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专访香港学者李家翘、蔡俊威:超越“世界的香港”,回到“香港的香港”
离开“世界的香港”的分析框架,他们希望尝试构建“城市中心”的本位视野,不仅要颠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要颠覆理解香港跟周边国家、地区的方式。
离开“世界的香港”的分析框架,他们希望尝试构建“城市中心”的本位视野,不仅要颠覆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要颠覆理解香港跟周边国家、地区的方式。
“有人觉得对话根本没有什么成效,我就说,‘不是啊,你看我们现在的对话不就在working咯!It’s not overnight!一日、三个钟的对话,一定无得解决所有香港的问题,but this is the start!”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受访者对警方的“信任度”平均只有2.6分(10分为满分),当中51.5%受访者给0分,属完全不信任,是运动期间5次民调以来的新低。不过“信任度”概念较模糊,而我们希望确切地了解运动参与者如何看待警员、警队及警察家属。
多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杀人犯,宝马山双尸案最年轻的犯人尹三龙,他入狱时未成年,坐牢十八年出狱,被大批记者追访,虽只有三十余岁但外表苍老,重获自由那天被记者车队追访至茶楼,在镁光灯下“表演”与哥哥饮茶吃点心的戏码,至众记者拍摄完毕,才能回家与母亲一聚。放监那天是中秋节,官方构思好,在这一天放监,记者报导更有“戏味”。 尹三龙挨了一个早上,从此匿藏人间,做回一个自由人。但昨天早上,香港另一监狱外,迎来了一位“最不自由的自由人”——陈同佳。按照香港政府说法,陈在香港被控洗黑钱罪名已服刑完毕,他已是自由人,但另一项于台湾涉嫌犯下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