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黎蜗藤:“精准反击”还是“精准助选”?——中美贸易战会如何影响中期选举?
中国想要“精准打击”,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美国“自伤八百”的七伤拳,成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翻盘的利器。
中国想要“精准打击”,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美国“自伤八百”的七伤拳,成为民主党在中期选举翻盘的利器。
围绕驱逐胡鞍钢的运动,应该是各方心里都清楚其厉害的一次火力侦察。到底能走多远,还在于路线之争的调整。那需要等待北戴河会议的务虚讨论结果,或者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发展。
输赢之争虽然没有意义,但是两国不同的“痛感”却值得关注。痛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感觉更痛的一方并不一定是损失更大的一方,但痛感却可以改变行动。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企业前仆后继努力“走出去”。打响“中国制造”的名头后,它们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对一个更棘手的问题:如何“走进去”。与用性价比高的产品占领市场同样重要的,是懂得当地游戏规则,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语言,改写自己可疑的中国身分,逐步构建有利于自身的政商环境。华为正是尝试“走进去”的中国企业中的一号玩家。
“学习”西方知识是中国科技突飞猛进的最重要原因。以宽泛的标准,中国对西方科技的“学习”,可以粗略大致分为七种: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游走在合法与不合法之间。
种种迹象显示,美国这波包括中兴事件在内的技术出口限制主张,核心除了剑指“中国制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许是围堵中国5G技术的进程。中国等后进国家的厂商要在技术上“弯道超车”,需要什么契机,同时会面对什么困难?
中美贸易谈判一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没有达成任何结果。中国经此一役,也应该可以抛弃对特朗普所谓“回心转意”的幻想,郑重对待中美之间经贸关系矛盾极其深重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