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超重可以让你活得更久?学界争论“肥胖悖论”

刊登于 2016-02-15

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了“肥胖悖论”:肥胖者虽然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等疾病,但生存率却更高。摄 : Kevin Frayer/GETTY
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发现了“肥胖悖论”:肥胖者虽然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等疾病,但生存率却更高。

肥胖是健康的大敌,这是人们过往普遍的认知。但近年越来越多研究却发现了“肥胖悖论”:肥胖者虽然更容易患上心脏病等疾病,但生存率却更高。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科学家们提出了不同解释,包括肥胖者可能更经常接受检查和治疗,得病本身就会导致体重减轻等。有关肥胖与健康的关系,争论仍在继续。

医疗专家们的第一本营养学书籍都会有一章专门介绍肥胖,内容通常是说,肥胖的人不健康,瘦的人才健康。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健康生活方式研究中心主任Glenn Gaesser

流行病学家Katherine Flegal发表于2013年《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的研究,为这场争论揭开了序幕。这项研究以 身高体重指数作为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标,通过整合数百份研究中的数据后发现,过重及轻度肥胖者虽然更容易得心脏病,但他们的死亡率在各体型组中却又最低。此外,只有在极度肥胖的人群里,心脏病得病率和肥胖才有较强关联。

这些发现似乎显示了肥胖对人有“保护”作用,但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科学家们提出,肥胖者死亡率低可能只是由其他因素导致的错觉,例如医生觉得胖子更不健康,通常会为他们做更多检查与治疗等。但这一解释受到质疑,有研究发现,即使控制了治疗方面的变量,中风、心脏病高危人群中的肥胖者死亡率仍然更低。

另一种解释是,肥胖本身不会降低死亡率,只是在因健康问题而瘦下来的人,包括吸烟者、濒临死亡者等的反衬之下,让人误以为肥胖者的死亡率较低。但这一假设似乎也难以成立,有研究发现,当排除了吸烟者及濒临死亡者后,“肥胖悖论”仍然存在。

这一悖论至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释,反而愈辩愈多争议。有学者认为,该问题本身存在模糊性,简单化解读只会误导决策者与公众。

有人指出,若体型与生存率存在因果关系而又能被解开,将会对临床治疗产生深远影响。还有团体表示,谈论健康时不应只关注体型问题,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多做运动、摄入均衡营养等,比维持体型更重要。

2-3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肥胖者患冠心病、高血压、骨关节炎、痛风症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到3倍。

声音

媒体及其受众更喜欢黑白分明的事物,例如“红酒有益”、“巧克力有害”,但科学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灰色地带。

《自然》期刊评论“肥胖悖论”时说

(流行病学家Katherine Flegal)关于“肥胖悖论”的研究是垃圾,没人应该浪费时间去看这种东西。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Walter Willett

控制体重并不是保持健康的唯一方式,我们太局限于这一点了。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营养学教授Linda Bacon

肥胖症

肥胖(Obesity)是一种医学定义,描述过多体脂肪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对健康可能造成负面效应;引起平均寿命减短及健康问题增加。肥胖的标准常使用身高体重指数(BMI)来计算,即以测量的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西方人认为的肥胖大于30 kg/m2,而过重标准则是介于25到30 kg/m2间。一些东亚国家用更严格的标准,例如台湾卫生福利部根据其相关研究,于2002年4月公布台湾成人肥胖标准:BMI<18.5 为过轻,18.5≦BMI<24 为正常体重,24≦BMI<27 为过重,BMI≧27 即为肥胖。但幼儿并不适合用成人的BMI标准来评量。(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QuartzNature丁香园香港医管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