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儿童新闻

欢迎带着汤匙远道而来的贵客

“工业区可盖在任何地方,但当独特珍贵的自然环境失去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有,而且保留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的价值,长远来看一定比工厂的总价值还要高。”

特约撰稿人 李伟文

刊登于 2015-11-11

#儿童新闻

插图:Nana Ellis

今年秋末冬初,飞越四千公里的黑面琵鹭陆陆续续抵达台湾西南部海岸湿地。据去年底至今年初统计,全世界共有3259只黑面琵鹭,其中有2015只在台湾过冬。

黑面琵鹭是优雅漂亮,嘴巴像一只巨大汤匙的大型飞鸟,除了是珍贵濒临绝种鸟类之外,更是台湾无人不晓的明星物种。

大约在20多年前,历经了漫长七年大规模的环保与工业区设置的抗争活动,才在曾文溪口,也就是台南县七股湿地与台南市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这一带,有了“黑面琵鹭保护区”,也因为这七年的警民对峙与数不尽的冲突,期间还有国际环保组织的协助,长期占据媒体版面,最后除了给黑面琵鹭留下一线生机之外,也给全台湾,从政府到企业,官员与民众,结结实实上了一堂生态保护课。

现在,台湾所有民众都可理解并支持,工业区可盖在任何地方,但当独特珍贵的自然环境失去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有,而且保留生态环境给社会带来的价值,长远来看一定比工厂的总价值还要高。

农药毒害“贵客”

黑面琵鹭生活在南北韩、中国大陆东部沿海,香港以及台湾。在黑面琵鹭眼中,这整片绵延四千里的湿地都是牠们的家园。其实也很反讽的,黑面琵鹭的主要繁殖地之一是在南北韩交界的北纬38度线,也就是高度紧张的军事戒严区,这个地方在枪弹监视下去除了人为的一切干扰,反而成了牠们可以安心繁殖成长的地方。

鸟类的迁徙一直是自然界难解的谜,有人说,这是冰河时期鸟类为求生存而演化出的行为;也有人说南半球本来就是鸟类的家乡,他们每年一次的迁徙,只是回到祖先们的原居地。

至于牠们如何辨识路程?有人说以视觉,追寻河谷海岸线等地标;也有人说牠们藉助日月星辰,利用偏光、紫外线定位飞行;也有人说牠们体内可以感应地球磁场来定出飞行方位。总之,这些仍旧是未获确定的理论。

想到这些鸟类历经千辛万苦,飞行途中也许被人猎杀,也许气候不好,环境污染,栖地不见,我们可有好好善待牠们?

现在台湾已有许多关于动物保护的法令,几乎没有人会捕猎这些远地来的客人,但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反而是稻田农作物喷洒的农药,间接毒害了牠们,以及原本的湿地因为人为的开发建设而消失,让鸟类没有栖息觅食的地方。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