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世上首个3人共同生育的婴儿,将开启医学革命还是伦理争议?

刊登于 2016-09-28

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医学博士张进(John Zhang)。
负责这次生育技术的美国新希望生殖医学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医生 John Zhang。

英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周刊于9月27日刊登报导,宣告世界上首个由3人共同生育的婴儿已经于今年4月6日诞生。这名约旦婴儿有其父母的主要 DNA,亦有一名捐献者的 DNA。

此次采用3人共同生育的技术,原是为了摆脱遗传疾病。个案中的那位约旦母亲,其 DNA 线粒体(mitochondrion)存在病变缺陷,导致过去两名孩子都因莱氏综合症(Leigh Syndrome)而丧命。线粒体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细胞当中,为细胞提供能量,但只能由母亲的卵子遗传,会为孩子带去母亲的37组基因。

为避免再有孩子因遗传病死亡,这对约旦夫妇前往美国求助,最终在纽约找到了新希望妊娠中心(New Hope Fertility Center)的医生 John Zhang,讨论了多种方案之后,决定用替换线粒体的方式培育婴儿。医疗人员将该母亲提供的卵子中有缺陷的 DNA 剔除,并替换上一名健康女性捐献者的卵子 DNA,再将卵子和父亲提供的精子结合,培育出5个胚胎,最终有1个存活。

这个存活的胚胎在稳定后被植入母体,9个月后通过正常分娩出生。据医疗团队称,该名婴儿至今健康状况良好,且线粒体替换并不会影响这个孩子的大部分遗传基因,例如头发、眼睛的颜色等都遗传自父母,只有0.1%基因来自捐献者。

这是一场革命。

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专家 Dusko Ilic

有医学专家对此表示振奋,认为这预示着医学新时代的开启。但亦有反对声音指这种做法存在伦理问题,也有安全风险。实际上,尽管这个医学团队来自美国纽约,但线粒体替换技术在美国并不合法,所以他们前往在此领域法律空白的墨西哥完成相关工作。目前,全球只有英国将这种技术定为合法,但当地仍未有实践案例。

据《新科学家》的报导,其实早在1990年代已有科学家尝试线粒体替换技术,当时同样是将一名女性的卵子中的 DNA 线粒体替换进另一名女性的卵子,但培育出来的胚胎却出现基因不健全,令相关技术一度被禁止。

另外,有医学界人士指出,3人共同生育的婴孩在理论上也早已诞生过。过往曾有医学实验尝试将健康捐献者的细胞质(cytoplasm)注入女性的卵子,借此令不育夫妇能诞下婴儿;由于细胞质中往往含有一些线粒体,这样培育出来的胚胎理论上也拥有3个人的 DNA。但这跟此次的成功案例中的意图和方法都不同,因此次医疗团队是专门抽选线粒体作替换,为防止遗传疾病而刻意为胚胎引入第三者的 DNA。

亦有医学界人士担心此次案例中约旦婴儿的长远健康。John Zhang 的团队曾为婴儿进行检查测试,发现他目前只有不足1%的线粒体存在病变可能,而在一般情况下,约18%的线粒体存在病变才会解发问题;不过,仍有医学专家指出,不排除病变的线粒体会快速自我复制,达到一定数量,该名婴儿未来的健康状况如何,还需要长期跟进观察。

尽管伦敦国王学院干细胞专家 Dusko Ilic 形容今次案例为医疗科学界的一场革命、好消息,但他也指出,个案可能会鼓励其他人跟风去展开所谓的“干细胞旅行”(stem cell tourism),并引发风险:“有欠缺耐性的人会急不及待前往缺乏严格规管的地方,去接受这种生育方法。”

声音

拯救生命是合乎道德的事。

替换 DNA 的医生 John Zhang

这种技术给许多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英国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基因学教授 Darren Griffin

线粒体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的由两层膜包被的细胞器,直径在0.5到10微米左右。除了溶组织内阿米巴、篮氏贾第鞭毛虫以及几种微孢子虫外,大多数真核细胞或多或少都拥有线粒体,但它们各自拥有的线粒体在大小、数量及外观等方面上都有所不同。这种细胞器拥有自身的遗传物质和遗传体系,但因其基因组大小有限,所以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主要场所,为细胞的活动提供了化学能量,所以有“细胞的发电站”(the powerhouse of the cell)之称。除了为细胞供能外,线粒体还参与诸如细胞分化、细胞资讯传递和细胞凋亡等过程,并拥有调控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的能力。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New ScientistBBCMother Board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