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数洞

7张图带你透视香港公屋

当下香港,超过28万户人家正在等待公屋,对这种每位基层市民都盼望的住房类型,我们又了解多少?

端传媒记者 黄铭浩 发自香港

刊登于 2016-08-10

#数据统计#数洞

到底有多少市民在等公屋?

根据房委会公布,今年6月底,轮候公屋宗数已经突破28万大关,创历史新高。未来10年政府公屋供应目标只有20万伙。换言之,即使现在没有人再申请公屋,也需要长达10多年才能解决公屋需求。可是过去5年,每年都有2万至3万户加入轮候队列。

回归初期,政府大量兴建出租公屋,轮候个案一度跌破10万。2002年11月,政府重新定位房屋政策,减少兴建公屋,轮候人数再度节节攀升。近年楼价和租金急升,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的“私人住宅各类单位租金指数”,11年间租金翻倍增长。为了减低租金支出,基层市民纷纷加入申请公屋。从2005年起,申请宗数连续11年上升,梁振英任特首头两年,升幅更高达20%。

一般家庭和长者等公屋要等多久?

公屋长期供不应求。香港房委会声称目标是,家庭及长者一人申请者可以在3年内获得初次配屋。初次配屋后申请者若不满,可有两次重新配屋机会,但对其后两次配屋的时间,房委会没有任何承诺。

根据香港房委会统计,1997年申请者平均需要6.6年才能获得首次配屋。回归后,由于董建华政府一度大量兴建公屋,轮候时间一直在下降。到2005年,家庭申请者只需1.8年便可获得首次配屋,长者一人申请者则只需1年。其后楼价和租金连年上升,公屋申请者大量增加,家庭和长者的轮候时间又增至2015年的3.3年和1.8年。

不过,房委会公布的数字并不是事实的全部。2013年11月,审计署发表报告,指有7%申请者等待5年或以上,仍未获得配屋。

有多少单身青年申请公屋?

针对非长者单身人士申请者(57岁或以下),香港房委会于2005年施行“配额及计分制”,每年最多只供应2000个公屋单位予非长者单身人士。但截至2015年6月,轮候中的非长者单身人士已高达14.2万。

71
截至2015年6月,轮候中的非长者单身人士已高达14.2万,香港每年最多只供应2000个公屋单位予非长者单身人士,假若今天开始没有新增申请个案,亦需71年才能让全部申请者上楼。

2010年开始,每年都有2万至3万非长者单身人士申请公屋,至今累积登记数字超越14.2万,按配额计算,假若今天开始没有新增申请个案,亦需71年才能让全部申请者上楼。

单身青年等公屋?漫漫无期!

近年,30岁以下的年轻申请者每年新增申请个案急遽增加,由2001年的2900人,增至2014年的73800人,增幅25倍。平均申请年龄由2001年的39岁,一直下降至2014年的33岁。但在“配额及计分制”下,年龄越高者越快成功申请公屋,从2006年至今,没有30岁或以下单身人士成功获配得公屋。

等公屋的单身青年学历高吗?

近年,申请公屋的单身青年学历越来越高。从2006年开始,大专及大学学历的申请者,比率由当年的5%急增至2014年的23%。

香港各区哪里最多公屋,哪里最缺公屋?

全港18区,唯一没有公屋的是湾仔。而公屋单位最多的是观塘区,包括彩霞邨、启田邨、广田邨、乐华邨、秀茂坪邨与和乐邨等。

公屋变大又变细。

房委会承诺的公屋编配标准,是每人拥有不少于7平方米。而香港关押囚犯的赤柱监狱单人囚室面积,是7.5平方米,房委会订下的标准可说连囚室都不如。

虽然根据房委会数据,公屋人均居住面积由80年代末的6.9平方米,一直上升到2014年的13平方米。但实际上,这个数据包括了面积十多平方米的大量一人单位,而多人家庭居住的公屋在回归后则有缩水的趋势(见另图)。

以5人公屋单位为例。香港最早期的公屋,单位面积只有约11平方米;后来建成的公屋,5人单位面积一直增加,到1993年的“和谐式公屋”,面积已增加至43.2平方米。但回归后公屋,五人单位面积大幅缩减。2004年落成的“新和谐式”公屋,5人单位面积只有38.8平方米,较以前缩减一成。 2008年至今落成的公屋,单位面积继续缩减。

单位面积一减再减,是否因为政府为了提升公屋供应量而做的权宜措施?房屋署署长应耀康7月7日在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上回应这个问题,解释是为了令单位更适宜居住;他指单位面积虽然小,但改善了对流窗、采光和通风。信不信由你。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