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钱永健逝世,研究“绿色萤光蛋白”获诺贝尔化学奖

刊登于 2016-09-01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
钱永健的堂伯父是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

8月31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UCSD)发出讣告,指在该校任教27年的美籍华裔生物化学家钱永健(Roger Y. Tsien)已于24日逝世,终年64岁。钱永健是2004年沃尔夫医学奖(Wolf Prize)及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UCSD 校长 Pradeep Khosla 指,钱永健过世时身在美国俄勒冈州尤金(Eugene)市的一条单车道上,但其确切死因尚待查证。

钱永健是当代最杰出、最令人振奋的科学家。他的同事将会非常怀念他的革命性研究与敏锐心智。对于能够与他相交多年,我感到非常荣幸。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Elizabeth Blackburn

童年因病躲于室内,地牢做实验成就伟大生命科学家

1952年钱永健生于美国纽约,祖籍浙江杭州临安。钱家是学术世家,父亲钱学矩早年毕业于中国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后,获奖学金负笈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并一度返回中国,在国家航空委员会任职副主任工程师;1949年,钱学矩移居美国,曾在美国波音公司任高级工程师。

钱永健的兄长钱永佑,是美籍华裔神经生物学家。钱永健的堂伯父则是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钱永健曾经接受访问,形容堂伯父为“知名工程师,因与美国政府有过节而离境,回中国领导重要研究”。

钱永健的外祖父李耀滋亦曾在中国国家航空委员会任主任工程师,其后也移居美国,曾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以至担当全美华人协会主席。

至于钱永健,据称他因患有哮喘,童年时常留在室内度过,并热衷于在家中地牢的实验室进行各种化学实验。早在16岁,钱永健就首次获得美国全国性奖项──西屋科学奖(Westinghouse Science Talent Search)。西屋科学奖已于1998年改称英特尔科学奖(Intel Science Talent Search)。

发现和研究改造绿色萤光蛋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72年,钱永健获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及物理学学士学位;1977年,他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并于剑桥大学任研究员直至1981年。1982至1989年间,钱永健出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副教授;1989年,他转往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担任教授,一直至他于日前逝世。

我总是被颜色所吸引。色彩让工作变得更有趣、不沉闷,当事情变得糟糕时,缤纷的色彩总能帮助你。

钱永健,2008年

2008年,钱永健因协助从水母萃取“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以用作研究工具,追踪脑细胞、细菌等,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与钱永健一同进行研究、共同获得该奖项的,还有美国生物学家 Martin Chalfie 和日本有机化学及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

在基因研究与医学的角度,GFP 是研究癌症、脑退化症等的重要工具。钱永健等人发现,透过改造水母绿色萤光蛋白的结构,使绿色萤光蛋白被打入细胞后,能发出不同的萤光颜色,并由此观察细胞的成长状况,了解细胞所传递的讯息,追踪细胞的变化。

例如,让细胞分裂时发出绿光、停止分裂时发出红光,而由于癌细胞会不断分裂及增生,会呈现红、绿混在一起而发出的黄光。钱永健希望通过进一步完善“萤光造影”技术,透过观察细胞颜色,更准确地找出癌细胞的位置,并应用于癌细胞切除等手术。

而早在2004年,钱永健已获得沃尔夫医学奖。至今,钱永健仍是唯一一位沃尔夫奖及诺贝尔奖的华人“双料得主”。

钱永健曾获多间知名学府颁发院士头衔,包括美国医学院、美国文理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等等。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及香港大学分别向钱永健颁发荣誉博士学位;2012年,英国剑桥大学亦向他颁发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声音

我不是中国科学家。血统出身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身份,一个成功的科学家必出于一个开放的社会,自由的环境是培育科学家的要件。

钱永健

绿色萤光蛋白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简称GFP,是一个由238个胺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在蓝色到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光。虽然许多其他海洋生物也有类似的绿色萤光蛋白,绿色萤光蛋白(GFP)传统是指首先从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分离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1962年在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发现。这个发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冷光蛋白质水母素的帮助,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Ca2+)可产生交互作用。由维多利亚多管发光水母中发现的野生型绿色萤光蛋白,395nm和475nm分别是最大和次大的激发波长,它的发射波长的峰点是在509nm,在可见光绿光的范围下是较弱的位置。绿色萤光蛋白的萤光量子产率(QY)为0.79。由海肾(sea pansy)所得的绿色萤光蛋白,仅有在498nm有一个较高的激发峰点。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中,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常被用作为一个报导基因(reporter gene)。一些经修饰过的型式可作为生物传感器(Biosensors),绿色萤光蛋白基因也可以转殖到脊椎动物(例如:兔子)上进行表现,并拿来映证某种假设的实验方法。通过育种,注射病毒载体,或细胞转化,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可以被引入到生物,并保持其他们的基因组。迄今为止,该绿色萤光蛋白基因已被导入并表达在许多细菌,酵母和其他真菌,鱼(例如斑马鱼),植物,苍蝇,和哺乳动物细胞,包括人。2008年10月8日,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查尔菲和钱永健因为发现和改造绿色萤光蛋白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Business Insider信报联合新闻网UCSD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