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儿童新闻

当中国老师遇上英国学生

在中国,老师是不需要管课堂纪律的,每个学生都天性地遵守纪律。而在英国,管纪律简直是老师在课堂上最有挑战的事情。

特约撰稿人克佐 插图:Kennis Li

刊登于 2015-08-13

#儿童新闻

早上七时到学校,先集体做早操,然后进入有50个座位的大教室里。教室的墙壁上挂着各种名人名言。上课一开始,先听老师讲纪律,谁不听话就罚站。上课就是从头到尾听老师讲,自己记笔记,不要交谈也不要提问。语言课上,老师领着学生一遍遍地朗读词语;科学课上,老师动手做实验,学生在旁边观看。体育课的目的,不是好玩,也不是健身,而是应付考试获得成绩。漫长的一天在晚间自习中结束。学生们疲惫不堪地回家睡觉,明早七时又要到学校呢……

这是中国学生最普通的一天,最近被移植到了英国一所中学,引起轩然大波。英国电视台BBC和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做了一个研究项目,他们在英国博航特中学(Bohunt School)选了50名九年级学生,组成“中国实验班”,由来自中国的五名老师上课。一个月之后,他们将和学校的其他同学比较测验成绩。

电视台把这个过程拍摄下来,编辑整理成一部纪录片播出。目前播出了第一集,在中国和英国都引起较大的反响。纪录片开头说,“中国式教育,以绝对的权威、绝对的纪律和惨无人道的竞争闻名……这跟英式教育相差巨大。”

学生上堂化妆开餐

在参与这个教育实验的老师看来,他们也备受学生的折磨。最让他们头痛的,就是维持课堂纪律。来自南京的李老师说,“当我给他们布置课堂练习的时候,我希望他们能专心完成。结果呢? 我走进教室,发现一些学生在聊天,一些学生在吃东西,还有一些居然在化妆!我当时要是不忍住的话,真的要抓狂了!”

来自西安的杨老师说,“在中国,我是不需要管课堂纪律的,每个学生都天性地遵守纪律。 而在这里, 管纪律简直是课堂上最有挑战的事情。”经过商量后,他们进一步移植中国的做法,成立了班委会,让学生干部带头做“好学生”。

李老师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说,目前纪录片中所展现的只是“最乱的”状况,并非教学的全貌。纪录片遭到不少人的批评,说它为了吸引观众,制造轰动效应,过度强调戏剧性冲突。

这个实验本身也引起质疑。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月的表演性实验,很难体现教育的真正效果,不管是帮助学生,还是毒害他们。

纪录片也没有留意到中国很大,各地各阶层都有较大的差异。杭州市采荷中学校长孙寅认为,纪录片中所表现的所谓“传统中国式教学”,对目前中国的教育有误读。“比如,现在我们每个班也就30至40个同学,逐步在推行小班化,并且教学方法也不是他们所理解的『满堂灌』”。不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也多是一种“实验”。

中国孩子全得到英国精英教育?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媒体也曾进行中日教育比较,引发全国性讨论。但是那时,舆论以自我反省为主题,倾向于取国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但是这一次舆论有很大的不同,主流媒体称之为“中英教育大战”。

《环球时报》等则为中国教育方式辩护,认为这个实验选择的是普通公立学校,而 “英国的精英教育,不是什么快乐教育、放羊式的教育,而是跟中国一样,奉行严格、刻苦的苦读教育。”“中国的教育体制,从主观上,不分阶层,不分身份,不分贵贱。实际上是为所有的孩子,提供了类似英国精英才能享受到的高质量基础教育。”

参与这场教育实验的李老师还透露,实验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据报道,几周以后,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好了,一些学生开始喜欢上了中式教学风格。

这并不让人感到惊讶。中国式教育,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知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且可以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取得“素质教育”的好成绩。2013年,中国上海的中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称PISA)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等多项领域再次保持第一,让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的媒体都反思起来,有人主张要学中国老师学习。2014年3月,英国教育部长前往中国,与上海教委签订了协议,从中国引进数学老师。

学校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吗?博航特中学校长尼尔•施特罗尔说,这是中国的教学方法,与当今英国青少年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他认为,“没有任何教学方式或政策,可以使英国的文化退回到上世纪50年代,也不应该试图这样做。”

教育从来不只是发生在学校课堂上。中国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教汉语的老师说,“这群学生太没有学习积极性了! 而且长大之后他们不用努力工作就能有福利可以拿。 而我们呢,比如要努力工作才能养活这个家。如果英国政府缩减福利的话,这群学生说不定就不这样了。”

这位老师应该继续假设下去:如果取消福利,首先发生的事情,不会是学生上课更专心听讲,接受“填鸭式”教育了,而很有可能是和家长一起上街游行去了。到时候,为了让学生从街头回到课堂,老师们可能会建议限制游行示威。可是,这样做的后果,也不会是学生认可中国教育了,而是英国人认为自己的表达权利遭到打压,他们会在媒体上痛骂政客,还会在下一次选举中利用选票赶走打压者。这样一来,中国老师也许会觉得言论自由不那么好,民主选举也有问题。

教育研究者熊丙奇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对比实验。英国教育大臣想引进中国模式,但对于是否要引进,国外舆论意见并不一致,政府积极推进,可学校老师、家长并不怎么感冒,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实验就显得很重要。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