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搭车机器人费城“遇难”,用Twitter与人类告别

刊登于 2015-08-05

搭车机器人费城“遇难”,用 Twitter 与人类告别。图为来自加拿大的 hitchBOT 机器人。摄 : Kenneth Armstrong/REUTERS
搭车机器人费城“遇难”,用 Twitter 与人类告别。图为来自加拿大的 hitchBOT 机器人。

HitchBOT 是由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的 David Smith 博士和瑞尔森大学(Ryerson University)的 Frauke Zeller 博士共同研发的旅行机器人,与一个六岁孩子差不多高。

HitchBOT 可以拍照,但无法独立行走,只能借助“搭便车”到达下一个地点。HitchBOT 能通过语音识别系统和机载聊天功能与司机聊天,它的名字就来自“hitchhike(搭便车) robot”,开发者希望人们通过帮它完成旅行计划,增加对机器人的信任。

2014年7月17日,开发者将 hitchBOT 放在加拿大东部哈利法克斯市(Halifax)的路边,独自旅行就此开始。HitchBOT 可以做出“搭便车”手势,以便更容易被司机发现和理解。它随身携带了各个国家的旅行清单,人们可以通过指引将它送到下一个目的地。就这样,它先自东向西横越了加拿大,又越洋畅游了德国和荷兰。每到一处,都会与那里的人们合影留念,然后上传到 Twitter、Instagram 和 Facebook 上。越来越多人也通过网络平台认识了 hitchBOT,并成为追随者。

然而,遗憾的事情发生了。

哦,天啊,我的身体被破坏了。我要先回家和我的朋友们待在一起。有时候做个好机器人也是会遇到坏事的。 我的行程要暂时结束,不过我还是热爱人类的。谢谢朋友们。

HitchBOT的最后两条Twitter

今年7月16日,hitchBOT抵达美国。按照清单上的行程,它将到纽约时代广场看夜景,到华盛顿与林肯雕像“摆pose”,到新奥尔良听爵士乐等等。然而8月1日,hitchBOT 在费城街头被发现,双臂已被扯下,头部丢失。HitchBOT 被人肢解了!

项目发起人表示,hitchBOT 遭到的破坏无法修复,但他们不打算调查“凶手”的身份,而将就这个问题继续探索人类如何与机器人相处。事发现场的闭路电视影像显示,对 hitchBOT 施暴的是一名青年男子,穿着一件明尼苏达维京人(美国职业橄榄球队)四分卫 Randall Cunningham 的12号队服。

102
HitchBOT 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102组旅程照片,获得2万余人关注。

声音

我不是爱生气的人,但这件事真的让我很愤怒。这是美国的耻辱。

Instagram网友@ignorant_tryst

我们在佛罗里达州等你,我想告诉你这个国家最古老的城市建于1565年。我想向你展示这里的历史。

Instagram网友@dabduchess420

我代表所有宾夕法尼亚州人,从内心深处表达歉意。

Facebook网友Tony Filippi

机器人三定律

由著名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科幻短篇小说《我,机器人》(I,Robot)中提出。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第二定律:除非违背第一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第三定律: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来源:科技新报爱范儿果壳网神机营(微信公众号)YouTube视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