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中共印发统战条例 留学人员列入对象

刊登于 2015-09-23

9月22日,中国首次发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全文。摄 : Kevin Frayer/Getty
9月22日,中国首次发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全文。

9月22日,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授权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全文。该条例已经于今年5月18日已正式施行,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

根据条例,县级以上地方党委要设置统战部,而省级党委统战部部长一般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条例要求任务重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党委,应当设置统一战线工作机构,也明确要求将统战工作将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将统战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内容。

在新公布的条例中,共有12类人被列为统一战线的工作范围和对象,分别是:

  • 民主党派成员
  • 无党派人士
  • 党外知识分子
  • 少数民族人士
  • 宗教界人士
  •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
  • 香港同胞、澳门同胞
  • 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
  • 华侨、归侨及侨眷
  • 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

《条例》特别指出,“统一战线工作对象为党外人士,重点是其中的代表人士”。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写道(1939年10月)

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在1930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中国共产党也设立了类似机构,并于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在各级党委之下设立统一战线工作部。1944年,中共中央成立了城市工作部,并于1948年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工作之一。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共召开过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最后一次是在2006年召开。直到今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召开了第21次会议,并更名为“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与中共元老邓小平于1979年在第14次全国统战会议上强调“最大的统一战线问题,是台湾回归祖国、同意祖国的问题”不同,习近平在这次会议中对涉及港澳、台湾及侨胞等大陆以外统战工作的阐述并不多,在新华社通稿中,相关内容只有三行的一段话,即“习近平指出,随着‘一国两制’深入实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大陆内和大陆外统一战线两个范围联盟中的成员流动更加频繁、联系日趋紧密,要适应新形势,切实做好港澳工作、对台工作、侨务工作。”

而本次会议的关注焦点被认为是习近平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将包括“留学人员”在内的“党外知识分子”、“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列为“重点团结对象”。

20+1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共召开过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其中1949至1959年召开过11次;1960至1970年召开过2次;其余召开时间分别为1962年、1963年、1979年、1981年、1986年、1990年、1993年、2000年和2006年。直到2015年5月18日召开了“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声音

中共的政策是一贯的。可能在经济政策方面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在社会制度方面、在对待人方面,我觉得政策是一贯的。当初(中国共产党)是怎么对待父辈的,我觉得现在会怎么对待企业家和传媒人等等。

作家、中国民主同盟成员章诒和(中国共产党“反右”时期确定的“头号大右派”、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章伯钧之女)

还不如把你们抓的人放几个,那样倒是给人感觉很有统战的诚意。

历史学者章立凡

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简称“统战”,起源于苏联创国者、苏联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列宁,其核心是共产党在政治竞争中掌握“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的原则。因此判断“形势”,区别敌我势力消长,洞悉各方力量分布与态度,对统一战线的实施极为重要。“统一战线”学说最早出现在列宁的著作。列宁重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时,如何扩大己方阵营,巩固革命成果,击败资产阶级敌人的策略。“统一战线”也用在国际政治的斗争中。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曾积极争取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一同反对美国所代表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集团。此外,“统一战线”一词从国共斗争时代到今天的两岸关系,也一直是常见用语。(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美国之音人民政协报北京青年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