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在网络色情里度过整个青春期:男孩和他们的女伴们,会经历什么?

“这一代男性在10分钟里看过的火辣身材,数量比祖先几辈子里见到的都要多。”

端传媒记者 吴培

刊登于 2016-10-04

1999年的普通一天, Noah Church 用电脑上网时看到了一些特殊的东西——一些没穿衣服的成年女人。

那年他9岁,生活在美国波特兰市(Portland)。彼时大多数美国家庭通过电话拨号上网;而未来的网络巨头 Google, 一年前刚刚成立,仍然寂寂无名。

两年后,P2P 档案分享程序 BitTorrent 发布,11岁的 Church 无师自通学会下载色情影片;到15岁时, Youtube 上线,因允许用户上传和整理影片而迅速走红,Church 从上面找到好多“喜欢”的影片,边看边用右手操控影片进度,左手则忙着自慰。

又过了一阵子,一般的影片不再吸引他,Church 开始搜索更“特别”的影片,“有的只有女人,有的是一个女人和好几个男人,有时影片里的女人看起来不太情愿”。他收获颇丰,“找到了许许多多我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东西”,直到乏味的感觉再次袭来,他开始新一轮的搜索,寻觅更具刺激性(通常意味着更暴力)的影片。

一名男在使用电脑。
网络色情的行为特征包括“独自一人、偷窥、点击、搜索、同时打开多个页面、不停出现的新刺激”。

现实生活里,Church 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并幸运地得到回应。两人在 Church 的卧室里打算初尝禁果,然而和澎湃的心绪相比,他却发现自己的身体“性趣”了了——面对脱光的女孩,他无法勃起。

第一次难免紧张,Church 当时这样自我安慰。但六年过去了,不管女伴是谁,他都无法勃起。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只对网络色情内容有反应,而无法与异性正常交媾。

Church 逐渐意识到,青少年时期受到的过量性刺激导致了这一尴尬结果,他大概成了如今越来越常见的“色情内容诱发的勃起功能障碍”(Porn-induced Erectile Dysfunction,PIED)患者。

网络伴随着 Church 这代人一起成长,这之前几代人都未曾有过的体验。人类的大脑是在缺乏“网络色情内容”的环境下进化而来,并不能清晰地分辨性刺激是源于真实生活还是现代科技。现在的问题是, Church 们发育期的大脑快乐中枢(Pleasure center)因过度性刺激、审美疲乏,已对真实肉身产生“抗药性”。

Your Brain On Porn 封面。
《食色大脑》封面。

《食色大脑》(Your Brain on Porn:Internet Pornography and the Emerging Science of Addiction)一书的作者 Gary Wilson 在TED演讲中笑称:“这一代的男孩在十分钟里浏览过的火辣身材,数量比我们祖先在几辈子里见到的都要多。”

据2016年4月的美国《时代周刊》(Time Magazine)报导,在1975年的销售最高峰,男性成人杂志《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卖出了560万份,但如今仅仅是美国的成人网站,平均每月访问量就达到1亿次。

贡献流量的年轻人不在少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在2015年2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在14至17岁的英国男孩中,有40%表示自己经常观看色情影片。而根据《性研究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的调查,年轻男孩首次接触网络色情的平均年龄为12岁。

在我成长的年代里,以前那些限制级内容变得随处可见。我和我的朋友常看色情片,有时甚至是在上课期间,用学校提供的电脑,没有人觉得这种事有什么不妥。

Reboot Nation 网站创办人 Gabe Deem

与此同时,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即阳痿)人数也在上升。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调查,1992年,大概5%的40岁男人患有勃起功能障碍。但21年后,《性医学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在2013年7月刊登的一份研究称,在40岁以下的美国男人中,26%曾寻求 ED 治疗。

引起ED的原因很多,比如社交障碍、抑郁症、药物或者酒精滥用。而随着社会不断开放,人们比起以前更容易承认及讨论 ED,也会导致研究者“发现”更多ED患者,令相关人数“增加”。

不过医学界也开始关注网络色情泛滥是否为原因之一。美国男性生殖及泌尿学会前主席 Ajay Nangia 就表示:“沉迷于网络色情的男性仿佛经历过脱敏疗法(Desensitization),以至于通常对屏幕上的性爱更容易有感觉。”

今年26岁的 Alexander Rhodes 的父亲是软件工程师,这使他3岁时就有机会接触电脑,并在大概11岁的时候看到了网上弹出的色情广告。

这个展现女性被强奸的画面,为他打开了新世界。到14岁,他边看色情视频边自慰,次数可以达到1天10次;开始恋爱后,他发现自己习惯在做爱时“幻想色情视频里的场景”,否则身体很难兴奋,这令他的历届女友“感到受伤”。他搞砸了几段关系,虽然不认为全都怪罪于网络色情,但还是觉得“它对我有害,对跟我交往的女人也有害”。

有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表示,她们感觉男伴期待自己在性爱过程中模仿色情片里的女人,因此无法自由地展示自己体态或者探寻自己的性需求,从而降低性爱的满意度。

“我们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网络色情的内容,还要注意它的传播方式,”Gary Wilson 说。他曾在美国南俄勒冈大学(Southern Oregon University)担任生物学客座教授,并在网络色情出现后也一度成为重度使用者,这驱使他研究这一问题。

Wilson 指出,网络色情的行为特征包括“独自一人、偷窥、点击、搜索、同时打开多个页面、不停出现的新刺激”,而现实的性生活则是“交媾、抚摸、被抚摸、气味、情感连接、互动”。他表示,过量的网络色情刺激会改变人的大脑结构,最终出现上瘾症状,也就是“人们需要越来越强、且不停变化的刺激才能感受到性兴奋”,这带来的症状包括性功能障碍、社交障碍、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抑郁症等。

不过,医学界并不是所有人都像 Wilson 一样,认为网络色情与上述症状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由于经费不足、医学界的回避态度以及对照实验欠缺(很难在年轻人群体里找到完全没有受过互联网色情影响的人群)等种种原因,迄今为止并没有太多关于互联网色情影响的研究。特别是不少网络色情重度使用者同时存在药物滥用、抑郁症等状况,因此缺乏确凿证据表明过度沉迷网络色情与勃起功能障碍、社交障碍等现象直接相关。

Reddit网站上“Nofap”讨论区
链接分享网站 Reddit 发起 "NoFap"讨论区。

当医学界还在谨慎寻求答案的同时,不少重度网络色情用户开始行动,展开自救与救人行动。Gary Wilson 于2010年创办网站YBOP,分享有关网络色情可能带来的后果等资讯;Noah Church 则创办了一个帮人戒除网络色情的网站,并通过每小时收费100美金的价格,提供 Skype 咨询服务,还写了一本可供免费阅读的书 Wack(编译:怪人); Alexander Rhodes 于2011年在链接分享网站 Reddit 建立 "NoFap"(拒绝自慰)讨论区,并创造了一个同名网站,目前每个月的独立访问量达到100万。去年4月,他辞掉 Google 的工作全力透过网站帮助和他面临一样问题的人。

还有28岁的 Gabe Deem,他创办了 Reboot Nation 网站,旨在为那些沉迷网络色情并相信它造成自己 ED 的人提供服务。

Reboot Nation 公开演讲人都是曾经浏览大量色情片的男人。
Reboot Nation 公开演讲人都是曾经浏览大量色情片的男人。

帅气的 Gabe Deem 在现实生活非常受女性欢迎,但他也经常浏览网络色情内容,他说因为“它们简直无处不在”。最开始只当成消遣,随着日渐沉迷,他发现如果不开电脑,自己就算在悠闲的星期天下午想自慰都做不到。他通过排除法找出原因:

  • 经验不够?不对,我14岁就开始了性生活;
  • 身体不够健壮?不对,我是专业的私人健身教练;
  • 嗑药?不对,我一辈子连抽烟都不超过5次;

最后他想到网络色情,并认为这才是正解。即使医学证据并不那么充分,不过他的理由十足:“如果事情要发生改变的话,那么它得来自那些从12岁起就在网上不停找色情资源的人。”

50 万年
2015年,全世界最大的成人网站之一 Pornhub 的影片观看总时长达到约50万年。

声音

(虽然我们在试图戒掉色情片)但我们从来都不反对性爱,我们只是希望能再次享受性爱,并对另一个真实的人产生渴望。

试图戒掉自己嗜好的重度网络色情用户 sirrifo

那种关于色情内容诱发勃起功能障碍的说法只不过是一种神话。

心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 Nicole Prause

未来虚拟实境(VR)、扩张实境(AR)投入色情产业是无可避免的趋势,但如何透过更前瞻性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引导这个趋势在婚姻生活中扮演强化与辅助的角色, 才是真正重要的课题。

Twitter用户 @yikuanlee

勃起功能障碍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一种,是指性交时阴茎勃起硬度不足以性交或不能维持至射精,病程3个月以上者。人类阴茎的勃起功能是男性生殖系统在各种环境因素作用下,在体内复杂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完成的,其功能状况也会受到个体的精神、心理以及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中文俗称的阳痿、不举或者性无能,都是患者不愿意接受的贬义词,勃起功能障碍这一名称能更精确且中立地定义这种症状。也有一些雄性动物的阴茎有软骨,例如狗,就不存在勃起功能障碍。(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TIME纽约时报YouTube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