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蔡英文身边那个说闽南语的“老外”

他是民进党创党元老,苗栗乡间的“阿凸仔”,是比蔡英文台语说得更流利的“老外”,是民进党与美国了解双方的“媒人”。

端传媒记者 冯兆音 发自华盛顿

刊登于 2016-05-25

蔡英文日前从容宣誓就任总统,但将时间倒转一年,2015年6月她访美时,情势仍是步步为营。当时她所到的每一站,都有一个洋面孔形影不离。蔡英文步出白宫、国务院时,他紧随其后;蔡英文出席喧闹的侨宴时,他端着电脑在席间埋头处理公务;蔡英文在华府智库陈述“维持两岸现状”时,他在台下竖着耳朵听,散场后立即迎上去与学者们交流。

他是民进党驻美代表处主任Michael Fonte,中文名是彭光理。曾在台湾乡间担任天主教传教士的他,台语说得比蔡英文还流利。

力挺民进党三十年的美国友人

民进党驻美办公室位于国会山庄与白宫之间的宾夕法尼亚大道上,不足十平米的空间供三名员工办公,一面墙上挂着民进党驻美办公室的招牌,另一面墙上是民进党口号“清廉、勤政、爱乡土”的中英文字样。彭光理在办公桌上放了几株绿色盆栽,除此之外,另一抹绿来自一列整齐排好的民进党党旗。他与民进党的不解之缘,早在创党之前就种下了。

1967年,从来没见过水稻的“纽约客”彭光理被派到台湾担任天主教传教士,先到台中学台语,后分发到彰化和苗栗乡间。

由于他分发到的苗栗乡村有许多姓彭的人,台语教师也给他安上彭姓。台语中,“彭”与 “鼻子”的发音相近,“老彭”音似“流鼻涕”,小孩会在乡间追着他叫“流鼻涕”、 “阿凸仔”(鼻子高挺的白种人)。

在鲜见外国人的乡间,村民都想婚礼上有一个“阿凸仔”客人。盛情难却下,他常常出入婚礼办桌,吃得肚子滚圆、喝得烂醉。祖父母辈来自意大利的彭光理说:“台湾人重视家庭、食物、朋友,就像意大利人一样。”

虽然他与村民相处无间,但在戒严的社会环境下,他接触到的台湾人极少敢讨论政治,更不必说公开表达对政府的不满。

彭光理称他当时的主要目标并非传教,而是集结群众、构建社群,进而推广社会公义、宣扬人权。然而在白色恐怖下,他寸步难行,不仅他可能会被遣返,参与的村民也可能被抓捕。1970年,深感无力的彭光理决定返美。

他说,如果当时有人告诉他,30年后台湾会迎来民主,“我会说‘喔,别闹了。’”

返美后就读于密歇根大学的彭光理,遇到另一个姓彭的人——当时正逃亡美国的台湾独立运动领袖彭明敏,两人成为好友。1984年,彭明敏到华盛顿掌管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恰好正在华盛顿工作的彭光理义务襄助。1986年,“美丽岛事件”受刑人家属许荣淑和周清玉参加FAPA活动,会讲台语的彭光理负责接待,结下交情。五个月后,包括许和周在内的18人创立民进党,透过FAPA寻求国际关注,彭光理参与其中,党内人脉越结越深。

但当时的他,对民进党的前景并不太乐观,更未预料到,在14年后,民进党就能成为执政党。

2000年,彭光理到台北参加陈水扁的就职典礼,他还清楚记得通向总统府的路上,路两边都站满了戴草帽、嚼着槟榔、兴高采烈的“欧吉桑”(日语“叔叔”之意)。

然而,没过多久,风暴席卷华盛顿。陈水扁积极谋求台湾独立,希望借此安抚党内派别摩擦、动员选民。“911”事件后亟需北京支持反恐的美方,则不希望被拖进台海的紧张局势。此时的民进党和美国,追求的利益相悖,冲突不断。时任民进党驻华盛顿联系人的彭光理直言,陈水扁执政时期“极其困难”,民进党与美国关系风雨飘摇。 “就像在看一部坏电影。”彭光理感叹。

时隔多年,民进党的团队已大大修补与美国间的互信。当被问起担不担心蔡英文上任后,北京“地动山摇”、华府风暴再临?彭光理淡淡回应,他在华盛顿的时间已经长到不担心任何事情。

多年的驻美经历,让媒体称彭光理为民进党的美国信使,他则用台语笑称,自己的角色有点像让双方了解对方、萌生爱意的“媒人”,让美国政府和国会知道民进党的动向和立场,另一方面,也让民进党及时得知,华盛顿正在发生什么、将如何影响台湾。

在华盛顿政策圈浸淫已久的他,是民进党理解美方态度的“翻译机”。这并非单纯的语言翻译,而是利用经验、分析解码。彭光理举例说,分析人士发表一篇关于台湾的文章,他就会为民进党分析,这名作者在政治光谱中所处的位置、出于什么立场写这份报告、应该如何理解、立场是否反映美国政策界的主流想法。“让远在台湾的人们不要过于兴奋。”

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份“schmooze(可译为闲聊、献殷勤、建立关系)”的工作,与政策圈各路人物交流,听到的说法不尽相同。“就像拼拼图一样,你不会一下子看到全貌,从这儿拿到一块拼图,从那儿拿到另一块,拼在一起,退后一步,才会看清楚情势。”

蔡英文就职前几天,他在办公室举办午餐会,邀请七、八个外国驻华盛顿使节,介绍台湾即将政党轮替的局势。对两岸局势尤其感兴趣的外交官们问他,蔡英文在就职演说里会说什么。“我就回答:‘我不晓得啊。’”彭光理耸耸肩,调皮地咧嘴笑了。“演说是否能不惹恼北京,让两岸交流持续往前,这是最重要的部分。”

蔡英文较早前访问美国期间,他曾到访民进党驻美代表处。
2015年6月蔡英文访美期间,曾到访民进党驻美代表处。

蔡英文二度访美的幕后铺路者

蔡英文是个怎样的老板?彭光理思考良久,说:“她是个要求颇高的老板,那是好事,她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两人相识近二十年,对彭光理而言,蔡英文并非一夜间光环加身的总统,更像是相识已久的朋友、同事。

2013年开设的民进党驻美办公室最重要的课题,是打点蔡英文2015年6月的访美之行。蔡英文从未亲口称赞彭光理的工作做得好,但有一个举动,无声胜有声。

在蔡英文访问华盛顿的最后一天,当时她已顺利会见美方高官,心情较为轻松,与随团记者登上游船,游览波多马克河。彭光理向蔡英文转达船长的话:如果她愿意,可以试着掌舵。蔡英文有些犹豫,第一反应是问:“这合法吗?”彭光理笑说:“不要用妳的律师思维了!(Stop being a lawyer!)”上船后,蔡英文来到驾驶室,正跃跃欲试,一艘警船在旁边驶过,彭光理不忘调侃她:“妳看,他们来抓妳了!”一句话逗笑了蔡英文。

最终,蔡英文接过方向盘,直呼首次开船很开心,微笑掌舵成为访美行最经典的镜头之一,那也是彭光理放下心头大石的一刻。

然而,蔡英文赴美“面试”成功,并非一蹴而就的魔法,而是吃一堑、长一智的结果。

2011年9月,蔡英文首次竞选总统前访美期间,不具名的美国官员向《金融时报》表示,蔡给美方留下一些很大疑问,即她是否愿意并且能够继续维持台海两岸近年享有的稳定关系。彭光理形容,那是一个卑劣的打击(low blow),毫不必要并且做得过火(unnecessary and overly done)。“但某程度上可以理解,因为美方觉得蔡英文的解释没能让他们满意。”

彭光理透露,当年犯下的失误是,因与会人士的行程有变,被迫压缩国安会的会议时间,太过仓促,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蔡英文解释政策立场。

二次访美时,为了扭转乾坤,民进党的准备更为充分。行前吴钊燮多次前来打点,加上上回的经验和人脉基础,留出余裕,连国务院副国务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临时更改行程,民进党团队都能及时灵活应变,补上会面。

从2002年开始担任民进党华盛顿联系人、2013年起掌管党驻美办公室,彭光理的心得是:“要赢得对方的信任,就不能兜售谎言。”应对美方,唯一成事的方法就是将事实摊在面前,直陈党内和台湾内部的压力。

他说,美国是台湾存在的“唯一担保人”,如果不是美国,台湾岛早就会融入中国的版图中,民进党不能忽视美国。“不可能。”彭光理一字一顿地说。

民进党重掌政权,彭光理透露,民进党驻美办公室至少在今年内将继续存在。驻美台北经济与文化代表处(TECRO)代表台湾政府,他所在的办公室则代表民进党,继续为党内直供华盛顿政策圈的第一手资料。

蔡英文就职演说的话音刚落,“媒人”彭光理又要忙起来了。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