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Wonder Foto Day:美好影像以外,三位艺术家的摄影实验

我从参展摄影师第一身的身份,分享一下得奖摄影师以外,三位创作者对摄影的见解,以此作为观看当代亚洲摄影的另类窗口。

端传媒摄影部 姚尚勤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7-04-02

#影像

台北国际摄影艺术交流展(简称WFD)一连三日,聚集了中港台日,来自两岸四地的影像创作者。能入选的摄影师对影像美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场内作品美轮美奂,就不用文字多作描述。这里我想从参展摄影师第一身的身份,分享一下得奖摄影师以外,三位创作者对摄影的见解,以此作为观看当代亚洲摄影的另类窗口。

曹咏:让​​影像在不同媒介中生长

拿起旁边的白纸,在曹咏的摄影书页边向内推入书脊,隐藏在墨间的颜色,突然由右至左渐渐浮现,还原本来的影像。
拿起旁边的白纸,在曹咏的摄影书页边向内推入书脊,隐藏在墨间的颜色,突然由右至左渐渐浮现,还原本来的影像。

曹咏的摊位上放了三本摄影书,都不是纸造的。

数码年代,大家对于物质失去了触感,曹咏尝试用摄影书实验影像与不同媒介的关系。曹咏将高对比,近乎Chiaroscuro的影像打印在透明胶片上。因为材质的关系,高光的地方变得透明,骤眼看下去一团漆黑的影象重覆堆叠,似乎深不见底。拿起旁边的白纸,从页边向内推入书脊,隐藏在墨间的颜色,突然由右至左渐渐浮现,还原本来的影像。

利用数码技术,曹咏在牛油纸、布料等物质打印影像,再根据所呈现的不同感觉设计钉装方式。 「我觉得不同媒介可以赋予一个影像不同的感觉,所以我喜欢打印在不同物料上面看他不同的变化。」

竹本英树: 没有「决定性」的一秒十八格

海边的鸟、隧道的行人、蒙糊的背影,竹本英树拍摄的是旅途中一道道游荡的风景。

竹本英树每按一下「快门」,就是十八个影像。由2004年开始,竹本英树用超八米厘摄录机作品「意识の素粒子」,系列中每一个静止的影像,全部取自于一秒十八格的影片。如果仔细留意每张相片,会发现下方都有一个若隐若现的齿孔。这是摄影师在黑房将超八米厘底片的画面冲晒到相纸的痕迹。

由2004年开始,竹本英树用超八米厘摄录机作品「意识の素粒子」,系列中每一个静止的影像,全部取自于一秒十八格的影片。
由2004年开始,竹本英树用超八米厘摄录机作品「意识の素粒子」,系列中每一个静止的影像,全部取自于一秒十八格的影片。

竹本说照片故意不标示拍摄地点、日期,风景也尽量让观众察觉不到摄影师的存在,是为了让观众依自己的想法,尤如看自己的回忆一般观看影像。选材方面也没有故意要求什么画面,只是随心拍摄。我不爱为怀旧而怀旧,但这种传统的拍摄手法,将纪绿和观看两个过程分开之余,也舍弃了摄影强求瞬间的执着。能够把观看留待到旅途终结,不失为一种对「去旅行一定要把某个画面纪录下来」的解脱。

李承翰、汪正翔: 如果摄影不是用来纪录

场内还有艺术家不是展出影像作品,而是「摄影招式」。

几本鲜色封面的笔记本,画了一张张示意图,尤如武林秘笈,其实都是两位艺术家对摄影的思考。他们一人一本,自己先画了一些,又请参观者在笔记本中送赠几招。汪正翔说他书中画的人是金庸《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笑说取其「无招胜有招」之意。

几本鲜色封面的笔记本,李承翰和汪正翔画了一张张示意图,尤如武林秘笈,其实都是两位艺术家对摄影的思考。
几本鲜色封面的笔记本,李承翰和汪正翔画了一张张示意图,尤如武林秘笈,其实都是两位艺术家对摄影的思考。

其中一招,画的是一张看了会发财的相片,旁边播放的短片展示了两位站中相片前面的观众,身后有两个黑衣人正在把钱塞进他们的口袋--的确如图所说,是一张会变出钱来的相片。李承𨌺说:「我们要创作,创作就是要做新的东西,我跟他(汪正翔)聊就是做新的东西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摄影跟一些东西/行为连结在一起,它就会变成一个新的东西。」他举例说,试想像如何用摄影来睡觉,在思考这是一张怎么的照片同时,这种想法就会扩展自身对照片的认识。这也解释了为何两人的脸书专页取名「Newester」,就是比最新还要新,撇去一切摄影旧有的限制,不追求美感,不讲画面含意,

一段短片、几本笔记,或许未能满足一众观众入场观赏摄影的欲求,但两位艺术家并不在意「观看」这个行为。 「摄影从发明到现在都只是用来被纪录或表现,如果在一个大家对摄影完全不认识的状况下,我们会怎样使用摄影?能否换一种方式,让摄影有更多不同的可能?」

「搞不好,摄影这项发明在另一个世界中是用来装置屋顶的工具。」对呀,其实摄影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超越光与感光物质的互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