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一场空袭:俄罗斯如何让美国“哑巴吃黄连”?

普京深知,挑动乌克兰危机会招致全世界的反对,但将手伸向叙利亚,则会带来理解乃至期待。

特约撰稿人 方亮 发自北京

刊登于 2015-10-14

被俄罗斯空袭後的叙利亚城市Darat Izza。摄:AMMAR ABDULLAH / Reuters
被俄罗斯空袭後的叙利亚城市Darat Izza。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起身离席,分坐他左右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不得不面对着面。在尴尬的气氛中,两人碰了下杯,这场面随即成为国际焦点。

这是2015年9月29日联合国大会午宴,一天后,俄罗斯战机在叙利亚上空投下多枚炸弹,正式展开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的空袭。美国当日立即表态:谴责俄罗斯的行动,认为俄在叙利亚发动的空袭并非针对伊斯兰国。

那次联大会面成为人们揣测两国领导人就分歧进行斡旋的最后线索。

未干的柏油飞机跑道

俄罗斯战机当日是从叙利亚一个叫赫梅米姆的军用机场临时跑道起飞的。俄罗斯技术人员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机场修建了一条临时起降跑道。俄罗斯记者踏上跑道时,发现柏油路面居然还有些黏脚。

似乎所有决定都是在9月30日做出的。俄罗斯著名记者奥列格·卡申在“回声”电台说:“那天晚上,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向俄罗斯求援的消息,与俄上院授权普京对外用兵的消息几乎同时出现。我刚刷牙准备休息,俄军战机已经在叙利亚投下了炸弹。”

俄罗斯上院去年3月曾做过一次相似的授权:普京出兵乌克兰。这次他们依然高效,迅速批准。但与上次公开表决不同,这次表决过程保密,最终结果同样是全票通过,但支持授权普京的人数从上次的90人升至162人,数字看起来更“漂亮”。

得到授权后,总统办公厅主任谢尔盖·伊万诺夫同记者们聊了起来: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已请求俄出兵,俄军事行动因此合法,根本区别于其他国家对叙利亚的空袭。

自此,“俄罗斯是唯一合法在叙利亚进行军事行动的国家”的说法成为代表俄官方立场的通用表述。

几小时后,这“唯一合法行动”就开始了。叙利亚霍姆斯市近郊成为第一个空袭目标。按照俄国防部的说法,打击目标包括“恐怖分子”的军火库、燃料库、通讯设施等。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导,恐怖分子随即处于恐慌之中。俄媒体翻译报导了一段被俄军截获的恐怖分子对话:

“西边发现俄军战机!”

“西边又飞过来一架!”

“西南方向也有战机出现!”

“一共四架俄军战机,它们正在轰炸,火势很大,司令部正在遭到轰炸,损失惨重!”

美“改造”中东总惹非议,俄罗斯接棒中东反恐,指责声也不可能少。空袭后,人权组织和叙利亚反对派及多国代表都指出,有平民在俄空袭中丧生。更严厉的指责来自于美国、法国、沙特。10月1日,他们声明称,俄空袭的地区根本没有“伊斯兰国”势力,相反,俄罗斯所称的“恐怖分子”是与美国合作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已经有报导称,一名反对派武装重要将领在空袭中丧生。国际社会中,只有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对空袭表示赞赏。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称:“我们在委内瑞拉为俄联邦的决定鼓掌”。

俄外长拉夫罗夫立即收到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警告,沙特也呼吁俄停止空袭。 普京却不以为然,称对俄罗斯的指责不过是信息战,不足为信。俄外交部新晋女发言人玛利娅·扎哈洛娃则轻描淡写地回应称:“对俄罗斯来说,恐怖分子没有好坏之分”。

低调运兵 迫美主动“破冰”

实际上,这场看似旋风式的空袭从9月初便出现端倪。

从9月初开始,俄军开始向叙利亚运送部队及重武器。五角大楼称,俄向叙利亚塔尔图斯港派遣了5艘携带大量重型武器的登陆舰,向用作空军基地的拉塔基亚以每天2架次的速度派遣重型运输机安-124运输重武器。

俄罗斯初期空袭叙利亚情况。   图:端传媒设计部
俄罗斯初期空袭叙利亚情况。

另有俄媒称,俄军已派出总数约1500人的部队驻扎于空军基地内。他们主要来自黑海舰队第810旅,海军陆战部队第七突击登陆师。《共青团真理报》分析认为,这支部队主要用于技术保障和基地防御。

尽管俄官方一再强调不会增派地面部队,但就在叙利亚战事正酣之际,俄国内却在进行“中心-2015”反恐演习,参演部队达到9.5万人。演习主要内容是空军和地面部队协同,打击恐怖主义势力。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称,这是为打击“伊斯兰国”势力做准备。

卫星图片、照片和报导都在佐证俄军的大规模介入。但俄官方却刻意保持“低调”。普京在9月初的“东方经济论坛”上只承认俄方对敍提供了重要帮助,比如训练士兵和提供武器。官方各个端口均否认俄军大规模介入叙利亚局势。对俄军武器的存在,要么否认,要么模糊回应称,那是在“完成两国既有的武器买卖协定。”

整个9月,国际社会都在猜测俄罗斯的意图。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菲利普·布里德洛夫指出,俄已向敍总统阿萨德提供了“道尔”、“铠甲-S1”两个系列的防空导弹,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打击“伊斯兰国”所需。 美方起先虽指责俄军介入,但调门不高。五角大楼回应俄军行动时,只模糊地估计俄的意图,“俄可能要在叙建立空军基地”、“俄运送武器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军事基地”。 只有权威的美国《国家利益》杂志认为俄可能直接打击“伊斯兰国”,并为此热切盘点俄哪些武器可以在打击中派上用场。

众说纷纭下,美国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外交表述,普京的“闷声进军”很快就见到了成果。

美国防长阿什顿·卡特“等不及了”,主动给俄防长谢尔盖·绍伊古打了电话,询问俄方进军意图。五角大楼因乌克兰危机中止两国军方高层交流已经一年多,这回是美方主动“破冰”。

高调外交 国际社会全被骗了?

俄罗斯国防部交给传媒的空袭影像。
俄罗斯国防部交给传媒的空袭影像。

然而,“闷声做事”并非普京的行事风格。更早之前,普京利用国际舞台将出兵叙利亚合理化的准备就已开始。

2014年底,普京派出俄前总理谢尔盖·斯捷帕申作为特使,赴叙利亚与阿萨德会面,从阿萨德口中得到一句:“请转告普京,我不是亚努科维奇(被议会解职后出逃俄罗斯的乌克兰前总统),我哪都不会逃走”的承诺。

2015年年中,普京在莫斯科密集地与中东多国领导人会面。在与沙特领导人会谈时,普京抛出了建立国际反恐联盟的倡议,并初步在国际层面获得积极反响。作为成果,当俄空袭叙利亚后,俄罗斯、叙利亚、伊朗、伊拉克四国的反恐军事联络小组迅速在巴格达成立起来。

9月27日,普京一到达纽约就接受了CBS的专访。

记者问:“为了打击‘伊斯兰国’,您会派部队去叙利亚吗?”

普京答称:“俄罗斯不会在叙利亚和任何外国境内动武,至少目前没有这个打算。”

鉴于在乌克兰危机中,普京几天前还坚持俄不会派兵,几天后就可以改口,所以国际社会都在掰着指头算,俄罗斯强人口中这个”目前”将持续多久;他承认时将以什么为理由;又将如何处理扶持阿萨德和反恐这两大目标。

28日,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普京拿着亲自操刀的发言稿,从联合国、国际法的重要性谈到“伊斯兰国”与反恐问题,并将这股恐怖势力的崛起归咎于西方国家不遵守国际法、不尊重联合国、恣意输出革命。讲到激动处,他脱稿抬头质问西方:“你们到底清不清楚,自己都做了些什么?”

普京在演讲中正式将反恐与扶持阿萨德政权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以肆虐欧洲的难民问题为突破口建议,要迅速解决难民问题,只能从根源上“复原那些国家体系被摧毁的地方。”

他表示,接下来俄罗斯要做的事包括:扶持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俄对敍出兵、反恐等。

政治风险分析公司“欧亚集团”创始人伊恩·布雷默评价称,普京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是他总统生涯中的“地缘战略高峰”。普京的步骤包括:先确认阿萨德的忠诚,又搞定中东几国,然后在联合国讲坛上痛陈西方因输出革命而制造了眼下的恐怖主义问题,最后抛出建立反恐国际联盟倡议,为出兵叙利亚造势。

当然,这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戏还有最后一个关键点,普京需要取得奥巴马的首肯。最后的这段戏码出现在29日普奥在联合国总部的会谈中。在此之前,两人在午宴上的碰杯已经为这次会谈造了势。

开篇提及的午宴之后,普京与奥巴马进行了一次会谈。如今人们只知道两人原计划55分钟的会谈持续了一个半小时,为此奥巴马不得不推迟出席美方主办的一个晚宴。这次会谈是在俄方反复要求下才被列入日程的。虽是俄方要求,但明眼人都清楚,俄方前期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行动将美国逼到了不得不见俄罗斯总统的地步。

会谈的具体细节局外人并不知晓,公众只知道,会谈后美方开始强调两国在中东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立场。克里称,两国在主要问题上存有共识,尽管仍有分歧。而这一态度的具体体现则是,两国元首同意成立军事联络小组,以协调反恐行动。

至此,美国已经同意俄罗斯在中东反恐,尽管在对阿萨德政策上态度模糊。白宫称,已经了解了俄罗斯意图:扶持阿萨德及反恐,二者兼有。

回到国内,普京立即召开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正式向上院申请授权出兵。这也证明了白宫的判断:普京确有反恐之心,但目的不仅于扶持阿萨德。

至于具体反恐行动中的“假途灭虢”嫌疑,仍有待舆论发酵后予以研判。

一个人的胜利

普京深知,挑动乌克兰危机会招致全世界的反对,但将手伸向叙利亚,则会引发理解乃至期待。理解与期待只是手段,普京的目标是改善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前提是不在乌克兰问题上做妥协。

阿萨德政权作为俄在独联体范围外最后一个“傀儡”,地缘意义重大。无论以什么名义出兵叙利亚,都可以顺势将阿萨德保护起来,俄罗斯在中东也就有了支点,可供未来与美国博弈。

至于出兵名义,反恐自然是最佳选择,绝对的政治正确。客观时势也提供了绝佳的时机:美国培训叙利亚反对派抗击“伊斯兰国”的尝试已经失败。更重要的则是欧洲正饱受难民危机困扰,急需有人站出来解决叙利亚问题。

与出兵乌克兰相同,普京再一次以突然出兵的方式把美国逼到了墙角,迫使美要么反击,要么默认俄划定的现实。

普京从乌克兰危机困局中将手伸到中东,开始直接与最强大的恐怖势力斗争,关键点就是将“伊斯兰国”崛起的责任归咎于西方,由此,他一次性回答了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乌克兰危机等重大问题,托出了自己关于世界秩序的主张。这一主张简单地概括便是“和平共处”。而这种“和平共处”令人想起蒋介石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所言:就是自己可以妄为,别人不许干涉。

普京不能容忍通过颜色革命推翻自己支持的一个个政府,从谢瓦尔德纳泽(格鲁吉亚前总统)到亚努科维奇,都是如此。他更无法容忍美国的触角伸到俄罗斯国内。此前,美国几个基金会甚至可以在莫斯科公开授课讲解如何煽动社会不满情绪。在普京打击非政府组织后,这些活动统统被禁止。

在这次叙利亚戏码中,反恐服从于抵制输出革命。普京用反恐的借口将阿萨德政权保护起来,这自然会起到“广告”的作用:当俄罗斯专制政体保护者的角色被认可,自然可以助克里姆林宫在未来找到更多的“客户”。这是一种秩序的宣示,这套秩序适合于所有威权专制政体。

联想到今年盛大的莫斯科阅兵时,多国领导人到场的场面,这颇有打造一套体系的意味。普京以及他治下的俄罗斯,则是这套体系的支柱。

然而,这场空袭对俄罗斯却很是凶险。俄罗斯被车臣的恐怖主义问题折腾多年,如今又与最凶险的恐怖势力为敌,结果很难预料。

若说以反恐换取与西方关系的改善,虽有俄美间的协调,但根本不足以让西方改变制裁俄罗斯的政策。相反,由于俄明显将保护阿萨德政权的目标放在第一位,解除制裁变得更难。而制裁的问题关乎投资与技术和设备的进口,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经济在未来能否得到恢复。

盘算一番会发现,在这场戏码中,西方松了口气——终于有人接盘反恐了。俄罗斯虽改善了外交环境,却似乎与俄国力的重振背道而驰。真正的赢家只有成为“反恐领导人物”的普京一人。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