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k-Up

革命性创新,起源于对科技的执迷不悔

深信科技能够改善人类生活,是很多具使命感的科学家的信念,James Dyson 的出类拔萃,不止于此。

刊登于 2017-04-30

#Pick-Up

Dyson英国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总部。Dyson提供
Dyson英国马姆斯伯里(Malmesbury)总部。Dyson提供

喜爱设计的朋友,在决定买甚么产品的时候,都会遇到两难局面,便是美观和实用的拉锯。

有些设计得美轮美奂的,可能便忽略了功能的考虑,相反有些设计不怎样特别,甚至可能有点丑的,却可能功能了得,非常实用。对美没有甚么要求的朋友还好,一切看功能和定价,但如果你像我一样要求设计优美功能使得的话,便要有心理准备在众里寻它千百度了。

家具产品还好,因为功能结构比较简单,焦点都放到美观上,较容易满足我的要求,但电器产品便叫人十分头痛了,因为其结构的好坏对功能影响甚大,而我的经验是,许多专门生产电器的品牌,大多数不能兼顾设计美感。就算给我遇上外型标致的电器,很多时都在功能上只算合格。

在买过几件美观和实用不太平衡的电器后,我开始放弃了寻觅。直至 Dyson 的出现。

虽然 Dyson 今年庆祝成立25周年纪念,但我们要到踏入21世纪之后才开始真正接触。还记得初次邂逅是在香港连卡佛的家品部,那是一部外形有点奇特的吸尘机,老实说我不甚喜欢,但当了解其真正具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后,加了不少印象分,并开始留意这个来自英国的电器品牌。

事实上,由于近几年 Dyson 的发展特别迅速,坊间愈来愈见到很多有关品牌诞生及创办人 James Dyson 的奋斗故事,大家都知道他本身是一位工程师,很注重透过科技研究,改良已存的机器技术。1979年的一天,他在家吸尘时,发现吸尘机的吸力不够强,于是他索性打开机件研究,发现原来当尘袋愈吸愈多尘垢时,空气流动空间因尘垢的堵塞而减少,导致吸力下降。而这个问题却激发起 James Dyson 另辟蹊径钻研崭新方法的顽强斗志和欲望。从此奠下了他为吸尘机起革命的根基。

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正式启用,以扩大全球研发计划。Dyson提供
Dyson新加坡科技中心正式启用,以扩大全球研发计划。Dyson提供

但 Dyson 这个革命性吸尘机竟然要历经超过十年时间,尝试了超过五千个原型样板,才最终造出制成品。可是由于尘袋市场收益庞大,James Dyson 的无尘袋意念太过超前新颖,1991年开始推出的时候不受传统吸尘机厂家欢迎,后来机缘巧合之下传到日本,引起了当地代理的兴趣,使当时标价近二千英镑的吸尘机却能在日本大卖,并拿到日本举办的设计比赛大奖。

James Dyson 在赚到第一桶金后便马上在英国设置厂房和研发中心,由此开展了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研发之路,先是因为了改良公共干手机而研究压缩空气技术,继而生产了既环保又美观的 Dyson 干手机,然后再把同样的技术原理应用在风扇设计,生产了全世界第一部“无叶”的风扇,还有去年最新推出的风筒等等。

深信科技能够改善人类生活,是很多具使命感的科学家的信念。James Dyson 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我认为还因为他对科技有一种执迷不悔的坚定意志。为了研发更坚硬及更耐用的尘筒,于是采用了防暴盾物料制造尘筒。而在组装摩打时,为了令摩打更小更轻,于是完全不用螺丝,全用胶水接合,为了这个原因,他便和工程师花不少时间研究最完美的胶水。

今天 Dyson 的产品行销全球超过七十个国家,业务蒸蒸日上。而身为工程师的 Dyson 却深明科研发展人才的重要,而要培育便要投放更多资源,提供适合的环境和设施。于是 Dyson 设立多项基金和奖学金,和多间大学和学院都有合作项目,亦有针对小学生的项目,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好奇心和兴趣。

James Dyson在新加坡科技中心演讲。Dyson提供
James Dyson在新加坡科技中心演讲。Dyson提供

就像今年二月初,James Dyson 便特地飞到新加坡,出席品牌开设的全新科技中心开幕。跟又公布了于品牌基地英国威尔特郡(Wiltshire)的科技园区扩充计划。截止2017年2月品牌公布的资料显示,Dyson 光在过去四年间便招揽了超过1000名工程师,目标为至2020年增加3000个工程师职位,而电子工程将会是未来发展重点。去年9月耗资2.5亿英镑,位于威尔特郡(Wiltshire)的全新厂房开始启用,内有129间研究室专注未来科技开发,200个活跃的科技专案,并与全球40所大学合作开展50个活跃的研究项目。目前园区内有2500名Dyson员工。2017年九月,园区还将迎来Dyson工程学院(Dyso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的开幕。目前 Dyson 拥有超过7500项专利以及待审批专利,其工程师及科学家团队共有超过3500人。

看著这一堆数字,大家可能没有甚么概念,但有一点肯定的,便是 Dyson 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和近几年迅猛的发展,和创办人不惜工本投入在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有关。这便是维持私人公司运作的好处,一切发展都能往提升产品质素的方向进发,丝毫不会被实际营运数据左右,而背后支撑这一切的,便是 James Dyson 不断挑战限制的信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