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学者:审查阴影下,港大让人安心工作的幻想破灭

香港大学校长马斐森辞职背后,另一名已决定离开港大的外国学者说:“现时有种氛围,觉得香港没有未来了,因此有议价能力的人,都考虑善价而沽。”

端传媒 香港组

刊登于 2017-02-04

馬斐森宣布辭任香港大學校長後召開記者會。
馬斐森宣布辭任香港大學校長後召開記者會。

2月2日,香港大学再次成为全城焦点:校长马斐森(Peter Mathieson)在事前没有知会下,突然宣布辞职,将在2018年1月离任,转往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出任校长。

马斐森来自英国,任期原本到2019年3月才届满,如今中途离任,在高等学术界相当罕见。2014年4月上任的他,上任还不满三年,就已经历了连串校内政治风波,包括副校长任命、学生围堵校委会等,外界因而对他的离任议论纷纷,觉得事有跷蹊。

香港明显是个政治复杂的地方,而这份工作也是一份面对复杂政治的工作。

港大校长马斐森

揣测不断,马斐森在2月3日召开记者会解释。在记者的多次提问中,他承认“香港明显是个政治复杂的地方,而这份工作也是一份面对复杂政治的工作(Obviously Hong Kong is a politically complicated place and this job has been a very politically complicated job)”,但他又强调,政治因素并不是令他难以忍受或觉得需要离开的原因。

尽管如此,他口中香港的“复杂政治环境”,仍令一些学者感到受压,并因此惶恐不安,甚至决定离开。

一名不愿公开身分、任教于港大的外国学者接受端传媒访问时,直指过去一年,对于“港大能让他安心工作的幻想破灭(I have the illusion shattered that my university was an entirely safe place to work)”,因此决定离开,而他“不是唯一一个”。

“政治复杂性”是吸引之处

马斐森在记者会的开场白中,劈头就说:“我对港大的未来感到乐观。”

他否认因政治因素而提前离任,解释政治复杂性反而是吸引之处:“我喜欢复杂性,问题是能否坚守原则和目标。对我来说,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维护香港大学的利益。苏格兰同样是一个政治环境复杂的地方,我不能想像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你可以避开政治。”

不过,他2014年来港还不到半年,旋即遇上香港近年最大的政治事件——雨伞运动。当时,他与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到金钟占领区探望学生,更指会为被捕学生提供协助。

2015年10月,有1000多名学生,校友和教师于港大抗议。
2015年10月,有1000多名学生,校友和教师于港大抗议。

2015年,马斐森领导的物色委员会,推荐港大法律学者陈文敏出任港大副校长,但建议被校委会推翻,引发广泛争议。2016年1月,港大学生不满校委会未有立刻成立专责小组,讨论改革大学管治,继而冲击和围堵校委会会议场地。事后,马斐森直斥学生行为有如暴民,不会接受暴民管治(mob rule),更主动报警,要求警方介入。

种种争议事件中,马斐森遭到部分师生批评,指他处理不善;校园外,他亦受到建制派报章猛烈抨击,指马斐森包庇“港独”。其后,更有亲建制团体到港大校园示威,叫马斐森“滚回老家”。

2016年1月27日,港大学生试图阻止校委会成员离开校园。
2016年1月27日,港大学生试图阻止校委会成员离开校园。

我喜欢复杂性,问题是能否坚守原则和目标。苏格兰同样是一个政治环境复杂的地方,我不能想像世上任何一个地方,你可以避开政治。

港大校长马斐森

李国章去年1月出任校委会主席后,一直盛传马斐森权力因而被架空。在马斐森辞职一事上,李国章在马斐森和港大公布前,就已率先接受传媒访问证实消息,并指马斐森辞职与政治因素无关,称“无人逼他离开及不满他”。

马斐森与李国章关系如何?马斐森在记者会上说,自己与李国章关系很好。不过,当被问到李国章有否挽留自己,他却说:“我们前天(2月1日)有很好的讨论,但这个时候已不是讨论我会否离开的阶段,我只是通知他我的决定。”

李国章去年1月出任校委会主席后,一直盛传马斐森权力因而被架空。图为两人于2016年1月会见传媒。
李国章去年1月出任校委会主席后,一直盛传马斐森权力因而被架空。图为两人于2016年1月会见传媒。

政治打压下感到被侵犯

当这所香港最高学府,成了政治漩涡的中心,被卷入漩涡的,还有其他港大外国学者。

一名不愿具名的学者向端传媒表示,他在港大做研究超过十年,一直认为港大与中国大陆不同,是个能让学者自由提出质疑的地方,作为香港居民,他为此感到骄傲。然而,他指出,近年学术界风云变色,学术研究陆续出现审查,与中国直接有关的人和项目,情况尤其明显。

“现在审查越来越严重,不是很正规的那种,而是不寻常的、甚至是令人恐惧(scary)的那种。我希望我能够说得更清楚一点,但事实是,我不能这样做。”

举例说要出版一本以中文书写、有关中国问题的书籍,以往你的焦点是内容本身;如今,你要策略性地考虑,你如何能让书籍得以印刷和发行。

港大外国学者

这名学者的恐惧显而易见——他再三叮嘱记者不能公开他的名字、学系、研究项目,就连访问也要透过加密软件进行,确保身分不会泄漏。“我不能公开发声,我要保护我身边的人(I have to protect people around me)。”

可是,他明言近年确切感受到政治打压:“举例说要出版一本以中文书写、有关中国问题的书籍,以往你的焦点是内容本身;如今,你要策略性地考虑,你如何能让书籍得以印刷和发行。”他说这种情况在2014年雨伞运动前已经出现,到最近一年,他甚至觉得他不再能在港大安心工作,“幻想破灭”。

“现时在香港,我们也要玩那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就像中国大陆习惯玩的那种(We're playing the same cat-and-mouse games in Hong Kong that people are used to playing over in mainland China)。”

“这不止是我一个人的经验,我曾经跟中文大学的同事谈过,他们也提及过相类似的政治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片段连起来,看到的大画面将会很震撼。”

他形容,现时在香港感到被侵犯(encroachment),加上香港楼价和教育开支高昂,如果有选择的话,没有谁愿意长期忍受这种压力,所以他已决定离开港大。“逆来顺受很困难,现在我感到解脱了。我很希望香港和这里的大学会重回正轨,但我一点也不乐观。”

这不止是我一个人的经验,我曾经跟中文大学的同事谈过,他们也提及过相类似的政治压力。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片段连起来,看到的大画面将会很震撼。

港大外国学者

“即使有些人没有在研究中受到直接压力,不过现时也有一种氛围,觉得香港没有未来了(there is a sense of HK as a place with no future)。”他补充道:“因此那些真正有议价能力的人,此刻都会考虑善价而沽。”

那马斐森也是善价而沽吗?这名学者则拒绝评论。

在香港当前的政治环境中,有人选择保持低调,也有人选择抽身而去;而在美国,却有大学校长,选择借着政治事件,亲自演绎大学之道。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签署了为期50天的行政命令,禁止七个伊斯兰国家人民入境美国,引起争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校长Lee C. Bollinger,在1月29日发公开信反对。

信中,他提到大学的角色:“有一点很重要,大学不应在政治事件靠边站。但有一点也同样重要,大学作为高等学府,当政策有违社会基本价值观,我们有责任踏前一步发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