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一开始刚成立的民进党,也是从都市的年轻人们开始发迹的。
新政府虽然陷入朝小野大的结构,但不是完全无解的僵局。
“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赋权,我们依然要去思考:要把话筒给谁?”
假设这一切都未能奏效,符号消散后究竟会剩下什么样的空虚和惶恐?
韩国媒体认为,朝鲜会评估陷入支援乌克兰及以色列这两场局部战争的美国,在朝鲜半岛能否应付第三场战争。
当一场事实上的大屠杀可能仍在加沙展开时,美国公共舆论场里,被主流建制想象的“大屠杀”带来了别样寒噤。
大陆书业一手观察,讲究视觉美的新书店愈开愈多,但实体书店因此得到救赎了吗?
极致的不稳定性让经济发展陷入某种成瘾状态,企业变得更想“轻装前行”,而劳工则背负更多压力、恐惧和不安全感。
北京以新选举制度著力规训香港政治生态,不过,规训成果如何?
所谓的第三势力在传统保守派政党陷入僵局时更有新保守主义的面貌的可能。
这样大规模的罢工有可能再发生吗?码头罢工对于今天的劳工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