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特朗普2.0时代,高关税及保护主义下,台美关系的暗流与机遇

台湾首先要搞清楚,特朗普的施政重点是美国经济而不是外交政策。

特朗普2.0时代,高关税及保护主义下,台美关系的暗流与机遇
2024年11月6日,台湾台北一个办公室,电视上播放美国总统选举胜出的特朗普发表胜利演说。摄:Daniel Ceng/Anadolu via Getty Images

从商业大亨到电视名人,从当选到落选美国总统,这次特朗普(川普,Donald Trump)再度的当选,使他成为美国史上第二位任期不连续的美国总统,上一位是民主党的第22、24任(1893-1897)总统克里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而相隔131年相似的剧本再次重演,原因也都与美国经济状况有关联。更巧合的是,克里夫兰的下一任总统共和党籍的麦金里(William McKinley)正是以高关税政策赢得大选,他跟特朗普都一致认为关税能够拯救美国经济,并保护美国工业。而当时美国经济也的确在麦金里执政时期快速增长,增添支持者对特朗普的期待。

向19世纪末的总统学习经济智慧的特朗普,第三次竞选总统更显得驾轻就熟,掌握选举议题关键,更擅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服选民他才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即便拜登(Joe Biden)于今年7月21日宣布退选,贺锦丽(Kamala Harris)出人意料的迅速集结反川、恐川力量,并且在第一次辩论后取得民调领先优势。但是特朗普并没有因此被打的节节败退。反而时间一拉长,贺锦丽无法趁胜追击,发言趋向保守而谨慎,让选民感觉她只是在打安全牌,而没有勇气与魄力解决美国最深沉的困境。不论是美国制造业的流失,非法移民的滥用福利,还是物价不断上涨的痛苦,都不见她提出深得人心的作法。

贺锦丽律师出身,一路担任州检察总长、当选参议员一届就获得奥巴马(欧巴马,Barack Obama)的推荐而当了拜登的副总统,这种看似人生胜利组的经历,自然反应在她的形式风格上——保守而谨慎,既然民调已经领先,何以要大胆进击?

而历经落选、枪击与民调翻转的特朗普则不同,仍然一派自信,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选战,说服选民美国糟透了,而他是唯一能挽救大局的人。按照盖洛普9月16至28日的民调列出本次选举最受注册选民关注的五大议题,依序是:经济(90%)、美国民主(85%)、国家安全与恐怖主义、(83%)、高等法院法官人选(79%)以及移民(72%),即可知道何以特朗普要提出关税救经济的口号,除最吸睛外也最符合其形象设定。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