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别让李嘉诚跑了”,背后高层“授意”从何而来?

《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篇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的背后,是官方媒体旗下的智库机构和政经自媒体分析高层意图的一系列运作策略。

周炜乐

刊登于 2015-09-17

李嘉诚。摄: Tyrone Siu/ REUTERS
李嘉诚。

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微信公众号9月12日发布一篇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9月14日再次转载:《李嘉诚撤离香港五原因:他真的老了,香港也老了》。两篇文章在大陆网路舆论引起轩然大波,不仅网友讨论热烈、李嘉诚自己出面澄清,而且中国国家发改委还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就此回应。

《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提到,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在于其过分依赖地产等产业,背后的始作俑者正是以李嘉诚为代表的富商阶层,认为李嘉诚等香港富豪得到了政策上的好处,而独自享用经济政治利益,阻碍了大众的“上升管道”,造成了“社会固化”和大众社会的消亡,“从此前的商界领袖,教父级人物,转变为长着獠牙的怪物”,因此他们“不宜想走就走”,应该承担起领袖责任、回报穷人和经营社会事业。

《李嘉诚撤离香港五原因》则转自著名微信公众号“占豪”,则指出香港政治不稳、中国和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撤资可能由于“对中国反腐和深化体制改革吃不准”,而最终的结论却是,李嘉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微乎其微,还预言“未来20年李氏家族的影响力将会快速衰落”。

带有官方色彩的智库平台发表以上文章,被解读为是高层在中国经济面临挑战、需要深化结构改革之时,不满意富商随意撤资、劝喻政府出手干预的信号。此文一出,网间有人叫好,更多的评论则认为,这篇文章显然是错误的,“某种程度上带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与香港《基本法》的基本精神相违背。不少网友替李嘉诚鸣不平或者对李嘉诚的行动表示理解:“凭啥(凭什么),人家又没犯法!”。“商人哪里钱好就去那里,难道看见亏本还不走?”

这篇引起网路讨论热潮的文章却并不新。

一个月前,作者罗天昊的个人博客和微信公众号上(微信现已删除)早已发布过这篇文章,分析香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文章段落,则借用了他2010年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的《香港模式的瓶颈》,可见,这并不是所谓的官方最新“授意”。发改委在16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回应李嘉诚问题时表示,会营造更为法制化的环境,并没有证实这样的干预动作。中国证监会旗下的《证券时报》也开始批驳这一观点,应该让“李嘉诚大大方方走”,不应该对企业施加法律以外的约束。由两大党媒《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联合开办的新京报社,其开设的微信公众号“沸腾”亦称,这是一篇不宜过分解读的“奇文”,直接指出当前国内智库鱼龙混杂、内容粗制滥造的问题。

“李嘉诚跑了”,为何引关注?

这篇文章的广泛关注有几大原因,一是“瞭望智库”隶属于新华社的官方背景。

“瞭望智库”成立于2013年,14年拿到了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援,研究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种方面,自然会被解读为官方喉舌。

同时,李嘉诚本人的影响力是吸引关注的基础。8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称:“《彭博市场》杂志刚刚不久列出了星球上最富有的100个人,在前25名富豪中,亚洲仅有李嘉诚一人上榜,足以证明李嘉诚在香港这个最自由经济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甚至在欧洲也是仅有的能呼风唤雨的中国商人”。他的一举一动所牵动的资本流向,向来至关重要。

而时机则是重要的催化剂。李嘉诚撤资并非新闻。

2001年起,李嘉诚的“长和系”已经开始向欧洲转移资产,而当2013年7月起的一系列包括抛售香港零售资产在内的出售计划发布后,李嘉诚“撤资”在大陆舆论开始持续发酵。2013年8月《21世纪经济报导》爆出了《李嘉诚撤资香港 半数资产移师欧洲》指出香港市场饱和,李嘉诚资产西移,“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民生”。9月,中国房地产巨头万科的董事会主席王石也发表微博评论说:“精明的李嘉诚先生在卖北京、上海物业,这是一个信号,小心了!”又把舆论推向了高潮,11月,李嘉诚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明确否认“迁册”计划。而2014年春天之后,李的一系列动作让讨论热度不减,坊间猜测并开始转移到“高层政治新版图”之类的阴谋论上。2015年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李旗下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业务合并重组,人们视之为李嘉诚从香港逐步撤资的先兆。到了9月,大陆自身的经济重要指标一路下滑,股市反复震荡,公众正在密切关注经济变动、官方举措之时,此时又传出李嘉诚的“撤资”动作,再次挑起人们紧张的神经,也为部份“反市场”、支援“计划经济”的言论提供再现的机会。

智库和自媒体如何蒙上“官方授意”的光环?

《别让李嘉诚跑了》这篇文章引起广泛关注的背后,是官方媒体旗下的智库机构和专门分析高层意图的政经分析自媒体的一系列运作策略。他们热衷于分析领导人讲话、重要活动以及关键人物动向,借此突出自己的官媒背景、写作者的权威身份,或者模仿官媒讲话的思路和修辞,营造出一种掌握内部信息源、消息灵通之感。

以人民日报社为例,其旗下拥有数家发布政经分析的网站、新闻用户端、微信公共号,例如,人民网、海外网,手机用户端“海客”,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侠客岛”等等,他们发布的解析性文章常常被视为“官方解读”,被广泛转载。据人民海外版今年5月透露,“侠客岛”的每篇平均阅读量是7万至8万次、每周都有文章阅读量超过10万;“学习小组”的微社区单日点击峰值则高达150余万,独立用户最高达30余万,其影响力可见一斑。

特殊套路的修辞也是此类平台的特色。在标题、正文,常用的词汇包括“释放信号”、 “要点”、“亮点”、“独家解读”、“揭秘”、“潜台词”、“权威”、“背后逻辑”等等,或者在前面添加【独家】【重磅】的标识,均暗示信源或者分析独到、消息的重要性以引起注意。内容上,他们一般摘编领导讲话,分析领导出访、回顾历史问题,从见了什么人到所到地方的先后来揣测高层的偏好和关注点。例如“学习小组”在大阅兵前后连续刊文发表《【独家】习近平见连战,一些未披露的细节》,《习总这两天都见了谁》、《阅兵前一天,习总见了谁》、《阅兵当天,习总抽空见了谁》、《阅兵第二天,习总抓紧见了谁》,描述习近平见了谁,强调了什么问题,而并无交谈对方的描述,有强烈的宣传意味。再例如,“学习小组”近日刊发《重大突破!王岐山释放的首论中共“合法性”》,内容并无新意,但用词遣句却满足了公众对高层秘辛的猎奇心态,在互联网间广泛传播,客观上达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发布者的背景也值得关注,智库和内参公号聘请的专家,也成为其内容是否专业可信的重要指标之一,带有专业背景、来自权威机构的专家学者可信度更高。

例如李嘉诚一文的作者罗天昊,网上的简介显示其工作单位是智石经济研究院(也称智石智库),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青年智库”秘书处单位。他的博客的简介称其为“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品质中心研究员,长江商学院原高级研究员”,经常在微博发布关于政治经济的文章,常被认为有“官方研究员”背景。

但由“沸腾”披露,罗天昊原名罗建法,原本做商业企业研究,改名后变为“国家城市战略研究者”。但是其研究和评论常缺乏一致性,如他曾在一年前撰文说“又招安了,李嘉诚不用跑了”,一年后再写“别让李嘉诚跑了”;他也曾发表《中国应开征美女税》、《婴儿奶粉应由国家免费供应》等令人啼笑皆非的文章。

在官方媒体,更经常见像“国平”、“皇甫平”(黄浦江评论谐音)、“任仲平”(人民日报重要评论谐音)、“钟轩理”(中央宣传部理论局谐音)这样笔名发表评论文章。审查周永康,“国平”发文《清除腐败是深化改革的必然之举》,香港占中开始后数日,“国平”评论《谁改为“占中”买单》。无论是党政外交还是经济军事,“国平”们的评论都和北京步调非常契合,体现高层意志。

本来并没有上意授权的“皇甫平”是个例外。时任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党委书记的周瑞金,看了内部材料之后认为需要发表意见,因此和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的施芝鸿和《解放日报》评论部的凌河一道,在1991年2月到4月期间,于《解放日报》发表《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扩大开放的意识要更强些》和《改革开放要有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四篇文章,是邓小平改革意识的宣示,虽然曾在1991年受到了短暂批判,但是为邓92年南巡和经济市场化改革营造了舆论。

2013年开始,还有大量以“政商内参”、“占豪”、“智谷趋势”、“深海智库”、“正和岛”为代表的非官方背景微信公号发生井喷式发展,并吸引了大批用户。

并未改变的是,北京官方的发声管道仍主要限定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或者地方共产党机关报官方媒体(和其旗下的新媒体平台等)。对于领导人重要讲话、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中国地方媒体常常不被允许自行报导,只可使用新华社或者权威部门通稿。但对于公众而言,传统官方媒体形象古板,不受喜爱,而如今,这些广泛冒出的“政治内参”招牌智库、自媒体,便因为集中关注官方言论活动,采用灵活的发布方式、官方色彩或特别修辞、“专业”研究员写作等操作方式,成了解读官方晦涩宣言的重要来源。

(周炜乐,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附录:

笔者通过"Wise Search"搜索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9月16日的大陆媒体,可以看到,在360篇关于“香港政治”及3198篇关于“香港经济”的文章之中,最受关注的议题是李嘉诚和香港经济,并乐于把香港的经济实力、前景和深圳、上海和新加坡等地比较,将原因归结为“占中”与“反水货客”的负面影响。

注:分项相加不等于总数。 图:端传媒设计部
注:分项相加不等于总数。
注:分项相加不等于总数。图:端传媒设计部
注:分项相加不等于总数。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