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堆砌鼠海豚的明天

要遏止滥捕恶习,不妨从消费行动着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齐拟定采购清单,并思索其背后的意义,以消费行动支持永续渔业。

刊登于 2015-08-18

相片由绿脚丫提供

盛夏的愉景湾海滩上,只见一群孩子正在卖力堆沙,砌出加湾鼠海豚悠游海中的模样,周围还有海星、海蚌,让人宛如置身鼠海豚的家园。即使得顶着太阳,耐着高温,孩子依旧聚精会神,玩得不亦乐乎,丝毫不受影响。

港人向来喜食花胶补身,却传出有商家为炒卖花胶,不惜走私濒危石首鱼制成的花胶,而捕捞过程更使鼠海豚惨遭池鱼之殃。因此,绿脚丫为了响应上月“国际保护鼠海豚日”,与绿色和平合办亲子堆沙、共读绘本活动,吸引上百人一齐为鼠海豚发声。

鼠海豚和花胶

一开始,孩子只顾埋首玩沙、戏水,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随着鼠海豚的巨型沙雕逐渐砌成,终究引发了孩子的好奇心,“鼠海豚为什么和别的海豚长得不一样?”

孩子印象中的海豚,通常来自常见的樽鼻海豚。没了长长鼻子的鼠海豚,大大颠覆了孩子的认知。有人才刚造好鼠海豚的模样,最后又忍不住补上鼻子,似乎那才是他心目中的长相。

即使如此,鼠海豚惹人怜爱的模样,仍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虽然,鼠海豚的栖息地远在加利福尼亚湾,但孩子早已跨越时空,与鼠海豚建立了情感上的连结。

孩子帮鼠海豚造了不少海里的朋友,让他们不必孤零零地生活。可是,当孩子意识到,眼前所砌出的鼠海豚,现存已经不足97只时,脸上不免露出诧异的神情,似乎难以接受现实的残酷。

对孩子而言,“海洋保育”不再是遥远而陌生的课题,他们开始设身处地关心其他物种,也促使家长思索自身的角色,包括如何回答孩子一连串的疑问,“为什么鼠海豚剩下这么少?”“为什么要保护鼠海豚?”“鼠海豚和花胶有什么关系?”

当孩子感受到鼠海豚的岌岌可危,希望采取行动加以改善时,家长也不得不扪心自问,自己是否也是破坏生态的帮凶?如果曾经购买濒危物种,助长了商人的不法行径,加速了其他物种的灭绝速度,该如何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呢?

相片由绿脚 丫提供

谁爱吃黑鲔鱼?

相较于远在天边的鼠海豚,有“海中黑金”之称且同样濒危的黑鲔鱼,其实更容易引发孩子的共鸣。绿脚丫与孩子共读绘本《黑鲔鱼的旅行》,除了引领他们探索黑鲔鱼的生命故事,也希望他们怀抱谦卑、怜悯的心,重新看待其他生物。

在一般人眼中,黑鲔鱼不过是顶级生鱼片的食材,但在故事里化身成有血有泪的角色,不但会害怕、哀伤、喜悦,也和在场的孩子一样,渴望长大,期待冒险。

故事一开始,当小黑鲔游入日本海域,海面上漂来各式各样的生鱼片,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原来,日本是全世界最爱吃黑鲔鱼的国度,一旦小黑鲔误入网中,就会来不及长大,只不过,孩子的目光全落在生鱼片上。

后来,孩子随主角“黑瓮串”(台湾南部对黑鲔鱼的俗称)的洄游路线,一齐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冒险,途中逃离了渔船的捕捞、鲨鱼的猎杀,最后终于与失散的伴侣相聚,一同孕育新的生命。至此,孩子与黑鲔鱼建立了情感连结。

在他们眼里,黑鲔鱼已不只是食材,而是历尽磨难才得以长大的生命。到了故事尾声,当“黑瓮串”逃不过被捕捞的命运,成为拍卖场上的“第一鲔”时,孩子其实于心不忍。再问他们是否想吃生鱼片,举手已远不如先前踊跃。

舌尖上的选择

任何物种都是大自然的瑰宝,可惜的是,人类为了追求商业价值,或满足口腹之欲,往往忽略生态资源的永续性,过度捕捞或破坏栖地屡见不鲜。一旦导致物种濒危,甚至仍有人坚信“物以罕为贵”,而不愿停下滥捕的脚步。

要遏止滥捕恶习,不妨从消费行动着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齐拟定采购清单,并思索其背后的意义,以消费行动支持永续渔业,例如,避免购买黑鲔鱼等濒危物种,或是鲨鱼等位于食物链顶层的鱼类,改为购买乌头鱼等本土鱼类,或是其他位于食物链底层,数量较多的鱼类。

无论是石首鱼、鼠海豚、黑鲔鱼或其他濒危物种,生存处境其实都岌岌可危,就像随时可能崩塌的沙雕,需要外界持续关注。绿脚丫所做的,无非是以实际行动取代埋怨,以家庭力量促成改变,而这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只要有心,人人都能抬起脚丫,踏出绿色的步伐。

鼠海豚的可爱模样,相信已烙印在孩子心中,黑鲔鱼的动人故事,应该也在孩子心底荡起阵阵涟漪。孩子所堆砌的已不只是鼠海豚,而是万物共存共荣的美好明天。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