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带着小小孩上船,感受世界的宽大:郝誉翔的亲子邮轮旅行

就如同成为母亲这件事,虽然意外,却欣然喜悦;谈到旅行,郝誉翔说:“因为她,而有了我原本不会尝试的旅行方式。”

特约撰稿人 林欣谊 发自台北

刊登于 2017-04-18

小说家郝誉翔与女儿。
小说家郝誉翔与女儿。

学界与文坛双栖的小说家郝誉翔,曾在书写中探尽了各种生命情境,从女性情欲、幽冥记忆、历史的尘沙到家族的哀伤,2011年出版小说《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则是她人生近期最大转捩点──写完这本赤裸挖掘的家族追忆,她宣告将与黑暗的童年纠葛告别,而这个新生的象征同时也有了具体形貌,写作时她怀着肚腹里的婴孩,出版前一年,女儿诞生。

倏忽女儿小虎现已七岁、上小学了,她推出新书《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记录母女俩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的旅行经验,笔调平易近人,她也摇身变成“亲子作家”。

对于这样的转变,郝誉翔依旧温柔笑颜,就如同成为母亲这件事,虽然意外,却欣然喜悦。尽管生产后再也没机会重回她最爱的海洋潜水,但她笑说:“我不觉可惜,反而因为她,而有了我原本不会尝试的旅行方式。”

不一样的邮轮旅行

从女儿刚出生几个月,她便萌生“我要用旅行带她看这个世界”的念头,毕竟,旅行曾带她脱开自身、看见广阔的外在,她希望培养孩子同样开放的世界观。只是落实到现实,任何一个妈妈都知道背着小小孩出门,光喂奶换尿布安抚啼哭就可去掉半条人命,更不用说加上舟车劳顿找路面对陌生环境的手忙脚乱……让妈妈读者感到欣慰的是,这些“失败”的经验,郝誉翔也有过。

书中娓娓道来,起初她和大部分家长一样选择了“安全”、“方便”、“适合小孩”的目的地,在小虎满两岁前便去过日本和长滩岛,没想到两次都是灾难收场,“因为小孩对温泉、美食和Villa完全没兴趣!”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和妳直到天涯海角》书中郝誉翔与女儿共游照片。

小虎三岁时,她换了方式带她到姐姐居住的美国西雅图度假,郊区住家的long stay,小孩可随性在草地森林四处探索,步调从容多了;回台前她因朋友推荐,临时报名由西雅图港口出发到阿拉斯加的邮轮航程,则彻底打开亲子旅行的另一扇大门。

书中大半篇幅描述母女俩至今四趟邮轮之旅:阿拉斯加、加勒比海、东与西地中海,因为选择的航线与邮轮公司不同,体验也各异。“台湾对邮轮旅行普遍有顶尖奢华的刻板印象,而且以为船上不是大吃大喝就是赌博,”郝誉翔说,她本也这么想,何况以前她着迷潜水、还考了重型帆船的执照,对邮轮这种“离海很远”的享乐大船可说嗤之以鼻。

但实地上船,过去的成见都粉碎了,“邮轮在欧美是一种平价的旅游方式,一周航程的价格大约700至800美元,比在陆上便宜许多,而且容易控制预算。”比如她买到阿拉斯加邮轮的最后清仓价,八天七夜一人竟只要399美元。

除了意想不到的便宜,邮轮也非她以为的每天都在船上,“大多数航线几乎每一天都会靠岸,以地中海航线为例,七天中有六天停靠不同港口,大约上午七点入港、下午七点离开,乘客有足足一整天的时间上岸。”

虽然一天做不到当地深度旅游,但带着脚程不长的幼儿却恰好,除了省去拖着小孩搭车换饭店的麻烦紧张、能一趟造访许多地方,邮轮上也是小小联合国,尤其如亲子游客多的迪士尼邮轮,小虎总能很快跟各国小朋友玩在一起,“无形中刺激了一个孩子对于世界的想像。”

她观察发现,“如果邮轮上有亚洲人,大多是跟同行的熟人聚在一起,不像欧美的邮轮文化,大家上船就是认识朋友,到了第三、四天,餐厅里都是新朋友并桌吃饭的场面。”

交朋友、学英文,恰恰是郝誉翔自觉成长过程最大的困难,“所以特别希望她不要像我一样。”平时,她没让小虎填鸭补习英文,而是从小陪她看英文卡通和绘本,出外旅行则是小虎自然用英文认识人、感受世界之大的机会,“小孩心中是没有围墙的,我想透过旅行,延长她童真时的开阔心胸,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郝誉翔:“小孩心中是没有围墙的,我想透过旅行,延长她童真时的开阔心胸,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郝誉翔:“小孩心中是没有围墙的,我想透过旅行,延长她童真时的开阔心胸,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

24小时紧密相处的珍贵时光

即使有人认为孩子年纪太小没记忆,但小虎确实牢牢记得许多去过旅行场景、遇见的人,就算真的记不住,“我相信也有人格的潜移默化,旅行中的任何经验都是正面帮助。”她笃定地说。

然而,和时下许多家庭一样,成为母亲后遇到的最大难题不见得是小孩,而是教养观念不同的另一半。郝誉翔提及长滩岛那次旅行,先生耐不住饭店无聊,等不及小虎午睡的固定作息,硬在中午太阳毒辣时分拖着妻女出门,茫无头绪在混乱的街上走;虽然她说自己以前也爱探险,“但有了孩子以后,我时时刻刻必须考量到她的人身安全和心理需求。但小虎的爸没变,仍旧忠于去做他想要的一切。”于是她开始思考未来旅行如何折衷协调。

很快地,她便放弃改变另一半,“妈妈一定要独立,既然你帮不上我,我就自己来!”骨子里的理性刚强,让她马上认清、调适,至今享受了许多次母女相依的亲密旅行。尽管不免感叹台湾社会对父亲角色的塑造和期待远不如欧美,“不像我旅行国外,看见公园、游泳池里陪玩的九成都是爸爸!”但她感谢先生至少支持她们自己出门。

虽然旅行不是日常,但对郝誉翔来说,却是母女24小时紧密相处的珍贵时光,也是抛开现实捆绑的遁逃。身为职业妇女,她无奈说:“平常根本没时间好好跟小虎讲话。”早上赶着上学上班,下了课忙煮饭、看电视,加上来自妈妈圈的比较压力,让亲子间少有喘息空间,“只有旅行时我可以全心全意看待她,一起感受当地。”

谁说亲子共游总是小孩玩翻妈妈累坏?舍弃消费为主的乐园或Villa,郝誉翔找到刚刚好的旅行步调。
谁说亲子共游总是小孩玩翻妈妈累坏?舍弃消费为主的乐园或Villa,郝誉翔找到刚刚好的旅行步调。

不知是先天性格或旅行薰陶,小虎向来是个情绪稳定、爱玩外向的孩子,她可以享受邮轮上的秀、在约旦的沙漠滑沙、在陌生的大海游泳、和新认识的朋友攀谈,也能在几次妈妈迷路心急挫败时,轻轻地安慰她。因此谁说亲子共游总是小孩玩翻妈妈累坏?舍弃消费为主的乐园或Villa,郝誉翔找到刚刚好的旅行步调。

不出门的日子,热爱体能运动的她也带小虎学溜冰、到台南帆船学校学划船、去有雪的地方滑雪,但不只是“玩乐”,她认为:“这些活动带有潜在的危险,对孩子是很好的训练,就像我潜水,得了解潮汐、风向、洋流等背后的一套知识系统,学习、知道畏惧,才能谦卑。”

其他的假日闲暇,郝誉翔坦率说:“我们就一起放空啊!”不像许多家长倾向帮小孩把活动“排满满”,她回想自己幼时最有灵光的片刻,“不都是无所事事发呆的时候吗?”

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她这么喜欢海,海的流动与包容,曾经抚慰了她成长过程的悲伤;现在,带着孩子搭船走访世界,勾勒一幅用海洋航线串成的地图,她浪漫想像:“我们不也就是俨然化身成大航海时代的探险家哥伦布、麦哲伦,甚至更早一些的马可波罗、郑和,用自己的双眼去目睹这世界的壮丽与辽阔吗?”

如果你愿意付费成为我们的端会员,请按这里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