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City Walker:荃湾的天空之城

住在荃湾的人会想对自己施一个改变生活模式的咒语,放弃天天半空行走,返回地面吗?

端传媒记者 简孝齐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5-11-19

摄:王嘉豪/端传媒
摄:王嘉豪/端传媒
摄:王嘉豪/端传媒
摄:王嘉豪/端传媒
摄:王嘉豪/端传媒

宫崎骏笔下的天空之城是奇幻宁谧的,一座失落古城长满了藤蔓野草,悬浮在缭绕云雾,上面只有荒废的建筑物,难怪少年主角对此一直神往。

香港的城市规划者在荃湾区也打造了一座天空之城,但它是由钢筋水泥承托的。

行人天桥在荃湾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上世纪甫出地铁站,行人天桥已经把毗邻的富华中心商场、荃丰中心、荃湾城市中心连接起来;另一边厢,在荃湾西站还没有开通之前,亦有天桥把荃湾广场连接到雅丽珊社区中心,让人不用兜兜转转,在多个灯位浪费时间。

今日,荃湾天空之城的结构是复杂的,长达六百米的天桥二零零八年拍板兴建,二零一三年启用,由荃湾站出口伸延到荃湾西出口,当中包括福来邨、鲎地坊等五个落桥点。新颖的银灰色铝质设计,与旧有的天桥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更有趣的是,这不是一气呵成的笔直大道,而是蜿蜒曲折的建筑。以连接到民政事务处的部分为例,它是一条蜷伏在现代水族馆的蛟龙,闪避顶上的行车天桥,那部分实则是高低不平。天桥部分转角位与旧式民居擦身而过,为了保护居民的私隐,那些“最佳偷窥位”更加装了不透光的塑胶版。

天桥上的行人活像逆流而上的三文鱼,什么也不顾了,一门心思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他们大部分人急步前行,有的三三两两走在一块,偶尔聊天谈话,不太搭理他人。人们来来去去,就像潮涨潮退般平淡,对于所处空间的感受,不少人简单地丢下“时间缩短了,快捷便利。”、“下雨有片瓦遮头,比较安全吧。”,然后望着前方未完的路。对话中断了,步伐依旧急促, 那么忙,那么赶。

荃湾的地头蛇是不会这样走的,天桥应该是给旅客走的。”在荃湾区住了二十年的黄小姐是这样说的。她忆述,自从天桥启用后,每当有旅客问路的时候,事情便变得容易多了,“我普通话不太差,但的确不用说太多,对方一直走就到目的地了。”

她又说,“一在天桥,你就会一直走,因为天桥上没有什么好看。

摄:王嘉豪/端传媒

对的,谁会被眼前的景物所吸引?天桥的围栏都加了一块不太透明的塑胶板,桥身两旁更设有花圃,种满了一种不知其名的粉紫色花朵。花办死气沉沉,感觉蒙上了一层灰尘,偶然在干瘪的枝叶间探出头来。天桥每个角落都是这样设计,时间在行人天桥仿佛凝结了似的。你在天桥环顾四周,与视线平行的或是政府贴在塑胶板的宣传海报,它们全都鼓励登记选民踊跃投票;或是邻近民居的窗户,晾在窗外的衣服也学会了低调行事,淡色衣服尽量不招惹行人的目光;或是低矮商业楼宇的广告招牌,没有铜锣湾五光十色的绚丽,很实在地介绍餐厅资讯、借贷服务。你还会责怪行人来去匆匆吗?

对黄小姐来说,没有新天桥的日子跟现在无异,“我用旧天桥,然后在地面由雅丽珊社区中心走到路德围,还不是一条直路?天桥太迂回了。”她口中的路德围,区内居民都把它形容为“食街”。路德围既有港式小炒亦有传统粥店,近年更吸引泰式餐厅、港式甜品店、章鱼烧、豆腐花等小吃店进驻,丰富了整个食店生态圈。由于附近有多所中小学,例如海坝街官立小学和荃湾官立中学,所以不时有身穿校服的学生在那里闲逛。另外,三五成群的年轻人在晚饭时段到来,有些日子餐厅外更大排长龙,室外比室内更热闹。

在天桥上,还是听不到路德围的热闹。

“所以我会说这座天桥只是帮了打工一族和游客,一条点对点路线。”黄小姐总结。

忽发奇想,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在故事结尾受咒语而瓦解,住在荃湾的人会想对自己施一个改变生活模式的咒语,放弃天天半空行走,返回地面吗

摄:王嘉豪/端传媒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