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同志/弟兄,请小心变成怪物

波兰神父出柜而被革职,教宗接见昔日学生及其同性伴侣并给予祝福。宗教与性向之争,近期香港同志影展上播出的《我是迈克》有更深刻的讨论,男主角从“一个激进的酷儿活动家”到“原教旨主义基督徒”的惊人转变,其实质也许与以宗教之名违背普世价值的种种举动并无二致──他们都忘了:宗教信仰或者同志运动本身的起点,都是站在鸡蛋一边,给弱势无依者安身立命的宽慰与希望。

特约撰稿人 柴子文 | 作者系自由写作者,现为文艺复兴基金会总干事。

刊登于 2015-10-08

究竟为什么放弃蒸蒸日上的同志运动?弃明投暗,仅仅是因为搭错神经?──柴子文(图为《我是迈克》剧照)
究竟为什么放弃蒸蒸日上的同志运动?弃明投暗,仅仅是因为搭错神经?──柴子文(图为《我是迈克》剧照)

“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如是说。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由荷里活最 gay friendly 的当红男星 James Franco 主演的《我是迈克》(I am Michael),就是讲述一位同志运动的先锋青年,一不小心被“深渊”吞噬,变身否认自己身份、否定同志存在的“怪物”──一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牧师。

最近正在举行香港同志电影节,当中不少佳作,题材触及同志成家、同志后代、同志信仰和其他性小众的生活等,深入到酷儿身分的各个细微层面。在美国最高法院承认同志婚姻的当下,同志身份与宗教信仰的冲突,正是热点话题。《我是迈克》出色的氛围铺排和剧情演绎,以及批判性看待宗教信仰与同志运动的此起彼伏,留下探讨、深思和对话的空间,而非仅止于壁垒分明的各说各话。

香港同志电影节是华人社会的第一个同志电影节,也是将同性恋正名,并且普及到大众流行文化的重要活动,如今已经办到第26届了。可是,26年来,香港主流社会对待性小众的态度与观念,却仍在性倾向反歧视立法的闸口前停滞不前,同志连免于法律和政策的制度性歧视的权利都没有,远远落后于承认同志成家的历史大趋势。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有着深厚社会基础的基督教保守势力,如香港明光社的全力抵抗。

人对自身的认识是永远不够的,也并非一成不变,而到某一个阶段,身心的危机就会转化为偏执与极端,失去对自己、对理智的信心。

《我是迈克》改编自《纽约时报》杂志刊登的真人真事文章《我的前度同志好友》。2007年,同志杂志创办人、同志平权活动家 Michael Glatze 突然公开否认自己的同志身份,并且宣布自己成为牧师,走上用信仰改变性倾向的深渊。这巨大的逆转向震惊了同志界,也深深伤害了那些真正爱他的人。究竟为什么放弃蒸蒸日上的同志运动?弃明投暗,仅仅是因为搭错神经?

这悲剧的背后,电影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生死、爱欲与信仰的关联。人对自身的认识是永远不够的,也并非一成不变,而到某一个阶段,身心的危机就会转化为偏执与极端,失去对自己、对理智的信心。如果降下政治哲学家罗尔斯所谓的“无知之幕”,假设不知道迈克的性倾向,这个故事也同样是成立的。13岁父亲突发心脏死亡,19岁母亲乳癌死亡,迈克始终无法释怀对死亡的恐惧。这恐惧并没有在他如鱼得水般的爱欲生活中得到弥补,相反,在奔波的平权运动和不安稳的生活状态中,终于有一天,恐惧吞噬了灵魂。

在人间,天堂的价值再高,也没有普世的价值来得重要──柴子文(图为《我是迈克》剧照)
在人间,天堂的价值再高,也没有普世的价值来得重要──柴子文(图为《我是迈克》剧照)

与迈克相守十年的男友,在采访中尖锐地指出:“一个激进的酷儿活动家,与一个原教旨主义基督徒,在本质上其实并没有太大分别,他们都宣称自己垄断着某种真理,都坚定追求纯粹的、原教旨的理想主义。”比如,迈克即使在同志平权运动中,就坚持以“酷儿”而非“同志”来看待自己,挛直之分,在他看来是不必要的标签、一个狭隘的分类,正是由此产生了所谓的同志歧视。就像系列电影 X-Man 中,极端渴望融入非特异人社会而以药物注射改变身份的 X-Man一样,迈克最终相信了,通过信仰的“洗涤”,与生具来的性倾向是可以改变的。

于是,很容易,他就找到借口,把免于遗传性突发心脏病当作是神迹的应验,再去读圣经学校,还特别要去发生《断背山》故事、那个还没有同志酒吧的州。投向宗教寻求拯救,否定自己的身份。而这拯救的代价,却是自己放弃一切过往的生活,洗“性”革面,重新“入柜”。

在爱人眼中,迈克是个可怜的牺牲品,他所生活的社会,在成长过程中,四周充斥性身份和宗教相冲突的信息和压力,人被划分在两个对立的阵营,非黑即白,势如冷战。有些易受蛊惑的人,比如迈克,就成为被卷入漩涡地带的受害者。

有妇女不能抛头露面,有自由恋爱者被当作奸淫犯被乱石砸死、而有权有势者强奸无辜妇女却不必接受惩罚。以信仰之名而免于普世价值的检验,这是由人运作的宗教机构会犯下滔天罪行的原因所在。

归根到底,宗教对世俗生活的开放态度,对不同价值观、不同生活方式的容忍程度,正是关键所在。不同性倾向,只不过是不同生活方式之一种。在不宽容的宗教苍穹之下,有妇女不能抛头露面,有自由恋爱者被当作奸淫犯被乱石砸死、而有权有势者强奸无辜妇女却不必接受惩罚。以信仰之名而免于普世价值的检验,这是由人运作的宗教机构会犯下滔天罪行的原因所在。例如,天主教教会不断有神父性侵犯儿童的丑闻传出。

信仰引发的争斗,在如今的全球局势里可谓遍地开花,不同宗教之间,相同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可以因为小小的分歧,打得你死我活,结下千年的恩仇,以致于完全忘记信仰本身的起点,是站在鸡蛋一边,给弱势无依者安身立命的宽慰与希望。

最近在印度热映、一度受到阻挠的电影《来自星星的PK》,以幽默手法,大胆揭发和批判印度社会不同宗教在生活中许多误入歧途、误人子弟的真实状况。其中有一个有趣的比喻,人有信仰的需求,希望祈求神明达成心愿,但“神”在地上却是透过代理人办事,于是,犹如打电话搭错线,接听电话的那位,并不是“神”本身,而是那些形形色色的、自称的代理人。代理人“神”器私用,拿着鸡毛当令箭,发号施令,为非作歹,招摇撞骗。

最近,基督在人间最大的代理人──教宗方济各,访美时亲自接见他昔日的学生及其同性伴侣,给予祝福。而梵蒂冈大会前因公开“出柜”而被革职的同志神父,也要挑战天主教的诸多不合理规条。这些信息,都是宗教与性小众对话的开端。

然而,基督教或天主教,以及其他宗教对同志权利的宽容与认可(例如不时发生的极端伊斯兰教对同性恋的残杀事件),依然是漫长的道路。但这条道路有着清晰的指示牌,即符合多元人性的普世价值,也清楚验证着一个宗教、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人间,天堂的价值再高,也没有普世的价值来得重要。

《我是迈克》(I Am Michael)

导演 : Justin Kelly

主演 : James Franco, Zachary Quinto

片长 : 102分钟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