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中国科学家证明寨卡病毒可直接导致“小头症”

刊登于 2016-05-12

中国科学家证实寨卡病毒直接导致小头症。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日前证实,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导致鼠类胚胎得“小头症”。

继美国疾病防治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缩写为CDC)上月表示寨卡病毒(Zika)可导致新生儿“小头症”(microcephaly)后,有更多科学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5月11日,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的研究 ,首次证实寨卡病毒可以直接导致鼠类胚胎得“小头症”;同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学术期刊《自然》上的研究,以及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发表在学术期刊《细胞》上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寨卡病毒会影响鼠类胚胎发育的结论。

我们期待能研发出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或疫苗。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成峰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由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副研究员秦成峰联合领导。

许执恒表示,他们先将寨卡病毒直接注入正在发育的小鼠胚胎中,3天后发现寨卡病毒增加了300多倍,且病毒直接感染了小鼠的神经干细胞,抑制了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5天后,小鼠胚胎的脑部神经元开始大量死亡,经解剖后发现,小鼠脑腔变大、脑皮层变薄,表现为典型的“小头症”。

此外,研究者们还把感染寨卡病毒的小鼠和它们未感染这一病毒的“兄弟姐妹”进行了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对比,发现前者与发育有关的许多基因表现出明显的异常。

许执恒表示,接下来会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小鼠进行长期观察,了解由寨卡病毒导致的“小头症”和其他情况导致的“小头症”有什么异同。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也以小鼠为模型,但具体方法有所不同。和中国科学家直接把寨卡病毒注射到小鼠胚胎上不同,他们把病毒注射到怀孕的母鼠上,发现病毒会进一步感染孕鼠胚胎,特别是胚胎脑部细胞。胚胎最终会出现发育受限的情况,包括呈现出“小头症”的迹象。

秦成峰认为,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中,从感染孕鼠到胚胎感染再到“小头症”,这其中存在“黑匣子”,可能有科学家们未知的因素;但中国的研究直接把寨卡病毒注入胚胎,取得了寨卡病毒和小头症之间直接相关的证据。他表示,这得益于中国科学院先进的技术,“小鼠怀孕初期子宫几乎不可见,但我们用玻璃纤维针可以准确打到胚胎上,这种技术很多国家还不具备,或者用得没有我们好”。

此外,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发现,寨卡病毒除了会损害小鼠胚胎脑部外,还会攻击胎盘,令母体和胚胎之间血液和营养物质的交换减慢,从而影响脑部在内的胚胎发育。该项研究的研究者之一 Indira Mysorekar表示,小鼠实验未必能准确反映寨卡病毒对人的影响,但可以预见感染寨卡病毒会带来严重后果。

150
据估计,截至今年2月巴西已有约50万至150万个寨卡感染病例,以及超过五千例婴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是寨卡疫情最严重的国家。

声音

巴西、美国科学家采取的方案(把寨卡病毒注入母体),我们在预实验中都做过,但我们放弃了这种思路,转而用了在科学上更直接但在技术上更难实现的方案。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执恒

寨卡病毒几乎像一场龙卷风或者地震,随之而来的将是死亡。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者Indira Mysorekar

小头症

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它指的是一个人的头围相对于其年龄与性别的平均值小三个标准差以上的状况。小头畸形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会在生命的最初几年出现。多种的发展状况或染色体异常都可造成小头畸形。一般而言,有小头症的人的预期寿命会减短。受影响的新生儿常有着许多的神经缺陷及癫痫发作(seizure)。严重的智能发展缺陷是常见的,但运动机能(motor function)的障碍可能要到较后来才会展现。惊厥(Convulsion)也是可能出现的。小头症没有特定的疗法。历史上知名的小头畸形患者有路易十二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弄臣多里布来(Triboulet)等。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NPRNature澎湃新闻BBC中文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