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美国最新研究告诉你暴力究竟来自哪儿

刊登于 2016-01-23

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受害者的追悼会。摄 : Mike Blake/REUTERS
美国加州圣贝纳迪诺枪击案受害者的追悼会。

2015年,全球发生多起严重暴力事件,包括《查理周刊》遇袭;美国警察枪杀黑人,并爆发多起大规模枪击案;IS(伊斯兰国)和塔利班、博科圣地在中东制造密集的自杀式袭击,还将恐怖暴力延伸到巴黎;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战场硝烟不断;非洲小国布隆迪更有可能重演21年前的卢旺达大屠杀。

暴力的来源究竟是什么呢?施暴者是抱着何种心态,才去行使暴力的?

一本近日出版的书籍可能为世界提供了答案: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暴力都来源于道德。书中所指的道德,是指施暴者自认为做了正确的事而行使暴力,也就是说,他们自认为自己做的事是道德的。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暴力都是受道德动机驱使的。

研究者莱尔

这本书名为《道德的暴力:为创建、维持、结束和尊重社会关系而杀伤》(Virtuous Violence: Hurting and Killing to Create, Sustain, End, and Honor Social Relationships),作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人类学教授费斯克(Alan Page Fiske)与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博士后莱尔(Tage Shakti Rai),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

两人在书中指出,人们通常都斥责暴力行为是不道德的,但其实施暴者和其他人对道德的定义和观感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施暴者认为暴力是正确的、合理的。两位作者对大量的暴力行为进行了研究,与上千名暴力罪犯进行访谈,分析了从家庭暴力、杀人、种族屠杀到战争的不同阶段的暴力行为。他们还从文学作品中引述案例,例如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The Iliad)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Huckleberry Finn)。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用暴力手段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时候,他的动机往往可以分为几种:他想要报复某种他觉得错误的行为;他想要给某人一点教训,让他们学懂规矩;他想要弥补一段看起来无法用任何其他方式弥补的关系。不论出于以上哪种动机,施暴者在行使暴力时都是受到一种道德驱使,这种驱使令他感到自己应该使用暴力,甚至非使用暴力不可。

最常见的案例是体罚儿童,研究者莱尔发现几十年前的家长更倾向于接受体罚儿童,因为他们认为打孩子是正确的,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有好处。一些虐待配偶的家庭暴力者,也是打从心里觉得自己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虐打妻子,他们觉得这样才能使妻子服从,从而继续维持这段婚姻关系。

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逻辑同样适用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暴力事件,例如中东一些国家会判处通奸者石刑,就是因为觉得通奸者是错的,需要受到教训和报复;又如日本武士会为了免于道德责难,而切腹自杀。

莱尔还在评论中指出,IS 和空袭他们的美军也都适用于这种暴力逻辑。也就是说,IS 成员相信他们所行使的“圣战”是正义的使命;而美国空军也认为,以一些无辜平民在轰炸中身亡,来换取对恐怖主义的严厉打击,是道德的事。

不过,莱尔认为,施暴者相信自己是道德的,并不代表他施暴时就能获得快乐,许多人行使暴力的时候,自己内心也是痛苦的。此外,两位研究者也承认精神变态的施暴者不适用于这种道德来源的逻辑。

关于暴力动机的研究并不少见。2014年,瑞典一群神经科学家曾检测暴力罪犯的基因,声称携带天生“暴力基因”的人更倾向于施暴。但学界对这一“暴力出身论”态度相当谨慎,对该研究样本数量和研究方法的质疑层出不穷。

而与此次研究有些类似的,是2011年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 Steven Pinker 对人类“心魔”的分析。Pinker 在他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 Violence Has Declined)》一书中,将人类暴力的动机分为利用、统治、复仇、意识形态,将以下暴力行为都一一对号入座:掠夺、强奸、种族屠杀、谋杀、夺权、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好战的宗教派别。

在莱尔和费斯克看来,解释暴力、找出暴力的来源是消除暴力的前提。基于道德来源这一论述,两人提出了预防和打击暴力行为的新思路:“你需要做的就是让施暴者相信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误的。”不过,两人也认为不能仅从改变人的道德观入手,改善社会不公、减少社会动荡才是减少暴力的长远之计。

4
Steven Pinker 将人类暴力的动机分为四种:利用、统治、复仇、意识形态。利用,是指通过伤害那些阻碍了施暴者欲望的人,来达到目的;统治,是指争夺优势地位,成为地位最高的人;复仇,是指某人违犯了道德标准,要受到惩罚;意识形态,则是指要传播自己的信仰体系。

声音

攻击或杀害他人者的动机经常是为了惩罚做错了事(无论是真的错还是自以为错)的人,或是教训对方、使其服从自己,甚至是修正一段在其看来已经破裂、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挽回的关系。

研究者莱尔

除了少数精神病患者,几乎没有人会带着邪恶的动机伤害其他人。相反,他们是想做正确的或好的事情。

研究者费思克

只有当整个社会将“治疗犯罪”视同公共健康和预防医学那样来处理,而不只是顾着指责犯罪是“邪恶的”,只有当这种价值观的改变发生之后,我们才能成功地降低社会上的暴力程度。

哈佛大学医学院暴力研究中心前主任 James Gilligan

“暴力基因”研究

2014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临床神经科学系的教授 Jari Tiihonen 及其同事发现,在样本中,有至少10起杀人罪、杀人未遂和暴力殴打罪与这两种物质有关,而在非暴力罪犯中没有发现 MAOA 和大量 CDH13 信号。他们通过对芬兰19间最大的监狱里794名罪犯和2124名普通人的全基因组关联进行分析,发现一种单胺氧化酶 A(MAOA, monoamine oxidase A)的低活性基因型,以及 CDH13 基因与极端暴力行为之间的关联。不过,牛津大学的神经科学教授 Jan Schnupp 则认为该结论并不准确,因为一半的人口都有低水平的 MAOA 基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会因为暴力犯罪被关进监狱。绝大多数这类基因的携带者——可能大于99.5%——每天都能成功遏制住自己敲别人头的冲动。 (资料来自果壳网)

来源:UCLA NewsroomQuartz科学之家澎湃果壳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