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MIT台湾学生开发“电子纹身术”,让皮肤变为手机触控板

刊登于 2016-08-15

微软和MIT合作开发智能纹身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微软和 MIT 合作开发智能纹身 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微软和MIT合作开发智能纹身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微软和 MIT 合作开发智能纹身 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微软和MIT合作开发智能纹身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微软和 MIT 合作开发智能纹身 DuSkin,可以控制手机。

你是否觉得市面上的可穿戴电子设备太大、太贵或太麻烦?一项新技术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与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近日合作研发出一种名为 DuoSkin 的“电子纹身术”,通过在人体皮肤上描绘出闪亮的临时纹身图案,让用户将自己皮肤变为触摸板,可远程控制智能手机等设备,或者通过 NFC(近场通讯)传输数据。

这样你就可以随时随地改变和修缮你的外饰,而 DuoSkin 团队正是希望让科技变得吸引人、时尚而且用户能够买得起。

MIT 媒体实验室博士生高新绿

主持这项研究的是在 MIT 攻读博士的台湾学生高新绿(Cindy Hsin-Liu Kao),她的想法来自于近年在台湾年轻人身上流行的模仿金属首饰的临时纹身。她与合作者在一篇论文演示短片中讲解了 DuoSkin 的原理和应用,该技术还会于今年9月在2016年度可穿戴设备国际研讨会(ISWC'16)上展示。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电子纹身术”其实是用价钱便宜的导电金属材料制作,并利用和电路板相同的原理进行合理设计、布局,在贴到人体皮肤上之后就可以用它代替滑鼠、手写板、触摸屏等,实现对手机或电脑的控制。这种电子纹身还可以附上 NFC 晶片,实现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比如在搭地铁、巴士或进戏院时,只需要抬起手扫描纹身即可。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电子纹身的制作并不复杂,只需要在电脑上用软件设计出电路图纸,然后用刻印机在可粘贴的导电金箔纸上打印出来,得到需要的金属纹身图案,最后贴在皮肤上就可以了。他们建议,相关企业可以利用此项技术,开发出可用纹身互动的产品。

这并非科学家首次将人类皮肤变为手写板或触摸屏。早在201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就曾与微软研究院合作,开发出一款名为 Skinput的产品,可以将手臂化身触摸屏。不过,这项产品制造成本较高,而且需要投影设备将操作界面投射到皮肤上。

而 DuoSkin 电子纹身则成本低廉、使用简单,又兼具时尚饰品的功能,其应用前景不容小觑。

声音

新一代的交互体验,应该是要摆脱设备,或者说至少是摆脱手持设备的。正因为如此,诸多科技公司都开始在手势识别、图像识别、可穿戴这些领域做探索研究。像之前 Google 推出的 Project Soli 隔空操控,也是未来的一种绝佳操控体验。未来的技术革命会发生在交互科技上。

微信公号“硅谷密探”评论

近场通讯(NFC)

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讯,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讯技术,允许电子装置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10厘米(3.9英吋)内交换数据。这个技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半导体(现恩智浦半导体)、诺基亚和索尼共同研制开发,其基础是 RFID 及互连技术。近场通讯是一种短距高频的无线电技术,在13.56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距离内。其传输速度有106 Kbit/秒、212 Kbit/秒或者424 Kbit/秒三种。目前近场通讯已通过成为 ISO/IEC IS 18092 国际标准、EMCA-340 标准与 ETSI TS 102 190 标准。NFC 采用主动和被动两种读取模式。(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TheVergeEngadgetTechCrunch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