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

深圳山体滑坡追踪:事故元凶渣土山为何建在法定生态控制区内?

除了对深圳光明新区工业园滑坡事故的根本原因,端传媒还发现原本属于具有重大环境污染隐患的建设项目,竟然出现在本应属于重点环境生态保护的控制区内,谁在违规审批?谁在跨越红线?到底谁是最终责任部门?

端传媒记者 江雁南 发自深圳

刊登于 2015-12-23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區泥石流事故,消防員在災場進行搜救。摄:端传媒摄影部
2015年12月20日,深圳光明新區泥石流事故,消防員在災場進行搜救。

污染区还是环保示范区?

连日来,在对20日的深圳光明新区滑坡事故连续报道中,端传媒通过对核心地带红坳村工业园的选址调查后发现,引发事故的红坳渣土受纳场,实际竟然建在深圳生态控制线内。

这条被称为“铁线”的生态控制线,是2005年,深圳以8处大型区域绿地和18条城市生态廊道组成的生态绿地系统为基础划定的,并一直列为政府的重点项目,也是中国首条环境生态线。

生态线仿效的是香港郊野公园保护制度,或者是内地的自然保护区。根据2013年优化的生态控制线圈定的土地面积,占深圳总面积的一半。

但是,位于光明新区的红坳渣土受纳场,这样一个明显存在巨大生态环境污染隐患的污染项目,究竟是如何通过审批进入生态线之内的,并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批呢?

图:端传媒设计部/张轩婷

资料显示,红坳所在的光明新区曾获“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称号。在光明新区15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中,有84平方公里被纳为生态保护用地,严禁开发,占新区总面积的54%。

《南方日报》曾有报导称,“光明新区承担了为深圳提供保护有限生态资源的重任,要为未来留住青山绿水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而要打造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它也亟需兼顾到经济发展,需要摸索出线内绿色发展模式。”

但从实际情况看,红坳渣土场却是光明新区的负面例子。从Google Earth的卫星图记录,自03年到15年间,该片工业园区周遭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被渣土覆盖的土黄色区域逐年扩大。

根据同于2005年出台的《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旅游设施和公园可以进入生态控制线区域外,其他建设被严格禁止。

但由于环保部门的批覆显示,城管部门认定该项目属市政公共设施,属于可以建设在生态线范围内的四类项目之一。

那么究竟是谁同意该项目进入生态线的?

图:端传媒设计部/张轩婷

谁在审批?

根据政府公开资料显示,拥有最终审批权的部门是深圳宝安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他们决定对该项目放行,这意味著项目将逾越生态线。

2015年2月27日对《光明新区光明红坳余泥渣土临时受纳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覆(深光环批[2015]200139号)中出具的理由是,光明新区光明红坳余泥渣土受纳场项目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有助于将光明新区余泥渣土进行有效的削减和处置,对城市环境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本项目选址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但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项目为市政项目,属于可在生态控制线内进行建设的项目。”

一个重污染项目就此摇身一变为环保工程。

翻阅过往关于建立生态线的媒体报导,参与深圳规划的深圳市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盛鸣2013年11月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曾表示,深圳当时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张,人口、土地、能源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都“难以为继”,为此,寸土寸金的深圳不得不“非常艰难地”划定了这条控制线。

该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这是该提法首次在党中央文件中正式出现。众多学者一致认为,“生态红线是不可触碰的底线,也是我国生态安全的最低保障。”

在深圳落实生态控制线的过程中,大量的村落和工厂被迁出生态控制线范围之外,当中也遇到不少利益冲突和纠纷。关于拆迁生态线里的厂房造成的经济损失,和遭遇当地村民反对的报导在当地媒体中也屡见不鲜。

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

600项目侵占生态线

在深圳城市建设中,侵占生态线的不仅仅是红坳渣土受纳场一家。跨境环保关注协会通过深圳政府的公开资料统计,自2009年以来,共有600个项目占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区域。

图:端传媒设计部/张轩婷

其中常见的占用基本生态控制线的类型包括:高速公路、道路、余泥渣土受纳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燃气管道工程、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污水处理厂、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排污管网、河流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高压线路、轨道交通地铁、餐厨垃圾处理厂、医院医疗中心,这其中许多都是厌恶性设施、污染型工程、或公路这种延伸很广、影响生态系统连续性的项目。

最为惊人的是,今年的增长是自有数据以来增长最迅猛的一年,而且集中在公路地铁等大型永久性项目的骤增,达到149宗。

依据中国相关法律,建设在生态线内部的项目信息,必须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任何单位或个人如果对相关项目的选址有建议或者意见,必须实名向国土局反应。

跨境环保关注协会(CECA)发言人接受端传媒采访表示,余泥渣土场是涉及山地区域的项目,根据《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还应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且由于该项目的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方案级别应为较严的报告书。而根据互联网信息搜索显示,本次滑坡事故中的红坳村渣土场《水土保持方案》并未有任何公示或公众咨询信息。

而就在滑坡事故发生当日,仍然有若干占用生态控制线的项目正在公示期中,包括:下坪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二厂、城市轨道交通10号线工程凉帽山站-李朗站区间建设项目、滇西北至广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配套交流工程线路(宝安段)、500千伏丛林(吉祥)站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宝安段)。

政府一边要求严格执行生态控制线,另一边又有各种污染项目可以顺利通过环保部门审批占用生态控制线范围,这条线究竟是城市环保的化妆术,亦或是间接转化为各级审批部门新的寻租方式?

事故过去4天了,这样的工业区是如何通过审批出现在生态线里,对各级审批部门的调查与问责悄无声息,并未有任何提及。23日,警方带走被违规转包经营权的益相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但该公司或许只是压倒这个崩塌的“市政项目”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习生彭越对本文亦有贡献)

深圳12.20山体滑坡事故

2015年12月20日上午11时42分,深圳市光明新区凤凰社区红坳村恒泰裕工业园发生人工堆土滑坡,造成38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区塌方,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截止12月23日17时,已造成4人死亡,16人受伤,76人失踪。涉事泥头堆放场的企业是深圳市绿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13年8月投得经营权,但该企业将经营权违规转包给益相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现该企业副总裁已被警方带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