糙的表面和锈蚀红铜色的围墙,轻柔但刚毅的包围着屋舍,仍旧环绕在我的脑海。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对黄禹铭来说,就是极致的生活美学。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对黄禹铭来说,就是极致的生活美学。

那天午后,阳光普照,我们一行人在庭园里头,仔细地辨认他口中的40棵茶花、30棵柑橘树,还有金桔、柠檬、柳丁、枇杷、无花果、樱花树。看着黄禹铭拿着花洒,替每一个植物浇水的模样,像极了一位贴心温柔的绅士。“我喜欢在院子里头看季节的变化,我喜欢双脚踩在草皮上的感觉。” 与大自然亲近,并且“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读书,好好生活”,并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对黄禹铭来说,就是极致的生活美学。

如果你愿意付费成为我们的端会员,请按这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