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与女权-zh-hans
/
仅限会员
苏联铁幕下最殊异、奇美的风景:琪拉・穆拉托娃与她的电影
琪拉・穆拉托娃(Kira Muratova,1934-2018)对许多电影观众而言,大概是相对陌生的名字,即便是身处世界电影前沿的欧美观众,也直到1990年代才有机会亲炙这位出身苏联时期的导演作品。当同辈的前苏联导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卡拉托佐夫(Mikhail Kalatozov)、帕拉赞诺夫(Sergei Parajanov)等人早以《安德烈卢布列夫》(1966)、《雁南飞》(1957)、《石榴的颜色》(1969)在欧陆影坛备受赞誉、广受学院和影迷推崇时,穆拉托娃和她的电影,却被苏联当局收入档案柜中不得面世,
/
仅限会员
评论| 月经的真理与男性的无知:卫生巾的讨论为何变成一场性别的战争?
重拾月经话语权的尝试,是为了打破男人性别优越的父权文化。我们两腿之间那条每个月畅流一次的血河不是我们的原罪。我们女人没有秘密。
/
仅限会员
评论| 吕频:见证中国女权二十年
“当一切都被压制,当好像不和谐的声音都在被消灭的时候,女权主义它却维持著一个另类的社会批评的空间。这多么重要,不单对女权主义重要,对整个国家也非常重要。”
/
仅限会员
评论| 郭婷:“三十岁”的焦虑?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姐姐和她们的风浪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背后的利益方利用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女权主义的萌发,却制造出单一、扁平、甚至宫斗式的女性形象,反而和权力一起进一步规训了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