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电子教学真的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吗?

刊登于 2015-09-22

经合组织(OECD)研究调查指,电脑无法改善学生成绩。GETTY
经合组织(OECD)研究调查指,电脑无法改善学生成绩。

当今世界,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普遍趋势。随着各国纷纷加强对教育领域信息及通讯技术(ICT)的投入,用电脑、网络及各种智能流动设备“武装”学生,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是否真的有所提升?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简称经合组织)近日公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学生在校使用电脑时间愈长,成绩并不一定愈好;当使用电脑超过一定时间后,更加可能带来愈来愈低的分数。

如果看一下在国际测试中表现最好的教育体系,比如东亚国家,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课堂上运用电脑等高科技教学方面非常谨慎。

经合组织教育主任 Andreas Schleicher 对 BBC 说

经合组织发布了名为《学生、电脑与学习》的报告,对全球不同国家校园电脑普及率、学生在校电脑使用情况,以及电脑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等进行了跨区域比较。报告指出,经合组织成员国内的15岁以下学生,2012年有96%能在家使用电脑,但只有72%能在学校使用。电脑使用与学生在 Pisa 测试(一项国际测试)中的成绩也不成正比,而是呈倒 U 曲线,中度使用比不使用的成绩好,频繁使用者的成绩则又较差。

经合组织教育主任 Andreas Schleicher 表示,学校的技术装备带来了太多“虚假的希望”;而数据显示,那些学生普遍在校使用电脑的国家,其学生在 Pisa 阅读测试中的成绩于2010至2012年间出现下滑。反而是学生较少在校使用电脑的亚洲地区,如香港、上海、韩国等,学生在相关测试中的表现更佳。

报告分析,这可能是因为电脑阻碍了师生互动,也可能是因为缺少良好的教学方法,以致于无法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对于后者,报告认为再好的技术也帮不了糟糕的教学,学校仍需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

香港中学校长会主席李雪英认为,香港学生阅读及数学成绩好于欧洲学生可能有其他原因,例如学校重视相关培训、鼓励学生多做练习题等,而学校已普遍设有电脑课。香港教育局也回应称,教学应适时使用科技,但资讯科技使用时长不等于成效高,还要视乎学生是否做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11
经合组织报告指出,香港学生周一到周五平均每日在校外上网111分钟,在校内则仅上网11分钟,校内上网时间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质疑。

声音

当人们说为学校花在技术上的钱实在太多了,我的反应是“胡说八道”。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钱,更多的投入。

英国伦敦 Ardleigh Green 小学首席教师 John Morris

这份报告最令人失望的发现是,科技在缩小不同学生能力差距方面的作用微乎其微。比起提供高科技装备,确保他们达到阅读及数学的基础水平,似乎更能在数字世界为他们创造平等的机会。

经合组织

电子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及为学生制订较个人化学习……不少人以手机阅读资料和看电子书籍,科技不全然令人减少阅读。

凤溪第一中学校监马绍良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

是全球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巴黎米埃特堡。组织前身是1947年由美国和加拿大发起、成立于1948年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该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帮助执行致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重建的马歇尔计划。后来其成员国逐渐扩展到非欧洲国家,并于1961年改名为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宗旨是帮助各成员国家的政府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增长和就业、令成员国生活水准上升、保持金融稳定等。该成员以发达国家为主,与港台及大陆等则建立了非成员合作关系。 (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经合组织报告BBC明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