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见、听不懂、也无法用语言去描述自己困境的人,他们也属于这个社会吗?
游离于各种力量价值之间,他可以一边发展大陆餐饮业务和社交平台,又和香港一度风光的广义民主派、前自由媒体及政界人士打成一片
本专题分上下两文,上篇已于6.30刊发,讨论在主权移交之前,香港的管治危机已经如何在全球化中积累。
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第28年,政府经历了从港督到特首的过渡,管治模式也经历大幅改变。回归初期,香港在殖民政府架构的基础上,设立以行政长官为主的行政主导制度,并享有独立于中央政府的立法权、司法权和终审权。但是随著政治格局的大幅改变,回归初期的自由开放,如今变成以国家安全为首要原则的管治权威。
本专题希望探讨“香港管治模式”如何由殖民时期得以确立、形成一个独立运作的政府架构,并在香港主权移交后成为管治的基础;又如何在经历28年管治后,日渐偏离最初的想像。
当“国安法五周年”成为新的纪年,我们需回顾,五位行政长官的管治方针如何影响了香港的社会发展过程、香港人的生活发生了什么的变化、社会大众在管治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又怎样应对?
学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域,官校里外一片红。
回顾的重点不在于缅怀一去不返的日子,而是通过回溯香港管治模式的构成,思索行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