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罗世宏:这些年,台湾人怎麽看马云?

相对于外媒和陆媒,除了立场鲜明的《自由时报》之外,台媒通常对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报导基调是揄扬多于贬抑,负面的批评报导更是相当少见。

刊登于 2015-11-25

2015年3月16日,德国汉 诺威,阿里巴巴 集团总裁马云参与交易展。摄:Sean Gallup/GETTY
2015年3月16日,德国汉 诺威,阿里巴巴 集团总裁马云参与交易展。

毫无疑问地,随着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和蚂蚁金服等业务逐渐深入台湾,马云在台湾已是知名度和辨识度最高的大陆企业家

大约从2014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开始,台湾媒体围绕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的相关报导大幅增加。《联合报》2014年的相关报导比前一年增加了两倍,《自由时报》更惊人,2014年第4季的相关报导数量达到246则,与前一年同期的44则相比,增加了有将近5倍之多。

报纸之外,台湾主要财经杂志以马云和阿里巴巴为对象的报导也不少,近年来把马云和阿里巴巴做成封面故事的也所在多有,个个都搭配了吸睛的斗大标题:“鲶鱼马云颠覆中国”、“狂人马云 绑架阿里巴巴的图谋”、“有他,才有阿里巴巴”、“淘宝袭台 接管台湾地摊”,以及“6亿穷人兵团打败富人帝国”。

而在台湾图书出版市场,也有大量以马云为主角的书籍,例如《马云语录》、《马云独家创业课》、《马云的人生哲学》、《跟马云学口才》、《马云给年轻人的12堂求生课》之类的,几乎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英语补教老师出身的马云可以教你的东西都多了,不只可以教你创业,教你口才,而且是可以教你人生的导师,是全中国大陆财富数一数二的企业钜子,甚至可以当成人气魅力指数爆表的明星来追,一言一行往往成为台湾媒体的聚焦所在。

不夸张地说,大概少有大陆企业家能够像马云那样受到台湾媒体这麽多的注目。然而,台湾媒体报导下的马云到底是一个什麽样的人?阿里巴巴集团又是怎麽样的一家企业?再者,虽然有这麽多的报导,被台湾媒体有意无意遗漏掉的又是什麽?

据估计,淘宝每天越过台湾海峡的空运包裹至少有一万件之多,而最近刚刚刷新单日交易金额纪录的“双十一购物节”,台湾更高居海外“剁手族”排行榜第四名,仅次于俄罗斯、香港和美国。支付宝在台湾的业务拓展也大有斩获,支付金额和支付笔数年年大幅增长。

支付宝和台湾的玉山银行于2012年3月合作推出“两岸支付通”,被台湾金管会委员叶银华比喻为“园林借景”,通过支付宝平台台湾企业可以将产品卖到大陆市场,降低到大陆展店的成本和风险。今年12月,支付宝更将正式进入台湾,搭配跨境O2O服务,到台湾旅游的大陆旅客未来可以直接用手机支付,免去换汇的麻烦。

在淘宝“袭台”,来台“淘米”、“淘茶叶”之外,今年3月份马云来台演讲时宣布要帮助台湾年轻人创业,本月稍早也已经正式在港台同步启动了规模分别达10亿港元和100亿台币的“创业者基金”。马云的副手、台湾出生的蔡崇信在基金成立的发布会上强调,此基金属于非营利性质,投资获利将回到永续经营的基金本身。至于申请基金投资的评选标准,则是创业者和多数员工必须是台湾人,并且必须加入到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系”,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天猫、阿里云等平台资源进行合作。

今年3月,在镁光灯聚焦下,在台湾大学体育馆面对台下坐满的年轻听众,马云说了传诵一时的顺口熘:“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他要台湾的年轻人勇于梦想和创业,因为“现在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在台湾,马云除了慷慨分享他的励志心灵鸡汤和百亿基金,也长期蓄积了他在台湾的雄厚人脉。

首先,规模上百亿元的“台湾创业者基金”启动,除了有蔡崇信居中奔走沟通,背后还有台湾国泰蔡家的斧凿痕迹。国泰蔡家除了早年即与曾经两度创业失败的马云有所往来,今年10月更在产险和金流业务上密切合作,因此国泰蔡家第三代、年仅39岁的蔡宗翰也位列该基金的董事,显示两个集团之间千丝万缕的亲密关係。而被日本媒体形容为“新三兄弟”的马云、郭台铭(和日本企业家孙正义),彼此合作关係之深厚亦不难想像。

其次,在教育界出身的立法院长、被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樑视为恩师的王金平牵线下,今年5月马云再度来台,风光接受台湾师范大学(台师大)颁发的名誉博士学位。部分质疑台师大拿名誉博士学位“做公关”的学生为此提出抗议,但校方不为所动,执意颁发教育学名誉博士学位给曾经是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马云。

马云和台湾的深厚渊源不只如此而已,甚至还可以追溯到十年以前。台湾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故事发生在2004年前后,当时阿里巴巴面临资金週转的崩溃边缘,时任财务长的蔡崇信衔命为阿里巴巴找“救命钱”,“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当然就是他从小长大的台湾。”据报导,台湾的中信辜家和富邦蔡家等企业当时都掏了钱,帮助阿里巴巴度过那次难关。另外,台湾媒体也喜欢暗示,若一开始没有现任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的“台湾囝仔”蔡崇信从旁协助,阿里巴巴不可能有今天的荣景。这些,一定程度地满足了台湾人不想当“鲁蛇”、甚至还感到与有荣焉的意淫心理。

马云在台湾织就了绵密的政商人脉关係,今年却遇上了一个不无意外的“状况”。今年2月和5月,来台耕耘已有多年的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台湾分公司,突遭台湾经济部投审会认定是“名为外资、实为陆资”的身份,违反《两岸人民关係条例》及《陆资许可办法》,继而被要求必须在明年2月底前撤资。

此前,它们是以分别新加坡商和香港商的名义合法进入台湾,由于事涉刻意隐瞒陆资身份,加上未经台湾官方事先审核许可,因此面临罚款和被要求撤资的处分。对此,马云维持一贯的立场表示,“阿里不是轻易放弃的公司,所以不会轻易撤资,加上台湾对阿里巴巴来说很重要,同根同源所以希望能在台湾做生意。”

投审会的决定并非一锤定音,阿里巴巴集团也正就此事与台湾政府主管机关沟通,并且寻求行政救济手段,希望挽回台湾政府要求撤资处分的决定,此事后续发展与结局或许尚有悬念。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儘管存在法规的技术性障碍,但要阻止已经深入台湾、而且已在美国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阿里巴巴继续在台湾发挥影响力,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对于外媒和陆媒对马云和阿里巴巴时有批评和负面报导,除了立场鲜明的《自由时报》之外,台湾媒体通常的报导基调是揄扬多于贬抑,负面的批评报导更是相当少见。台湾可能热衷于提及马云两次考大学失败、两次创业失败,甚至说他其貌不扬有如“外星人”,说他不懂电脑、不懂技术,但无碍于他最后的成功(所以更值得敬佩)。

就算是负面报导,也不过就是轻轻碰触陆媒已经报导很多的假货问题,至于陆媒少报的或根本不敢碰的问题,台媒同样也很少或几乎没有触及。更多的时候,台媒的报导基调是如何以马云为师,如何善用阿里巴巴集团的“生态系”把台湾产品卖到大陆市场,一厢情愿地讚许阿里巴巴带来的美丽新世界,强调中小企业的机会、农民或穷人可能因为淘宝改变命运,甚至把看得到、但不一定吃得到的大陆市场大饼画得比实际情况还大。

台湾媒体也特别喜欢拿马云和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追悔台湾失落的“先行者”优势。以马云和阿里巴巴创造出来的网购和电商奇蹟背后的第三方支付服务为例,台湾媒体不时提醒:“台湾早在2000年就有类似服务的兴起”。

马云的话倒是很贴切地传达了台湾的遗憾:“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直到如今,台湾政府对第三方支付的管理规范仍然显得过度保守,无怪乎PChome与PayEasy董事长詹宏志说出“有政府如此,何须敌人?”的重话。

若是同时咀嚼马云和詹宏志说的这些话,除了令台湾人感到“时不我与”而悔上加悔,更会因为前景黯淡而越发感到“此恨绵绵无绝期”了,最终只能“无法打败它,只好选择加入它”。然而,很少有人细想,就算台湾起跑领先,后续发展不一定能保持领先,而且拿台湾电商发展与大陆电商发展做比较并不现实,也缺乏相提并论的基础,不仅忽略了两岸市场规模和潜力的差距本来就大的事实,也忽略了阿里巴巴集团的迅猛壮大,其实是在大陆特殊垄断特权体制和政商关係脉络下才成为可能的。

2015年9 月29日, 美国纽约,马云在克林顿基金会中担任致辞的嘉宾。摄:Andrew Burton/GETTY
2015年9 月29日, 美国纽约,马云在克林顿基金会中担任致辞的嘉宾。

呼应大陆党国的反腐政策,马云上个月在第三届世界浙商大会上力倡“永不行贿”。马云说道:“习大大说过,我们国家反腐是下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这种决心下,企业如果还去行贿,这个市场、社会就没希望了。”不知道马云自己是不是行贿过,但他与大陆党政高层的关係,恐怕早已不需要用行贿这麽low的手段来打通关节、拿到稀缺的特许权利或官方批文了。《新京报》本月17日的报导即指出,“马云跟10位领导人有过交流,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以及汪洋等现任领导人,还有国务院前总理朱鎔基、温家宝等。习近平今年9月访美、10月访英时,两次跟随出访的中国企业家中就有马云。”

去年七月,《纽约时报中文网》亦曾报导阿里巴巴在2012年引进多位“红二代”主导或参与的私募基金,江泽民、温家宝和刘云山等党政高层的儿子或孙子赫然在列,其间可能涉及的权力和资本之间的合谋互利,引发无限的想像空间。阿里巴巴随即在官方微博帐号发表声明反驳《纽时》报导:“对于外界强加于公司的各种‘背景’,我们以前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需要!”《纽时》的报导错了吗?阿里巴巴的声明又该信吗?做是做了,说是说了,但马云就是不认,笑骂由人。

就像2013年《南华早报》专访马云后发生双方互槓的争议,南早报导指出马云说邓小平在六四做的残酷决定“不是个完美的决定,但这是一个最正确的决定”,报导引起人们对马云的不满声浪,事后阿里巴巴公布录音却硬拗说“最正确的决定”其实是另有所指,并非针对六四。

随着马云事业版图的扩大,他开始在事业投资和收购行动上展现出广泛兴趣,包括买下广州恆大足球队。近年来,他也积极布局媒体版图,他所投资收购的每一家媒体若都是一名球员的话,他拥有的各类传统和网路媒体要组成一支足球队也已是绰绰有馀了。

随便清点一下,他投资或收购的各类媒体至少已有十多家,包括合一集团(优酷、土豆网的合体)、阿里影业、华谊兄弟、《淘宝天下》、《商业评论》、虎嗅网、天下网商、华数传媒、光线传媒、第一财经传媒、36氪、无界新闻、博雅天下、封面传媒、《北青社区报》以及传闻已逼近成交阶段的香港《南华早报》,甚至可能全资入主新浪微博。别说他的阿里云,他的阿里集团,他的支付宝、天猫、淘宝和蚂蚁金服,光是以媒体大亨的姿态现身,就足以把人吓傻了!

就在几天前,有位大陆投资行业专家蔡伟指出,浙报传媒、新华传媒和华媒控股三家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加起来,还比不上BAT(指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三大网络行业巨头)的零头。蔡伟的意思很清楚,大陆党国传媒集团真正可敬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BAT。党国媒体过去躺着就能赚到的乳酪,已经一大块一大块剥离、落入BAT的嘴里了。

为什麽党国会默许这种状况发生呢?现任“徽投资本”董事长的蔡伟在中国品牌媒体高峰论坛的主题演讲里,直指官方已将BAT视为“执政拱卫力量”。在这个定性上,蔡伟进一步指出,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毫无阻碍地参股大陆新闻媒体(如第一财经、无界新闻等),主要是官方已认可阿里巴巴“扮演执政协防角色,帮执政者处理媒体资产麻烦,以此换取官方隐性红利让渡。”

蔡伟说得相当直白:“对于官方来说,BAT不仅是执政协防者,也是国家网路资讯和经济安全的压舱石、创新基础设施外包商。马云、马化腾和李彦宏其实都是党员,只是不交党费而已。”这不是否定这些企业家的才华和努力,他在演讲时还补了几句说,“马云也不是一天长大的,如果没有资本和技术,马云现在可能还在杭州办英语补习班”。

蔡伟说的情况,大概距离真实情况不会太远。进一步说,若没有中国大陆这样特殊的钱权恩宠体系当作靠山,没有政治权力帮忙开道,马云和阿里巴巴不可能有今天,而马云已经如何、未来又将如何知恩图报呢?可惜的是,关于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集团,台湾媒体或许不会太热衷于揭露或探讨更多像这样的真实状况。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