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阻升台币救经济”的慢性毒药

不可思议的低薪!“你们的GDP 都去哪了?”

侬白蒂

刊登于 2016-05-20

编按:本文初稿原以《“救经济”的慢性毒药》为题,刊于“洞见国际事务评论网”,经作者授权《端传媒》编修转载。

如果能够顺势放手把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一扫而空、重新调整样样都要干预的大政府心态、引导产业进入高薪引才、尊重专业的正向循环,说不定还能有助于资产泡沫缓慢消气、内需市场升级转型。
侬白蒂:长久以来,台湾央行为了拚/救经济,不愿让台币大幅升值。

美国财政部上月底公布“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外汇政策”报告,将台湾、中国大陆、韩国、日本及德国五个贸易伙伴,列入干预汇率的观察名单。其中,仅有台湾被点名在外汇市场“持续且单向干预”。若未来一年没有明显改善,美国财长将会建议总统采取相关措施。

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去年10月,美国财政部就已经首度点名,台湾中央银行习惯在尾盘进场干预新台币汇率,要求央行增加外汇存底与市场干预的透明度。

事实上,早自1980年代起,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s)就已针对世界各国的智慧财产权保护状况,发表各国贸易障碍报告,并表明将以“贸易制裁”规范这些保护智财权不力的贸易伙伴。长年以来,台湾一直是在特别301报告观察名单的对象之一。

有些论调主张,台湾根本不用理睬来自美国“黑暗队长”的蛮横要求,因为美国人自己才是开启全球货币战争的始作俑者。美国联准会(Fed)在金融海啸之后,实施多达三轮的量化宽松(QE)政策,六年内释出超过三兆美元,导致美元大幅贬值。若不是美国如此,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必要随之起舞,陆续推出在地化的各种量化宽松政策(如欧盟负利率、日本QQE等),并造成目前游资泛滥、金融动荡不安等多种乱象。

但“不予理会/不要管它”,不代表“操纵汇率”这件事是对的,不代表台湾央行可以继续我行我素,一直“阻升不阻贬”下去。

贬值救出口,牺牲购买力

让我们先从“汇率”的基本概念说起:假设台湾制造的商品物廉价美,全世界都愿意大量采购,我们市场的美元供给会大幅增加(因为世界各国都用美金买台湾商品),在其他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美元显然会供过于求,导致美元兑台币汇率持续贬值。

假设美元对台币汇率由30 降到20,也就是台币兑美元持续升值,对国外客户来说,台湾商品会明显变贵。举个简单例子,一台HTC高阶手机售价24,000台币,美元汇率1:30时,外国游客只要花800美金就可以买到;但如果美元贬值到1:20,就得付出1,200美金,硬生生涨了400美元。面对400美金价差,相信许多外国买家会放弃HTC,拥抱iPhone。一阵子后台湾市场的美元供给减少,美元兑台币会开始升值,直到达成新平衡。

反之,当台湾商品不断卖到全世界去(出口畅旺),台币就该升值,民众购买力则随之上升,也就是舶来品变便宜了。举相同例子来说,一台售价24,000台币的 iPhone,当台币兑换美元汇率从 30:1 升值到 20:1 ,售价也将从24,000降至16,000 台币,这才是经济成长真正的有感之处。

但长久以来,台湾央行为了拚/救经济,不愿让台币大幅升值──特别不能让升值幅度大于日韩等主要贸易竞争者的货币。央行总是不时启动印钞机,在市场上用热腾腾的新台币大量买进美元。这种干预市场供需的行为,可以同时创造美元需求与台币供给,造成台币贬值,使汇率重回 1:30,圆满达成“牺牲全民购买力救出口”的任务。

经济成长果实到哪去?

但,“救经济”对人民有好处吗?大家可以回忆一下,管理大师麦克‧波特(Michael E. Porter)及《廿一世纪资本论》风靡全球的汤玛斯‧皮凯提(Thomas Piketty)等,造访台湾后的共同疑问是什么?答案不会令人意外:不可思议的低薪!“你们的GDP 都去哪了?”

是的。我们也很想问:过去16年来,平均每年经济成长率高达3.84%,实质经常性薪资(扣除物价涨幅后的每月月薪)何以差异不大?2015年的37,353元,比起1999年的37,277元,毫无进展。这16年的经济果实到底是谁拿走了?

制图/端传媒设计部。

答案不难猜。上文所描述的国币升贬,基本上就是一国经济成长所带来购买的力增减,当央行倾全力“阻升不阻贬”时,其实就等于牺牲“全民购买力”来补贴“出口产业”,其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远远大于你我想像。

“阻升不阻贬”的负面冲击

显而易见的不利冲击包括:

一、企业没有转型升级的动诱因:只要利用媒体放话或国会游说,要求央行“贬值救出口、救经济、救失业率”,就可以苟延残喘。长期不累积竞争力,就只能不断的cost down(压低成本)。这种短视心态实为饮鸩止渴,除了获利无法长久(更别提给员工加薪),甚至只能靠偷工减料挤出微利,迟早会被急起直追的第三世界国家赶上,甚至被抛在脑后。

二、长期低薪/购买力形同向优秀人才say NO:全球化的人力流动已成既定事实,真正能确保国家竞争力不坠的秀异份子,在现行低薪/购买力的情况下,完全不会考虑留/来台创造人生。薪资虽然不是吸引菁英的全部因素,但肯定是关键因素。没法吸引源源不绝的智慧创意在台湾生根,试问该从何开创出高附加价值的利基产业(如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假以时日,台湾日薄西山,在国际舞台上销声匿迹,恐将指日可待。

三、政府摆脱不了低物价政策:民众薪资没有起色,政府根本不敢扬弃低物价政策。举凡电价、水价、各种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无法回归市场机制。不管是担心若干企业体质较弱、价格转嫁能力差而倒闭;害怕民众抱怨、影响选票;亦或忧虑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难以生存等——政府低物价政策一天不改弦更张,对整体产业发展的扭曲就会持续下去,从而造成劫贫济富、“全民补贴大户”的社会不公。

四、泛滥游资蕴酿资产泡沫:央行印台币买美元来干预台币汇率,如果这些多出来的台币流入实体经济也就罢了,但现况显然并非如此。过多台币供给不断流入不动产或股市,推高资产价格、形成泡沫危机,甚至造就十大民怨之首的超高房价。台北的上班族,得约16年不吃不喝才买得起房子。

五、最可怕的是,上述因素彼此交织,这种恶性循环生生不息。

不愿再蹉跎十六年

新政府就要走马上任,在尊重央行独立性的同时,或许应该想想如何不再重蹈数字迷思?如何才能让人民幸福有感?如何可以放弃“贬值救经济”的老掉牙招数?如果能够顺势放手把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一扫而空,重新调整样样都要干预的大政府心态,引导产业进入高薪引才、尊重专业的正向循环,说不定,还能有助于资产泡沫缓慢消气,内需市场升级转型。

如果你/妳也不想再虚耗一个薪资冻涨的16年,就从此时此刻开始,重新并彻底了解政府施政的意涵,做一个与时俱进、名实相符的现代公民。

(侬白蒂,伦敦政经学院国际政治经济硕士,洞见专栏作家,曾为媒体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