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埔宏福苑居住楼11月26日发生五级大火,火势在数个小时内蔓延至8座大楼的7座,至本篇截稿前至少造成55死、123人受伤,72人仍在治疗中。根据27日下午消防处最新资讯,4座大楼火势已经救熄、里面的求助个案也全数救出,其余3座火势控制中。
消防处目前仍在外围用8架钢梯旋转车减低外围热力、阻止蔓延,同时动用4架无人机进行热力监察,持续注意是否出现死灰复燃。而在火场之外,大批香港市民和小商家也自发动员,自行购买物资捐赠,还有多处出现志工「人链」传递物资。不过物资已将收点塞爆,当局呼吁暂停捐赠。
宏福苑火灾是香港数十年来最严重灾难之一,引发两岸与全球媒体关注报导。本篇速递整理引发香港世纪大火的已知可能原因,以及香港火警分级和救灾制度。

大火为何又快又大?
端传媒整理目前政府公开资讯,以及专家学者对于本次事件推估分析。目前已知让大火迅速蔓延的可能原因之一有现场发现燃点极低的「发泡胶」,其余的可能因素还有大楼使用的棚网疑似「不防燃」,加上高楼层「烟囱效应」,杂物堆积、风势强、湿度等多重因素,导致火势又快又猛。
发泡胶
香港高级警司钟丽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其中一栋大楼每层楼的电梯间窗户外都安装了易燃发泡胶。她说,施工人员可能存在「严重疏忽」,导致事故发生、火势迅速蔓延并造成如此严重的人员伤亡。
香港消防顾问梁锦德事发后在电台节目表示,发泡胶的燃点低,到了熔点后下坠,加快火势蔓延。他提醒不要在装修中使用「发泡胶及乳胶」,都有类似的易燃特性,建议使用「岩棉」。
香港执业安全师学会会长李光升也指,现场发现的发泡胶十分易燃,在装修过程使用发泡胶「这种方法错得离谱」,燃烧时也会产生有毒气体,导致火灾风险更高,这显示工地的安全意识不足。
棚网不防燃
外界指出,该建筑外部使用的棚网疑似「没有阻燃效果」,导致这场大火迅速蔓延。香港劳工处与屋宇署规定,竹棚架的安全工作守则需使用防燃网,如有违规将会调查。李光升在香港电台节目指出,劳工处与屋宇署使用防燃网只是工作守则,不排除违规使用不防燃的棚网。他认为,大火烧得如此快速,与此有高度相关。此外,有居民多次表示看到工人「边抽烟、边烧杆」,他认为未落实安全措施就会导致意外发生。
此外,香港工程师学会消防分部发言人区家豪表示,火灾现场有杂物及易燃物堆积,就易让火势蔓延。本次大火延烧数栋大楼,可能是杂物、风势、湿度等多种因素助长火势。
烟囱效应
由于宏福苑居住楼为31层高楼,台湾资深消防员蔡宗翰曾针对高楼分析,高层建筑易形成「烟囱效应」,加上强风吹拂,助长火势。所谓的烟囱效应是一种热对流的物理现象,如同在烟囱这类的垂直空间中,当有一端有燃烧物时,热空气密度较轻,具浮力作用,热气快速上升,冷空气下降。当高楼发生火灾时,热气从高楼层的电梯、楼梯往上快速流动,形成热对流,导致火势又猛又快。
天气不利
香港冬季气候受东北季风带来干燥大陆气流影响,湿度降低,风势加大。根据香港天文台资料,近日受东北季候风影响,沿岸天气干燥,风势大。香港部分地区相对湿度下降至百分之四十以下,天气非常干燥,加上最高气温约23度,高地达烈风程度,提供火灾现场充足氧气,因此火势一发不可收拾。

香港火警制度如何分类?
香港于1950至60年代火灾频传,1962年更发生元州街唐楼大火造成44死21伤,此后香港消防处参考美国,自1964年开始实施火警分级制度。而香港火警分级制度当中,分类标准并非仅有「火势规模大小」,而更多着重于「火灾发生和影响范围」,并且明确关乎到「可动用的资源」。
根据消防处过去在社媒分享,香港火警制度共分为六级,分别是一至五级,以及最严重的「灾难级」。香港过去仅有三次「灾难级」纪录,一但升至为灾难级,全港消防员都需要长期待命,不过宏福苑火灾到达五级后未再扩大,并未继续升级。
一级火警
最基本的火警,如一般商用或住宅大厦的火警警报,并且属于「首次召唤,初步出动」。
派出俗称「四红一白」的基础车辆团队,包括:泵车、梯台车、油压升降台、抢救车、救护车,其中「抢救车」指的是载有拆卸、破门、搜救或危险物品处理等技术工具的车辆。
人员方面约会派出20至24 名消防员,指挥官为消防队长或高级消防队长。
二级火警
与一级火警的主要区别在于,若灾难地点涉及特殊公共场合安全,就会界定为二级火警。包括:加油站、酒店、医院、危险品仓库、铁路站、远离水源的地方等等。
加派或出动更多消防车辆,约5至15辆,包含处理危险物质的泡车。消防员人手增加至50名左右,指挥官包含高级消防队长或助理消防区长。
三级火警
当消防队到达上述火警现场后,由现场指挥官评估情况,如果出现大量浓烟、多人受困、火势难以控制有蔓延趋势等,就需要升级至三级火警。
此时通常约可动员15至20辆消防车,增加包含呼吸器供应车、照明车等种类;以及约100名消防人员。消防水喉增加到5至10条。

四级火警
当火场环境恶化、火势持续蔓延,已经危及居民安全,或是建筑物楼层较高等,继续升级至四级大火。
通常动员超过20至35辆消防车、150人以上;指挥权提升至副消防总长。消防喉升至25条。
此次宏福苑火灾,消防队伍到场后30多分钟便从二级升到四级。
五级火警
当火势完全失控并快速蔓延、受伤或死亡人员持续增加、救援人手与装备需求大增时,便会升为五级。
动用最少150人、35辆以上消防车;增加至26至50条消防喉。现场由消防总长指挥。更加紧急时,民政事务总署需要调度政府飞行服务队、医疗辅助队、社会福利署等各部门配合支援。
根据消防处27日记者会,至截稿为止,宏福苑火灾出动11条灭火喉、26条搜救队、304辆消防和救护车辆,逾1220名消防人员。
灾难级
若火警仍然持续扩大,第五级派出的人手仍无法控制火势,并有可能继续波及大范围、造成重大灾害,并会升为最高的「灾难级」。此时很可能几乎无法灭火,需要等待火势自然熄灭。
灾难级仅有「消防处长」有权发出,一但发出,香港所有的消防员都需要轮替或待命出动,且预备长时间参与。灾难级火警可能要求驻港解放军或香港民众安全服务队协助。
此外,灾难警报不只限于火灾,其他影响范围广阔、或是短时间内连续发生的大规模灾害也适用,例如土石流、人烟稠密地区,或是储放大量危险物品的仓库等等。
香港历史上只出现过三次灾难级警报,均发生于1972年:分别是1月9日伊莉莎白王后号(海上学府)大火;6月18日暴雨导致的严重山泥倾泻;以及同为6月18日发生的宝珊道山崩楼宇连环倒塌事件,这场「六一八雨灾」至少造成156人死亡、117人受伤。
五级火灾在香港并不常见,宏福苑之前最近的是2008年旺角嘉禾大厦大火,造成4死55伤,两名消防员殉职;此外1996年油麻地嘉利大厦大火,造成41人死亡、80人受伤,是分级制度实施后最严重火灾。而四级火灾当中,2016年牛头角淘大工业村迷你仓大火直直焚烧108小时才扑灭,造成2名消防员殉职、12名消防员受伤。今年4月的洪水桥房协地盘大火也是四级,焚烧近42小时,幸无人受伤。

・暂停接触相关新闻或社交媒体片段大量重复观看事故画面可能加剧焦虑与情绪波动。可先暂停浏览与事故相关的影片、新闻或社交平台内容,让自己有喘息空间。
・留意自身情绪反应在大型意外后出现担心、恐惧、气愤、失眠或持续想起事故画面,都是正常的压力反应。若上述情况持续或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支援。
・考虑使用心理支援服务香港红十字会提供「Shall We Talk」心理支援服务,如感到不安、恐慌或不知如何调适情绪,可致电(+852)5164 5040 或透过 Telegram @hkrcshallwetalk 预约,由受过专业训练的职员或义工提供支援。