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当世界海运业步入寒冬,政府该救业者吗?

纾困政策让我们看到政府角色的矛盾。它是产业秩序的维护者或输不起的玩家?无论哪个角色没做好,最大输家都是人民。

商业周刊记者 林淑慧 撰文

刊登于 2016-11-24

图为高雄港货柜船进出画面。
图为高雄港货柜船进出画面。

今年8月底,韩国最大、全球第7大航运公司韩进海运,声请破产保护,丢出第一枚震撼弹。那一天,台湾阳明海运的办公室,全球客户的电话蜂拥而至,董事长谢志坚召开紧急会议,调动中国、新加坡等地的空货柜及加班船,协助客户解决问题。阳明是韩进所属的“国际航商联盟”的成员之一。

“感觉就像雷曼兄弟倒闭,整个供应链大乱,”一位阳明员工说。2008年的金融海啸始自雷曼倒闭,接着一家家大型金融机构陆续出现财务危机。这一次的全球航运海啸,谁是下一张骨牌?

航运业的军备竞赛

11月16日,行政院在一日之内火速核定交通部提出的“海运业纾困方案”,专案备妥600亿元(约144亿港币/18.7亿美元/128亿人民币)银弹,供业者申请贷款。符合申贷条件的只有阳明、长荣海、四维航3家,他们今年前3季亏损分别为130亿元、55亿元和近8亿元。显然阳明最为需钱孔急,同业私下称这纾困案是“为阳明量身订做”。

“从种种迹象来看,如果没有人增资,阳明海运一定会倒,”海洋大学航管系教授颜进儒忧心的说。

阳明海运具有官方背景,它的前身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清末新政之一的“轮船招商局”,成立之后历经辛亥革命一直到民国时期,直到1949年两岸分裂分治,“招商局”也闹双胞。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担心自己的“招商局”会被中共方面宣布“继承”,于是另组公司改名“阳明海运”,目前台湾政府仍占有33% 的股份。

政府该救阳明吗?它“大到不能倒”吗?从韩进到阳明的危机,加上英国航运研究机构Drewry预估,全球货柜航运业今年总亏损上看50亿美元(约385亿港币/1600亿台币/343亿人民币),世界贸易血脉出了什么毛病?

先诊断产业大环境。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报告,今年预估全球贸易总量增长只有2.8%,是金融海啸以来最糟的状况,反映景气的疲弱。

虽然Drewry的最新预测报告指出,韩进破产、少了这一大竞争者后的全球货柜船运市场,随着运价和货量的提升,预估明年全球航运营业利润可达到25亿美元(约192亿港币/800亿台币/171亿人民币),告别今年亏损惨况。但是大环境还有两个挑战。

一是保护主义浪潮,在特朗普(川普)当选美国总统后更来势汹汹,可能继续抑制贸易成长;二是全球供应链距离正在缩短,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UNCTAD)年度海运报告指出,工业4.0下,如物联网、机器人等科技改变了以往垂直分工模式,将减少对航运的需求。

保护主义和新生产模式,是潜伏的第二波海啸,而眼前已酿灾的第一波海啸,肇因于航运业的“军备竞赛”。

法国海运谘询机构Alphaliner原本预测,15年货柜船供给成长率为3.1%,但实际供给成长率却暴增至8.6%。当船舶容量越大、运费越低,同业间的竞争也越大,让市场运价“杀成一片红海”。

时间拉回2002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起飞,带动全球货柜航商大赚3年的荣景,看好未来的航商纷纷下新船订单,但2008年金融海啸的黑天鹅出现,加上油价攀高,打乱了航运业7年一度的景气循环。

“2011年油价高涨,为了压低单位成本,各航商造起万TEU级(编按:1TEU为20尺标准货柜)的大船,导致5年来供过于求,”中华民国轮船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理事长林文博,直指全球航运业目前亏损累累的主因。

法国海运谘询机构Alphaliner原本预测,15年货柜船供给成长率为3.1%,但实际供给成长率却暴增至8.6%。当船舶容量越大、运费越低,同业间的竞争也越大,让市场运价“杀成一片红海”。

面对船舶大型化的竞逐,阳明和长荣海运,在10年前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种下如今阳明亏损金额是长荣两倍多的远因。2006年,阳明海运为扩大船队规模,陆续下了30艘新船的订单,希望藉此降低平均单位成本,并取得进入航运联盟的入场券。

两年后爆发全球金融海啸,阳明在2009年大亏158亿元(约38亿港币/ 4.9亿美元/33亿人民币),不仅尝到景气反转的苦果,2011年起进入新船交付期,资本支出大增,只能靠高额贷款、发行公司债筹措银弹,让其负债比率一路从74%攀升至87%,短短5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

“当时的警觉意识很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变乞丐,”颜进儒指出,航运预测机构的风险意识较低,加上订船不需要太多资金,带动航商的造船热。

“万TEU级的船舶,是进入航运联盟的基本门槛。”交通部航政司长陈进生做了解释:在大船商藉着造大船降低单位成本、扩大市占下,同业不得不跟进。

看错时机的决策

反观对手长荣海运,却反市场而行。长荣集团前总裁张荣发生前曾说:“做生意有时是不要跑太快。”他认为逾1万TEU的超大型货柜轮造价太高,将来也恐有货装不满等营运问题,因此同业订造大船时,长荣并未行动,让其负债比率5年来多维持在6成至7成。

阳明另一个看错时机的决策,是签长期租船合约。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在2008年涨到11793点的历史新高,阳明却在此时,对外签下最长20年的长租船约,“等于在租金最高点时租船,当然会亏!”同业分析。

“现在的运价,只有签约当年的十分之一,”同业表示,在高价时期签的长租船约,后来即使市况不好,也不可能解约,“就像是买股票一样,要被套牢10几年。”

租金成本是收入的10倍,成为压垮阳明财务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今年前3季大亏,阳明决定减资53%。每股净值也自第2季的7.36元,降到5.76元。颜进儒分析,每股净值一旦低于5元,将被打入全额交割股,成交量小、市场流动性又差,股价势必下跌,也会影响其贷款额度、信用评等,让财务更雪上加霜。

“政府平时就该要求自己的小孩(阳明),把财务体质练好,而不是搞到最后进了加护病房,才来紧张。”颜进儒说。

“阳明走到这一步,政府要负很大的责任,”颜进儒说,政府对阳明持股高达33%,应在景气好时,督促阳明办理现金增资、调整股本结构,将负债比率降至3、4成以下,为公司营运预留借款余裕,但政府却因担忧股本稀释、编列预算等问题,错失拯救其财务的最好时机。

“政府平时就该要求自己的小孩(阳明),把财务体质练好,而不是搞到最后进了加护病房,才来紧张。”颜进儒说。

交通部政次王国材则表示,阳明已提出减增资计划,对财务问题“自立自强”,而纾困案是对航运业的通用性措施,只会维持一、两年。他强调因为很多产业大量出口都靠航运,所以政府要帮助航商度过寒冬期。

但一名同业不以为然的说,“今天少了阳明,台湾的货还是出得去,别家航商还是能载货。”暗示政府让阳明与民间航运业者不公平竞争。

纾困政策,让我们看到政府角色的矛盾。它究竟是产业秩序的维护者,还是输不起的玩家?无论哪个角色没做好,最大输家都是人民。

(原稿由商业周刊提供,经端传媒删节、编辑,与商业周刊共同发布)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