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教育改变命运?中国农村大学生就业难

刊登于 2015-10-19

中国社科院的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达到30.5%。图为四川省u001b的农夫在农田耕作。摄:Kevin Frayer/GETTY
中国社科院的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达到30.5%。图为四川省的农夫在农田耕作。

《中国青年报》于10月18日刊文,以贵州最北部的“国家级贫困县”道真县为例,探讨中国农村大学生的未来前景。

道真县是一个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距遵义市区180公里的曲折山路平均需要5个多小时车程。当地某村人均年收入只有4500元人民币,在他们看来,供孩子读书是摆脱贫穷的最好通道。在今年的高考中,道真中学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超过六成。

然而,在如今的中国社会,考上大学未必就能改变农村家庭出身学子的命运。中国社科院于2013年底发布的《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蓝皮书中,一项基于12所高校1678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调查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是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达到30.5%。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朱启臻表示,虽然调查数据是两年前得出的,但目前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仍不乐观,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时候找工作需要靠“关系”。该报告的负责人、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春玲也指出,想进入体制内就业,“拼爹”还是有帮助的。

机会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然而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最缺乏的恰恰就是机会。他们曾经将希望寄托于教育,然而现实是这条路越走越难,不少专家认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已逐渐失去了承载阶层流动的职能。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告

中国官方媒体《人民日报》也于今年1月刊文指,中国已经发生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产生了“贫二代”。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一项针对上千名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学子的调查显示,受资助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平均每个劳动力要供养接近3个家庭人口。而农村大学生的高失业率也意味着,贫困家庭的境况并未因培养出大学生而得到普遍改善。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认为,在诚实劳动和市场环境公平的前提下,人们的收入有差距是合理的,如对教育投资较多的人能获得更为优厚的职业待遇;但因起点、机会和过程的不公平所造成的收入差距,人们普遍难以接受,“富二代”、“穷二代”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社会财富的分享更加不公平。

749
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2015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49万,比去年增加了22万人。

声音

贫富差距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形成了阶层和代际转移,一些贫者正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贫富差距便会趋向稳定化和制度化,成为一种很难改变的社会结构,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也将被严重堵塞。

《人民日报》于2015年1月刊文

当“教育改变命运”这条路也越走越难,贫困学子的人生路越走越窄,只能表明公共政策与制度建设在改善阶层固化方面乏善可陈。如果仅仅是就业难,或许并不是最为严峻的现实。真正严峻的,是如何才能真正改变越来越板结化的阶层壁垒,怎样建立更加具有活力的社会流通机制,从而让一代又一代不甘于贫困与现状的青年人找到信心的寄托,找到公平正义的“入场券”。

媒体人杨耕身在《新京报》撰文

各方面原因的叠加,共同造成了农村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些困局。而要解决好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实现真正的就业公平,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公开透明招聘,确保给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机会,剔除“萝卜招聘”、“因人设岗”的所有可能;二是,要让更多的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关键时间点也要接受更专业的辅导。

时事评论员王传涛

普通本科

普通本科是指中国国家统一高考后达到一定分数,幷被有资质高校录取,通常分一本、二本(包括:公二本、民二本),学业结束后拿到相应的专业学士学位证书的。即平常说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公办普通本科、民办普通本科)它不同于其他本科,如成人自考、助学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等,这些学历一般不被社会广泛认可。普通本科院校相对的是重点本科院校,中国的重点本科院校主要是指国家211、985工程院校 ,主要是在提前批次及第一批录取。(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人民日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