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黎蜗藤:“精准反击”还是“精准助选”?——中美贸易战会如何影响中期选举?
中国想要“精准打击”,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美国“自伤八百”的七伤拳,成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翻盘的利器。
中国想要“精准打击”,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美国“自伤八百”的七伤拳,成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翻盘的利器。
围绕驱逐胡鞍钢的运动,应该是各方心里都清楚其厉害的一次火力侦察。到底能走多远,还在于路线之争的调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会议的务虚讨论结果,或者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发展。
输赢之争虽然没有意义,但是两国不同的“痛感”却值得关注。痛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感觉更痛的一方并不一定是损失更大的一方,但痛感却可以改变行动。
中国公众用对疫苗造假的愤怒的方式,和美国要求中国加速结构改革、促进公平和自由贸易的结构主义者一起,形成了一条共同纽带。本次中国造假疫苗丑闻,可以说是中美贸易战所引发的次生危机。
一场为习近平提供对台喊话的“习连会”,却意外地突显了北京四十年来在争取台湾民心上仍不得其门而入的窘态,也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呼之欲出的“实力主义”对台新思维的局限。
只要普京能与特朗普找到共同利益,进行交易,什么尊重国家主权的国际法,对两人亦不足挂齿。问题是,此等美俄关系微妙的转变,还须看特朗普的连任工程是否能继续迷惑人心。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前仆后继努力“走出去”。打响“中国制造”的名头后,它们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对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何“走进去”。与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样重要的,是懂得当地游戏规则,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语言,改写自己可疑的中国身分,逐步构建有利于自身的政商环境。华为正是尝试“走进去”的中国企业中的一号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