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如果有所谓票房保证这回事:群众集资与台湾意识

这些成功唤起所谓“台湾意识”的群众集资提案者,并非因为诵念着“爱台湾”而得到认同,而是因为这些人正在尝试解答一些我们共同为之苦恼、期待有所改变的问题。

刊登于 2015-11-05

以“15年来,台湾几乎没有设计自己的新字型”为号召,由字型研发团队justfont所提案的“金萱字体”集资案,在2015年10月8日晚间划下句点,2577万的金额在台湾历来的群众集资案中虽非最高,但受关注度堪称一绝。乍看之下冷门的字体产品为何能在集资网站上一举成功,甚至吸引大量目光与媒体报导?许多人认为,主打“台湾意识”是一大原因。

“台湾意识”足以成为群众集资的票房保证吗?台湾的群众集资发展至今约四年,从乏人问津到众人谈论之间,“台湾意识”的形成是否是重要关键?

目前台湾的群众集资市场(注:下述群众集资均指“回馈型”)仍远比想像中的小。相较于中国在京东、淘宝两大势力投入后迅速突破百亿台币,台湾从2012年发展至今,虽然成长速度逐年增加,但所有群众集资案件的总额仍未突破八亿元,各家平台的总会员数加总也不超过30万人,绝对不能算是一个已经发展成熟的市场。

然而,在这个相对不高的金额下,得到的关注和报导却毫不逊色。近年台湾具代表性、话题性高的群众集资案件,也不再限于活动、诉求型计划,而有了更多种类不一的产品型专案。从2013年的太白粉路跑、纪录片《看见台湾》、2014年公民运动崛起后的《纽约时报》集资广告、罢免立委的“割阑尾计划”,再到八轮滑板、3D印表机flux与Atom、ARRC前瞻火箭、动画台湾史《台湾吧》、金萱字体、纪录片《湾生回家》、月亮杯计划等等。这些专案成功的背后,仿佛都隐含着一个巨大的能量,也就是“台湾意识”。

文化让人们更了解彼此,当根植到心底时,甚至可以凌驾经济和政治的差异。但首先,必须先从了解身边与你相似的人的困境与问题开始做起。

Paulo Coelho,巴西作家,著有《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群众集资本质上仍然是一种消费行为,选择消费对象的方式,则体现了一个社会的问题、需求和文化。

不论在经济、政策、文化、教育甚或各层面上,台湾的未来并不绝对乐观。这些成功唤起所谓“台湾意识”的群众集资提案者,并非因为诵念着“爱台湾”而得到认同,而是因为这些人正在尝试解答一些我们共同为之苦恼、期待有所改变的问题。

ARRC前瞻火箭计划的缘起,是因为火箭研发的各种推进、遥测、材料等研究是尖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结晶,但政府却中止了混合燃料载具的研发;月亮杯计划的诞生,是因为现行法规不允许民众任意由国外购买特定的女性生理用品,而小小市场又难以吸引国外厂商正式进口;台湾吧讲述的近代台湾史的内容,有许多在课本里未曾着墨;金萱专案则直接点出了近十年来台湾在字体产业发展的困境和弱势。

当然,这些“被众人所支持的”答案未必代表绝对正确,但不作答则注定毫无改变。受限于经济、时间、空间等各种限制,任何一个个人都不可能亲身投入去解决所有台湾社会的问题,透过群众集资的方式,数以千计的支持者得以选择这场考试的代理人──或许多少带有一些赎罪券的意思存在,支持者们期待并相信着这些自己选择的“答案”能够成为问题的最佳解,让这块土地能够变得更好一些些。

所以,台湾意识就是“爱台湾”、就是“台湾人挺台湾人”吗?并不尽然。打开台湾各家群众集资平台的页面看看,以“台湾”之名的集资专案所在多有,不论是产品、议题、创作,但成功者有之,失败的更多。同样一句爱台湾,有人说起来像在消费民族情感、有人提起时让人点头称赞,而更有人不曾提过这几个字,言行与作为早已体现他的决心。

台湾意识,是由于社会的需求而存在,无法被任何人轻易制造出来,但这些意识的凝聚,很有可能创造更好的台湾。

台湾团队国内群众集资前10强

台湾团队国内群众集资前10强。资料提供:贝壳放大股份有限公司。平面设计:Tsengly / 端传媒
台湾团队国内群众集资前10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